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反正(上)
- 大明:天啟崇禎是我崽
- 蒙雨山
- 2289字
- 2024-11-16 13:27:55
“快來人啊!”崔文生一臉血凄慘的喊道:“貴妃娘娘又吐血了!”
“母妃,母妃……”
列隊人群中一位二十多歲貴氣女子,和一位三十左右儒雅男子兩人,用力擠開人群靠近鄭貴妃。
“七妹。”朱常洛看到此情形說道:“冉駙馬,你和七妹兩人就留下來照顧鄭貴妃吧。”
“少假惺惺!”貴氣女子梨花帶雨的厲聲說道。
“壽寧……”駙馬冉興讓拉扯了一下壽寧公主。
“哎!”朱常洛嘆氣一聲說道:“何至于此。”
禮部尚書孫如游說道:“陛下,不可誤了時辰。”
“皇考大事緊要。”朱常洛說道:“如此,就按流程繼續吧。”
“微臣遵命。”
說著,作為葬禮儀式流程的總把控人,孫如游領著手下開始引導人群依次歸隊。
而鄭貴妃。
也在王安安排的人,協同鄭貴妃親女壽寧公主和駙馬一起移駕到偏殿等待太醫診治。
一切回歸正軌,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
沒有人注意,直接刺激鄭貴妃被噴一臉血的崔文生,借口催促太醫溜走了。
而朱常洛。
也暫時平復暢快,按照流程指引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
率領還沒有就藩的弟弟,子侄以及武勛貴族和官員祭拜一番。
之后。
先帝靈柩,由特意挑選的太監和宮女抬往陵墓。
一路上,所有人都是喪服步行列隊前往。
剛升起,想要順勢看看如今明朝紫禁城外的念頭,就立馬掐掉。
自己如今是所有人的主角。
況且。
之前關于自身的流言,于此刻自己所展現出來的可謂是天差地別,哪怕是先帝葬禮要肅穆,也一定會有不少人在好奇之下緊緊盯著自己。
不能有絲毫的差錯!
如此。
朱常洛只好如提線木偶一般,按照禮部官員的指引,開始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應做事項。
到達定陵。
進行奠酒儀式,供奉美食和珍貴飲品,燒香獻花。
之后。
先有首輔方從哲代表官員誦念一篇祭文,然后有英國公代表勛貴誦念一篇祭文,最后一篇則是自己代表家人和朝廷來誦念。
聲情并茂,聲淚俱下,朱常洛把自己多年商場的逢場作戲演的淋漓盡致。
之后。
靈柩被太監和宮女放入陵墓。
安葬完成之后,返回紫禁城把先皇萬歷的靈位放入太廟,又進行祔(fu)祭儀式,這是對祖先的祭祀,表示對家族和國家的紀念。
一天忙碌之后,各方各歸其位。
……
乾清宮,晚膳之時。
“皇爺,王大襠和魏公公求見。”
“讓他們進來。”
“諾。”魏進忠道。
“皇爺萬安。”*2
瞥了眼默默在門外守護的魏進忠,朱常洛心想,找個機會給他直接改名魏忠賢好了。
“皇爺,鄭貴妃經過太醫診治,已無大礙,只是,神情有些呆滯并不時的喃喃自語。”王安說道:“駙馬冉興讓已經出宮,可壽寧公主,堅持要留下。”
“就讓七妹留下吧。”朱常洛說道:“這點度量朕還是有的。”
“魏朝,你的差事如何了?”
魏朝一臉喜色:“回稟皇爺,奴婢收攏的那些說書人已經開始了,百姓們很快就會知道,福王就是之前造謠誹謗皇爺您的幕后黑手。”
“哎!說到底也是朕的弟弟。”朱常洛說道:“不過身為兄長,在父皇不在之后,長兄如父,對于做錯事的弟弟,還要收起不忍,進行訓誡的。”
“皇爺仁慈。”魏朝趕忙說道。
一旁王安開口說道:“皇爺,那崔文生膽大包天,竟然對皇爺還有隱瞞,老奴讓其招認,他言說一定要見到陛下才會開口。”
“崔文生今天表現不錯。”朱常洛說道:“既然如此,就給他機會見一面吧。”
“皇爺……”
“他還有用。”
“諾。”
稍傾。
明顯是又被收拾一頓的崔文生一進門就“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皇爺,王安他公報私仇!”
王安怒道:“好你個崔文生,你參與謀害皇爺,留你一條小命就不錯了!”
“皇爺……”
“好了。”制止了兩人,朱常洛說道:“崔文生,王大伴說你有天大的情況稟報?”
“是!”崔文生抬起頭說道:“皇爺,鄭貴妃的侄子左都督鄭養性要造反!昨天,奴婢親眼所見其穿著內侍的服飾,偷偷進宮去見那惡婦。”
“哦?你如何得知?”
“奴,奴婢……”
王安說道:“崔文生,想立功活命,就不要對皇爺有任何的隱瞞!”
“皇爺,奴婢昨天,被,被那惡婦脅迫去給福王在京人員送信,被王安攔住之前。”崔文生說道:“因為之前在那膽大包天的惡婦手下辦差,多次見過鄭養性,因此在出宮的時候,就見到其身著一身內侍的服飾,在那惡婦的親信宮女帶領下進入了坤寧宮。”
“鄭貴妃還真是迫切啊!”朱常洛說道:“一名男性私自潛入宮中,王安……”
“噗通!”王安跪倒在地:“老奴有罪。”
“宮里的守衛是要加緊了。”朱常洛說道:“朕相信你,記得當初‘挺擊案’之時,那張差猶如瘋魔揮棍亂打,是大伴你擋在朕身前的。”
鼻子一酸,王安道:“奴婢一定嚴加偵辦,全力整頓宮中宿衛,絕不讓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魏朝,把你干爹扶起來。”朱常洛說道:“咱們君臣幾十年的相伴,朕信你。”
“謝皇爺!”
“鄭養性……”
朱常洛回想之前,繳獲鄭貴妃寫給福王的信,里面確實提到了,鄭貴妃是讓其和福王里應外合。
如今。
鄭貴妃這個主謀,精氣神已經被打擊沒了。
這個脅從。
嗯,畢竟其和其父親在錦衣衛和京營經營了幾十年,這要直接拿下,沒有鐵定的造反證據,一定會有非議甚至動蕩。
畢竟,雖然鄭貴妃是下藥要自己的命,可是原身被自己穿越沒死,現在還好好的,這反而是變相證明其清白。
而單憑一封造反的親筆信。
在先皇剛下葬之時,可定不了這個自己名義上的母妃之罪。
畢竟朝廷內外,經過這幾十年的‘國本之爭’,也都知道自己和鄭貴妃不對付,會讓人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在反攻倒算。
至于造謠誹謗,雖然有這個具體實施者崔文生‘反正’,可是也同樣治不了死罪。
如果蠻橫下手。
朝野對自己的輿論會不好,那自己的‘民心’可是會受影響的。
要像這次。
在葬禮之后,人們經過‘謠言’和‘現實’的對比之后,都發現之前的傳言全是胡說八道。
而此時。
讓魏朝利用收攏的說書人,潤物細無聲的引導。
誰敢在孝期這個節骨眼上造皇上的‘謠言’?
誰又有能力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謠言’擴散到全城?
又是誰,在還沒有親眼看到皇上的時候,就說果然不如福王的?
誰收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