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有緣之人’
- 大明:天啟崇禎是我崽
- 蒙雨山
- 2151字
- 2024-11-29 13:25:12
示意眾人安靜。
朱常洛緩步朝著內書房走去。
沒有進入其中。
而是在窗邊朝里觀看,一群和后世一樣的十歲小學生,認認真真的在講臺前的一位青年才俊的帶領下,一句一句的念著書本。
看他們此刻認真努力的樣子,心中莫名的心酸憐惜。
都是些苦命的孩子。
小小年紀,還不知道人生之妙,就已經被剝奪了正常人的一大幸福。
自己要盡所能的,減少這種不人道的做法。
窗邊最近的小內侍,察覺到了朱常洛,因被其身影擋住了書本的光線,就朝朱常洛吐了下舌頭做了個鬼臉。
因為。
此刻的朱常洛是一身素服,而這些又是剛剛入宮進入內書堂的,都沒有見過皇帝,所以為了怕被講臺上嚴厲的先生責罰,之后就趕緊收回了目光。
而講臺上的陳子壯,也是看到了朱常洛,對于這位新皇,自然是認識的,就要放下書本出來拜見。
擺擺手,示意其繼續。
這要是一般人,見到掌管自身前途發展和升遷大權的皇帝,不管如何都要從里面出來馬上拜見。
可這位。
在看到朱常洛示意之后,竟然就恢復如初,情緒沒有一點的波動。
給人的感覺。
剛剛做出想要拜見的動作,如果不是禮法的原因,其多半都不會搭理自己。
而且。
自己也注意到,其第一時間見到自己之后,最新出現的反應是細微皺眉的動作,顯然覺得自己打擾了他講課。
這個年輕人,完全符合自己記憶中的印象,不畏權貴。
這要是原身和其他人看到,肯定會覺得這個人太年輕不知道天高地厚。
可自己。
辦公司見識的多了。
這類人,反而更讓人放心,有個性,有事也不藏著掖著,只要注意不著痕跡的引導一下,其主觀能動性極其強大。
特別是對于攻堅項目,只要為期做好后勤準備,那是真拼命。
見過真人之后,沒有讓自己失望。
朱常洛回到院前。
管事太監趕忙迎上來:“皇爺,您有何吩咐?”
“內書堂現在有幾位先生?”
“回稟皇爺。”管事太監答道:“按照慣例,是應該有兩到六人,這屆內書堂本有三人,但一位之前請辭歸鄉,現在只剩下兩位。”
“請辭歸鄉?”朱常洛說道:“為何?”
沒記錯的話,能夠給內書堂講學,那當真是福利。
一個最直接的就是可以多接觸一下皇帝。
另外一個。
這些內書堂出來的,將來可不少都是內廷大佬,而成為他們的老師,其好處也是多多的,最明顯的就是他們身為皇帝的親近之人。
多說幾句好話,那前途很可能就會大變。
畢竟幾千上萬的官員,皇帝不可能都記得住。
甚至,當真是有了齷齪。
這些內侍,看在是其老師的面子也會稍微留些情面,畢竟只要上位掌權,給其他人看,也會顯示自己的寬容大度。
竟然有人放棄這種福利,請辭歸鄉了?
管事太監此刻變得有些奇怪,給朱常洛的感覺,有點像是八卦或者打小報告。
“回稟皇爺,請辭歸鄉的,是和探花陳子壯同期的狀元莊際昌。”管事太監一副八卦的表情說道:“至于原因,奴婢,奴婢因為也剛剛上任,所以只是知道個大概。”
“把你知道的說出來就好。”
“諾。”
“被大貂襠調到內書堂之后,奴婢不敢輕忽,立馬就認真了解情況,對于三位講課的先生著重的一番了解。”管事太監說道:“其中狀元莊際昌,乃是福建晉江人,還是為連中會元和狀元兩元的大才,而其之所以請辭回鄉,是因為,嗯,是因為受不了被非議和指摘。”
“非議和指摘?”
看著管事太監一副我不是背后說人的人,但是那股雀雀欲試的傾吐欲,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說吧,朕準許了。”
“諾。”本就快忍不住的管事太監,立馬說道:“據奴婢查證,是因為那莊際昌在殿試的時候,卷子涂抹了一個字,讓人認為他這個狀元有瑕疵;特別是,嗯,特別是在應試之前的名字是‘莊夢岳’,考試之時才改的名字莊際昌,被人,被人說是諂媚先皇。”
說完,就偷偷瞧了眼朱常洛。
“是因為,張居正的字叫‘張太岳’?”
“皇爺圣明。”
原來如此,是有些那啥了,可既然做了就應該有所堅持才是。
不過,這個莊際昌,福建晉江人還是連中兩元。
自己有些印象。
前世在福建旅游的時候,遇到一座‘狀元祠’,從導游口中得知,明朝福建唯一的連中三元的進士是成祖時期的李騏,唯一的連中兩元的就是這座‘狀元祠’的主人莊際昌。
其出身官宦世家,在當地留下的遺跡,是其捐資修筑的‘晉江溜石陡門’-內蓄溪流,外抵海潮沖擊-讓百姓田地得以灌溉。
好像其是在崇禎之時被重用,在任上積勞成疾去世的。
了解到這位之后,朱常洛對內書堂三位的最后一位也有些興趣了。
說道:“那剩下的那位先生是何情況?”
“回稟皇爺,最后的這位來頭最大。”
看著想要賣關子的管事太監。
朱常洛眼睛一掃,其立馬清醒過來,趕忙說道:“這最后一位是和其他兩位的同期榜眼,出身乃是孔圣人第六十三代孫‘孔貞運’。”
眉頭一皺,世修降表的孔家。
沒有察覺到朱常洛的異常,管事太監繼續說道:“這位圣人六十三代孫,是安徽池州府建德縣人……”
“安徽人?”朱常洛說道:“不是山東曲阜(fu四聲)的北孔,也不是浙江衢(qu二聲)州的南孔?”
“回稟皇爺,榜眼孔貞運是北孔之人,不過屬于其分支。”
此時,朱常洛想起此人是誰了。
在自己旅游到安徽的時候,和幾位歷史愛好者聚會。
一起就聊到了孔家。
說到明末之時,就說到了《桃花扇》的作者,孔圣的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
同時就提到了安徽本地,也有一位北孔的分支,是萬歷最后一屆科舉的榜眼孔貞運,其死的有些悲壯,其是在聽聞崇禎自縊煤山之后,悲慟不已嘔血不止去世的。
算是沒有辱沒圣人。
沒想到這內書堂的三位先生,自己在前世自己竟然都‘遇到過’,當真是有些緣分。
莫名的。
朱常洛看著眼前的這位八卦小能手。
這位,是不是也是自己的‘有緣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