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晚期智人遷徙的分子人類學證據

人類起源,本章開篇以西方上帝造人、華夏女媧造人的故事做了表述,可謂東西合璧,五彩紛呈。看過這兩個故事,讀者朋友一定會問,這是真的嗎?莫急,上帝也好,女媧也罷,只是人們一種精神上的寄托,一種情感上的追問;若要探討人類起源,還是要寄希望于20世紀末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的研究成果。

有充分證據顯示,現代人類各民族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約6萬年前居住在非洲的一男子;現代人類各民族的母系祖先,則可追溯到約15萬年前居住在非洲的一女子。如上兩個結論,被學術界稱為現代人類“非洲起源說“,其學術依據是人類父系y染色體和人類母系線粒體DNA(mtDNA)的發現。

特別提示:現代男性和女性最近共同祖先——“Y染色體亞當“和“線粒體夏娃“,如上所述,分別生活在距今9萬年前和13萬年前;兩者相差4萬年,如何繁衍人類,簡直不可思議。

好在最新研究成果表明,“Y染色體亞當“約生活在12萬~15.6萬年前,“線粒體夏娃“約生活在9.9萬~14.8萬年前;盡管亞當和夏娃尚待研究,但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基因學教授卡洛斯·布斯塔曼特(Carlos Bustamante)所說:“之前的研究暗示,男性最近共同祖先生活時期比女性更晚,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兩者生活的時代并沒有太大差異。“看到沒?如真是這樣,亞當和夏娃定會舉雙手贊成!

〇人類父系Y染色體人類

父系y染色體學術上的定義是Y染色體單倍體類型,是指有公共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在同一染色體上進行共同遺傳的多個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組合,由此構成了人類父系遺傳特征。

人類父系Y染色體在遺傳過程中,每經歷一定的世代就會出現一個隨機的SNP突變,父系關系更近的男性共享更多的SNP突變,通過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判斷不同男性之間的父系家族關系。

〇人類母系mtDNA

人類母系mtDNA是Mitochondrial DNA(線粒體DNA)的縮寫,學術上的定義是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

mtDNA是承載線粒體遺傳密碼的基因,但只有女性的線粒體基因能隨其卵子遺傳給后代,通過檢測現代人mtDNA,能弄清人類各民族的母系血緣關系。

既然父系Y染色體和母系mtDNA,都是人類遺傳學特征,為什么采用父糸Y染色體追溯人類智人遷徙,而不采用母系mtDNA,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智人遷徙過程中,征服甚或迭代是常態,弱小民族男子多數被殺死,女子往往被戰勝方掠走,導致母系mtDNA來源太過豐富;二是族群之間通婚,主要是女子外嫁,一個族群男性來源多為本族群,而女性多為外族群;如上原因使得男性Y染色體基因基本穩定,便于追溯。

研究表明:人類父系Y染色體SNP突變發生的速率基本是穩定的,只要得到兩個男性的Y染色體各自積累的SNP突變數量,就可以據此計算出這兩個男性個體的最近共祖時間,據此可以得到人類父系Y染色體譜系樹,并開展相應研究。

圖:人類父系y染色體譜系樹

●晚期智人遷徙路線圖和人類父系Y染色體譜系說明

1、祖先人

A、科伊桑人。代表是南部非洲棕種人,目前非洲南部國家有大量他們的單倍群類型。

2、非科伊桑人

B、尼格利羅人。代表是非洲中西部矮小俾格米黑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西部國家。

3、非尼格利羅人

CF集團。

DE尼格羅-尼格利陀人(亞非黑種人)。

4、CF集團

C、棕種人。父系單倍群占比:澳大利亞土著70%、幾內亞島土著25%、婆羅洲17%、南亞個別達羅毗圖語系民族20%。

C3、通古斯-蒙古人。父系單倍群占比:滿族人25%、朝鮮人16%、蒙古人58%、布拉特蒙古人60%、哈薩克人45%、吉爾吉斯人60%、回族人23%、阿爾泰人23%、烏孜別克人17%;另外,西伯利亞南部和東北亞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等通古斯人占比60%以上,北美阿拉斯加印第安人占比也高達30%。

5、F中東部落、G高加索人、H印度蒙達人,及IJK集團。

中東部落廣泛分布歐亞,其中最古老一支F在斯里蘭卡,代表族群維達人,達羅毗荼人父系單倍群F占比13%。

G、高加索人。父系單倍群占比:亞美尼亞人20%、意大利人6%、伊朗人5%、土耳其人11%。

H、印度人。父系單倍群占比,達羅毗荼人18%、印歐語系印度人20%。

6、DE尼格羅-尼格利陀人

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父系單倍群占比:印度安達曼群島土著100%、蘇門答臘島土著91%、阿伊努人90%、沖繩人55%、藏人50%、彝人40%、日本人34.7%、朝鮮人7%。

