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遷徙百姓
- 穿書慕容復,我真的不想復國啊
- 養豬有出息
- 2140字
- 2025-04-05 20:52:06
剛剛失去相依為命的老頭和一個孫子的她,像是被抽掉了魂魄,顯得木訥呆滯。
慕容復見她搖搖欲墜的樣子,就像風中的一支殘燭,語氣擔憂地問道:“大姐?”
老婆婆抬頭看向慕容復,淚痕未干的臉上擠出一個微笑,接著擺了擺手,示意慕容復不要擔心。
那老婆婆走到慕容復身邊后,突然低頭沉默,沒有人知道這個可憐的老人在想什么。
或許在為剛剛逝去的親人悲傷,或許在為自己和活著的那個孫子的未來擔憂。
沉默良久后,老婆婆緩緩的抬起了頭,伸手擦干臉上的淚水,又攏了攏散亂的白發。
過了片刻,她空洞呆滯的眼神里慢慢有了光。
她看著眾人說道:“這位老先生是個好人,我這把老骨頭愿意聽他的到洛陽去。
我家兒子,兒媳,老頭,小孫子都把命丟在了這鬼地方,我這黃土埋到脖子的人,跟著老頭,兒子兒媳一起去了倒是解脫。
但是我不能這么自私,不能就這么死了,不能讓陳家唯一的血脈,也像他的父母,兄弟一樣葬送在這里。
我就是爬也要帶著大孫子爬出這個鬼地方,讓他平安長大。
村里和我家情況一樣的不在少數,各位好好想想,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為兒孫著想。
至于什么落葉歸根,人死燈滅,不過一捧黃土而已,還能比活著的人重要了?”
老婆婆的話,讓那些原本還在猶豫的老人態度紛紛轉變,表示愿意和子孫小輩一起到洛陽去。
慕容復見大家都同意了遷移的事,心中十分欣慰。
村里人同意遷移,是做成這件事的第一步。
畢竟數百口上千人跨越千里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去,還要經歷重重磨難,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根據那騎兵首領所說,他們外出最多七天,而現在距離他們出來已經過去整整四天了,再有三天就是他們回營的日子。
也就是說三天后,他們所屬軍隊就會發現他們失蹤了。
而此地距離雁門關僅僅三十余里,追查到這里不用半日。
百姓們拖家帶口,理想中的行進速度一日最多也不過八十余里。
而北宋為了防范人口流失和間諜滲透,嚴格控制邊民的遷移自由,實行“關津勘驗”政策:無公憑私渡關津者杖八十,貨物充公。
此去洛陽,路途千里,本就多山川險隘,如今為躲避官府盤查,更要避開平坦的官道,選擇崎嶇難行的偏僻小道,很多時候還要晝伏夜出,如此一來,行進速度能有六十里已非常不易。
為了保證安全,百姓們需得今日處理好一切事務,最遲明日一早就出發。
只是這么一折騰,徹底打亂了打探喬峰消息的計劃,慕容復只得改變計劃,等明天一早送走這些村民,再立刻趕往雁門關追尋喬峰的蹤跡。
心里有了計劃的慕容復開口道:“鄉親們,現在的情勢有多危急,相信大家已經十分清楚,時間緊迫,我就不再多費口舌了。
請大家在今日內務必處理好一切事務,明日一早我們就出發。
路途雖然艱險,但安全問題大家不必太過擔心,我會安排人在路上接應,一路保護大家周全。
大家只要聽從安排,都可以平安抵達洛陽。
但是我丑話說在前頭,若是路上有人不服管教,無端滋事,那接應之人可不像我這樣好說話。”
慕容復的話講完,眾人便立刻回家收拾東西去了。
慕容復又轉頭看向包不同,說道:“包三,明天你隨百姓們一起出發,路上定要小心謹慎。”
說完他又提筆寫下一封信,加蓋上幫主印信,交到一旁的風波惡手中,說道:“風四,你拿上這封信即刻前往丐幫太原分舵交給分舵主徐謙。
讓他安排一百名身手好,腦子靈活的兄弟,由你率領立刻從太原府出發,在路上接應包不同和百姓們,然后一路護送他們平安到達難民營。
路上的艱辛困難,你們是老江湖我就不多說了,只是記住一定要和丐幫的兄弟通力合作才是。”
包不同和風波惡抱拳施禮道:“屬下謹遵公子教誨。”
接著兩人又問道:“公子你不和我們一起回洛陽嗎?”
慕容復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我們追查這么久,好不容易才有了喬大哥的消息,此地距離雁門關僅僅三十余里,我定然不會在這時候放棄。
你們全力辦好百姓遷移一事即可,不用為我擔心。
百姓們走后,我會即刻出發雁門關繼續尋找喬大哥的蹤跡。”
包不同和風波惡見慕容復這么說,知道他已打定主意,再勸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只得領命而去。
經過一整天的忙碌,村民們的行囊都已打包好,但整個村子數百口僅僅有幾頭拉貨的騾子和耕地的黃牛。
那支宋人騎兵騎乘的馬匹,在戰斗絕大多數都已被殺或負傷,可供騎乘的只剩下個位數,現在也都被用來拉載糧食和水了。
慕容復本想為老婆婆和孫子安排一輛牛車,但是被老婆婆深明大義的拒絕了。
她對慕容復說道:“就這么幾輛車,全都用來拉路上吃的糧食和水都不夠用,怎么能用來拉我這么個老婆子?
更何況村里比我年紀更大,身體更差的老人不在少數。
我若是坐了牛車,這些人怎么辦?
您不用老記掛著我這個老婆子,借宿煮粥這點小事,鄉親們只是被壞人劫掠怕了,所以看到陌生人才不敢施以援手。
若知道你們是好人,定然也會熱情接待你們的。”
慕容復也就不多說什么了,只是私下交代包不同和風波惡路上一定要對祖孫倆多加照顧。
明天就要上路,慕容復交代大家今晚一定要早些休息,但是白天剛剛失去親人,又要馬上離開故土,奔赴未知生活,眾人又怎么能睡得著。
村內百姓家中的燭火一直到后半夜才陸陸續續的熄滅。
而慕容復在前半夜同樣是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白天宋兵屠殺村民的情景和村民們講述的悲慘遭遇,在他眼前不斷重映。
人命如同草芥一般被收割,成為當權者功勞簿上的一串數字,這讓他感到可悲又可笑。
或許這個不公的世道,真的需要一些人和事來改變一下了。
一直等到殘月西斜,銀河漸隱,慕容復才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