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隱士高人,知道幾個?
中國的隱士文化源遠(yuǎn)流長,從古老傳說中的巢父、許由到現(xiàn)如今的各種隱士,其人數(shù)達(dá)數(shù)萬人,僅其中有跡可考者就達(dá)數(shù)千人。
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勛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后以八十高齡出山,結(jié)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yè),成為一代名相;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角里四位先生,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后隱居終南;“漢初三杰”的張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隋唐五代的藥王孫思邈,仙家鐘離權(quán)、呂洞賓、劉海蟾及全真道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等都曾隱居終南山;康熙時期的關(guān)中名士李雪木,為逃避清廷的召喚,躲到終南主峰太白山一帶,因山中乏紙,他用槲[hú]葉寫文題詩,竟至收集成《槲葉集》。至民國時期,大居士高鶴年先生晚年也曾在終南山的嘉五臺和南五臺結(jié)茅蓬訪道修行,他隱居的茅廬猶在。
隱士,是指隱居不出仕的文儒,以及文儒相對應(yīng)的一種文化。
他們,才華橫溢名聲在外,卻無意仕途歸隱山野,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隱士,是道家哲學(xué)術(shù)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xué)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鄉(xiāng)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jī)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nóng)夫樵子細(xì)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quán)勢、具有超凡才德學(xué)識、并且是真正出自內(nèi)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xué)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xùn)、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dāng)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zhàn)亂以致于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1.巢父
巢父,傳說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以放牧了此一生。其墓旁傳為當(dāng)年巢父遺牧處,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遺牧”。
2.許由
字道開,號武仲,出生于陽城槐里,是上古時代一位高尚清節(jié)之士,許姓始祖。許由不營世利、講道義、守規(guī)矩,史書記載:“堯知其賢德,欲禪讓于許由。位于他,許由堅辭不就,洗耳穎水,隱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巔,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許由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因此,后人稱他為“三代宗師”。
3.伯夷
伯夷,商朝末期孤竹國國君,姓墨胎氏,名允,是殷商契的后代。其父把國君之位繼承與其弟叔齊,叔齊又讓位給伯夷,而伯夷以為是忤逆了父親的命令而逃跑了,叔齊而不想繼承,也一起逃跑了。
4.叔齊
叔齊,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盧龍西)君少子,名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武王滅紂后,他們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饑餓而死。
5.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zhàn)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圣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圣,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6.介子推
春秋時期,周朝晉國人,生于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忠心耿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后葬于介休綿山。流芳百世,感人至深。
7.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8.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晚號華陽隱居。梁武帝經(jīng)常以書信的形式詢問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稱“山中宰相”。
9.嚴(yán)光
嚴(yán)子陵,名嚴(yán)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詳,東漢著名高士(隱士),漢族,浙江會稽余姚人。嚴(yán)子陵婉拒之并隱居富春江一帶,終老于山林間;其因此被時人及后世傳頌為不慕權(quán)貴追求自適的榜樣。
10.林逋
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詩人。字君復(fù),后人稱為和靖先生,錢塘人。林逋出生于儒學(xué)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游歷于江淮等地,隱居于西湖孤山,終身不仕,未娶妻,與梅花、仙鶴作伴,稱為“梅妻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