E、尼格羅人。常見到的身材高大非洲黑人單倍群。

7、IJK集團

I、克羅馬農人。主要分布北歐-巴爾干-歐洲-中東;父系單倍群占比:克羅地亞人50%、冰島人37%、蘇格蘭人20%、挪威人30%、德意志人25%、西班牙人12%、意大利人15%、伊朗人18%、俄羅斯人18%、土耳其人15%。

J、地中海人。代表族群閃族阿拉伯人、猶太人,主要分布中東-南歐;父系單倍群占比:阿拉伯人48%、土耳其人25%、意大利人20%、埃塞俄比亞人15%、伊朗人12%、印度達羅毗圖人12%、維吾爾人10%、蘇丹人10%。

8、K歐亞部落

LT集團和MNOPS集團。

9、LT集團

L、達羅毗荼人。父系單倍群占比,達羅毗荼人30%、印歐語系的印度人26%;

T、埃塞俄比亞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亞和埃及,又稱埃及基因。

10、MNOPS集團包括:

M伊里安查亞新幾內亞人、S巴布亞新幾內亞人、NO黃種人和P中亞部落。

M、伊里安查亞新幾內亞人。父系單倍群占比:伊里安查亞新幾內亞人70%、巴布亞新幾內亞人34%。

S、巴布亞新幾內亞人。主要分布在大洋州、巴布亞新幾內亞島;父系單倍群占比:蘇門答臘人15%、婆羅洲人16%、伊里安查亞新幾內亞人5%、巴布亞新幾內亞人59%。

11、NO黃種人包括:N北亞黃種人、O東亞-東南亞黃種人。

N、芬蘭-烏拉爾極北人。主要分布在烏拉爾山兩側、北歐北部、東歐北部和北極圈內;父系單位群占比:烏拉爾人80%、芬蘭人52%、愛沙尼亞人40%、愛斯基摩人40%、喀山韃靼人21%、俄羅斯人18%、滿族人15%、葉尼塞鄂溫克族17%。

12、O東亞-東南亞黃種人包括:O1南島支、O2泰柬支、O3華夏支。

O1、南島支。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馬來群島、以及太平洋三大半島上;父系單倍群占比:臺灣島高山族人100%、湯加人82%、壯族人17.9%、泰國泰族人10%、越南京族人7%、柬埔寨高棉人8%、土家族人20%、朝鮮人12%。

O2、泰柬支。父系單倍群占比:柬埔寨高棉人90%、泰國人65%、壯族人35.95%,日本人31.7%,朝鮮人32%,滿族人11%。

O3、華夏支。O3是漢藏緬甸族父系主體單倍群,其他民族父系單倍群占比:獨龍族人100%、越南北部人50%、朝鮮人40%、滿族人38%、日本人20.1%、蒙古人20.5%、鄂倫春人22%、吉爾吉斯人24%、回族人17%,維吾爾人14%。

13、P中亞部落包括:Q北亞-美洲人、R印歐人種。

P、中亞部落。該單倍群類型主要分布在中亞和阿爾泰地區,目前已不多見。

Q、北亞-美洲人。父系單倍群占比:印第安人90%、部分西伯利亞土著66%、愛斯基摩人47%;印第安人因混血棕種母系,同東亞人有較相似外貌,而愛基斯摩人父系基本是N+Q結合種。

14、R印歐人種。

R1a、印歐東支,又被稱為雅利安人種。父系單倍群占比:波蘭人56%、阿爾泰人50%、俄羅斯人47%、挪威人30%、冰島人22%、德意志人20%、芬蘭人20%、吉爾吉斯人40%、喀山韃靼人18%、維吾爾族人20%、烏孜別克人18%、印度講印歐語人40%、波斯人18%、土耳其人8%。

R1b、印歐西支,又被稱為西歐基因。父系單倍群占比:蘇格蘭人75%、西班牙人65%、德意志人48%、意大利人44%、冰島人40%、挪威人25%、維吾爾人17%、土耳其人14%、回族人12%。

圖:亞洲現代人類遷徙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宣威市| 霍林郭勒市| 区。| 海丰县| 苗栗县| 顺昌县| 北碚区| 札达县| 新闻| 济阳县| 高安市| 邻水| 日喀则市| 敦煌市| 栾城县| 拜泉县| 临江市| 岱山县| 黎川县| 南京市| 和平区| 甘孜县| 长治市| 称多县| 平舆县| 新昌县| 丰宁| 通渭县| 大余县| 祥云县| 潍坊市| 张北县| 梁河县| 长子县| 宜宾市| 方山县| 蒙山县| 天峨县| 湟中县|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