翌日,徐安與魏鞍挑選出的三名親兵都沒有出發咸陽,而是留在驛站養精蓄銳。
此時晨霧未散,鄭國渠東渠口的水汽裹著深秋寒意撲面而來。
呂軻緊了緊披風領口,目光掠過渠邊歪斜的“徒作營“木牌。身后的魏鞍還在向馮利絮叨。
“這些腌臜貨色有什么用?怕是連刀柄都握不穩......“
營地里此起彼伏的鐐銬聲驟然一靜。三百余刑徒蜷縮在泥地上,半數人腳踝還沾著渠道施工的紅膠泥。
正如探聽到的情報,這些人多是鄰縣征調的輕罪者,如偷獵的樵夫、抗稅的佃農,甚至還有私販鹽鐵的商販。他們脖頸烙著徒字火印,卻少見窮兇極惡之徒。
“要的就是這份不起眼。“
呂軻用靴尖挑起半塊殘破陶片,上面還沾著粟飯渣。“從昨夜對方調虎離山的計策來看,我身邊的老面孔怕是早被描了畫像。“
看守諂笑著湊近:“大人要挑人?前日剛送來批修渠失期的役夫......“
呂軻突然駐足,渠邊有個精瘦漢子正用草莖編螞蚱,囚衣下隱約可見結實的三角肌,那是常年拉弓才有的體態。
“要二十到三十歲,會些拳腳但沒案底的。“
看守順著呂軻目光看去,說道:“哦,那是黑水亭的獵戶陳大,上月追野豬誤踩了里正家的粟田,判了三個月苦役。“
隨后看守又指向個方臉青年,說道:“那個叫阿虎,原在頻陽縣衙當差,因斗毆折了同僚胳膊......“
呂軻抬手打斷,說道:“勞煩把籍冊取來,再備些傷藥,挑中的人,午時前要能走得了遠路。“
這時泥墻陰影里忽然傳來鐵鏈脆響。
呂軻瞇起眼睛,有個滿臉煤灰的少年囚徒正在搓草繩,手法卻是軍中慣用的雙股結。
少年觸到他的目光,立即蜷成蝦米狀咳嗽,殘破的袖口卻露出半截磨好的石刀。
馮利倒吸冷氣:“大人,這些鼠輩......“
“鼠輩才能鉆得過銅墻鐵壁。“
呂軻嘴角浮起冷笑,隨后刻意提高聲量。
“本官需要二十個運糧腳夫,做完這趟差,抵三個月刑期!“
原本死寂的囚群頓時騷動起來,無數雙渾濁的眼睛突然有了生氣。
呂軻挑選了二十人后將他們帶到一處營帳,他的目光掃視著眼前這群衣衫襤褸的囚徒,冷聲道:“脫衣。”
此言一出,囚徒們面面相覷,臉上露出疑惑與不安的神色。
有人低聲嘟囔:“脫衣?這是要作甚?”
看守們則手持長鞭,厲聲呵斥:“都愣著做什么?大人讓你們脫,就趕緊脫!”
囚徒們不敢違抗,只得慢吞吞地解開破爛的囚衣。隨著衣物一件件落地,裸露的皮膚上顯露出各式各樣的傷痕和烙印。
呂軻逐一掃過每個人的身體,尤其是肩背、手臂和胸口,似乎在尋找什么。
馮利站在一旁,低聲問道:“大人,這是要查什么?”
呂軻淡淡道:“韓國細作常以刺青為記,若這些人中有韓國的眼線,必會露出馬腳。”
馮利恍然大悟,點頭稱是。
囚徒們聽到這番話,臉上更加惶恐,有人忍不住顫抖起來,生怕自己身上無意中留下的痕跡被誤認為是刺青。
呂軻的目光忽然停在一個精瘦漢子的背上。那漢子正陳大,他的肩胛骨下方有一道淺淺的疤痕,形狀似箭傷。
呂軻走近幾步,伸手按了按那疤痕,問道:“這傷是怎么來的?”
陳大低頭答道:“回大人,是去年獵熊時被樹枝刮傷的。”
呂軻瞇了瞇眼,未再多言,繼續檢查其他人。
片刻后,呂軻的目光又落在那個滿臉煤灰的年輕人身上。那人身體瘦削,但手臂和肩膀的肌肉卻異常結實,顯然是經過長期訓練的。
呂軻伸手抬起少年的下巴,冷聲道:“你叫什么名字?”
年輕人低垂著眼,聲音沙啞:“小人叫阿石。”
呂軻的目光落在他手腕上的老繭上,那是常年握刀才會留下的痕跡。“阿石,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阿石依舊低著頭,答道:“小人是打鐵的。”
呂軻冷笑一聲,未再追問,轉身對看守說道:“就這二十人,帶下去準備。”
看守連忙應聲,指揮囚徒們穿上衣服,列隊站好。
呂軻支走了看守和一眾閑雜人等,身邊只留魏鞍和四五個親兵。他走到眾刑徒面前,朗聲道:“本官需要你們做一件事,此事有風險,一個不好便會丟了性命。但事成之后,不僅刑期可免,還有賞錢。”
囚徒們面面相覷,有人忍不住問道:“大人,不是說運糧嗎?怎么還要拼命?”
呂軻冷冷掃過那發問的囚徒,聲音低沉道:“運糧?若真是運糧,何須本官親自來挑人?你們以為,區區腳夫的活計,值得本官費這般心思?”
囚徒們被呂軻的氣勢所懾,紛紛低下頭,不敢再言語。
呂軻掏出一本賬冊在手中輕輕一揚,發出“嘩啦”的聲響,說道:“這上面,記錄著你們每個人的詳細資料,從屬地到家庭,事無巨細。”
“這次任務,你們唯有盡心竭力,方有生機。若是有人妄圖臨陣脫逃,可別怪本官心狠手辣。”
呂軻的話音剛落,營帳內的氣氛驟然凝固。囚徒們面面相覷,眼中既有恐懼,又有無奈。
而魏鞍和親兵們則是將手放在腰間的刀柄處隨時準備動手。
“大人,在下……在下一定盡心竭力!”
陳大率先開口,聲音雖有些顫抖,但語氣堅定。他知道,此刻若不表態,恐怕連最后的機會都會失去。
阿石也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小人也定會盡死了。”
其他囚徒見狀,紛紛附和,聲音雖參差不齊,但態度卻是一致的。
呂軻滿意地點了點頭,合上賬冊,目光如炬地掃視眾人。“很好。記住,你們的手里不僅握在自己的命,也握在家人的命。”
呂軻說完,轉身對魏鞍吩咐道:“帶他們去準備,午時跟著眾刑徒前往渠邊工地,到時找機會帶出來。”
魏鞍抱拳領命,帶著二十人離開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