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人模樣
- 編劇重生,從演員干起
- 八千公里加急
- 2069字
- 2025-01-29 17:23:36
蔣觀其實挺缺錢的。
屬于兜里沒有,融資沒條件的那種。
只剩下賺錢一個選項。
選擇少未必是件壞事,最起碼可以減少胡思亂想。
簡單純粹,干就完了。
王菁花的工作很有力度,她很快跟劉彥銘敲定方案。
五四一。
海閏主控拿五,黑??杖章摵铣銎纺盟?,剩下的一成,照樣還給紫金城。
也就是北視。
電視劇和電影不一樣。
這是個B2B的生意。
現階段電視臺是唯一的客戶群體,出品方和制片方讓利,也是常規手段。
搞定這些,順帶著,蔣觀的角色也拿到手了。
不過片酬不怎么高,五千一集。
他拍《康熙王朝》十集,最后還收了十萬...
雖然這十萬,不全是片酬。
當時他救場進組,給了五萬,就新人演員而言,是絕對的高價。
正常也就一兩千,多了也就兩三千。
另外五萬,是他幫劇組修改劇本的勞務。
《康熙王朝》的劇本,BUG挺多的。
其中的典型,就是斯琴髙娃老師,自稱“我孝莊...”
還有陳導明老師,送容妃進地宮的時候,其他皇后排位上的內容。
都犯了同一個錯誤。
謚號這玩意兒,得等人死了,后人追封才有。
比如,孝莊...
正式點的稱呼,應當是孝莊文皇后。
其中莊,是她的封號,文是皇太極的謚號,放在這里反映兩者的從屬關系。
所以,斯琴髙娃老師,不可能自稱孝莊...
至于地宮的戲份。
容妃在歷史上,存不存在,暫且不討論。
只談幾位已故皇后的稱謂,也存在很大問題。
康熙過世之前,他的謚號還沒有,赫舍里的謚號,自然不可能是孝誠仁皇后...
《康熙王朝》總共五十集,蔣觀進組之后,把劇本修修補補,才又掙了五萬勞務。
按照合同,他跟公司應該三七開,各自承擔稅費。
這不是新人的比例。
王菁花照顧譚培生的面子,以及蔣觀簽的全約,才有這個待遇。
后來蔣觀多掙的五萬,也要按這個比例分配。
不過此時,王菁花已經看到蔣觀的潛力,自然沒有緊扣合同。
主動幫蔣觀把稅費出了,還額外獎勵他一萬。
等于他直接到手四萬,這是凈收入。
《重案六組》這邊,估計沒這種機會。
理論上的進組流程,應該導演和制片方,先看看演員表演,符不符合心理預期。
什么都定下來,然后才是簽合同,進組上工。
但實際操作,和理論存在偏差。
比如,蔣觀進組,就是出品人劉彥銘定下來的。
他跟王菁花把合同一簽,然后跟劇組打招呼,蔣觀這邊等通知就行。
結果一等,就等到了畢業典禮...
六月二十,上午十點。
中戲 2000屆畢業典禮,在實驗劇場舉行。
按照官方的說法,兩千屆,三百多號人全部出席。
實際上...
沒人關心真實情況。
這玩意兒的出席率,就跟學校統計的就業率差不多。
聽個樂就行。
畢業典禮這玩意兒,對學生而言,大學四年就一回。
但是站在學校的角度,每年都得辦。
早就完成制度化,流程化。
物料,講稿,宣傳材料,每年都大差不差。
重要的地方改改,還能來個反復利用。
跟降本增效沒有關系,每年預算不減少,具體花費只有天知道。
蔣觀也來參加了。
不是為了畢業典禮,老譚通知他來的。
活動結束后,兩人一塊回辦公室。
“樣刊已經出來,待會兒走的時候你帶著。”
兩人落座之后,譚培生就丟給他一本雜志。
“喲,《國家戲劇》?!?
于蔣觀而言,這還真是意外的驚喜。
戲劇文學行業,其實規模不大,在文藝界都屬于小眾的存在。
更不用提,放在市場上比較。
但是在這個行業里,依然有頂級期刊的存在。
比如《國家戲劇》。
主辦單位,國家戲劇家協會,五四年創刊,而且還是北大核心...
以后評職稱的話,說不定還能用。
至于譚培生...他就淡定多了...
老人家是中戲戲文系的開山大師兄,書出了好些本,連文集都已經在準備了。
妥妥的大牛。
“畢業了也要繼續學習,抽空多寫寫文章,到時候再拿過來給我看看。”
此時,兩人在學校階段的師生義務已經結束,譚培生依然對蔣觀諄諄教導。
“我記住了,老師?!?
蔣觀起立,鄭重又恭恭敬敬的答應下來。
這個態度,譚培生很滿意,他揮揮手道:“坐下,坐下。”
等蔣觀坐下之后,他才繼續道:“有件事情,我想征求下你的意見。”
“老師您吩咐?!笔Y觀立刻答道。
“通過你文章的啟發,我準備向學校申請,籌建新的影視戲劇產業研究所,不知道你怎么看?”
譚培生目光灼灼,盯著蔣觀。
后者則陷入沉思。
產業研究所這玩意兒,距離他太遠。
兩輩子加一塊,他也沒怎么打過交道。
有點超出他認知范圍了。
蔣觀仔細斟酌之后,才慢慢說道:“老師,我覺得這肯定是件好事,尤其有您的領導,咱們的產業研究...”
“少拍馬屁,說正事兒!”
沒等蔣觀說完,譚培生就笑罵著打斷了。
蔣觀這才安心點,正色道:“我覺得首先要搞清楚三個問題,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對象?!?
“你展開仔細說說?!?
言語之間,譚培生已經展開筆記本,開始準備記錄。
大佬和認真工作的人,好像都有這個習慣。
搞得蔣觀都有點手癢。
開始考慮,是不是也弄上這么一套。
“有什么就說什么。”
譚培生看到蔣觀發呆,溫和的提醒一句。
蔣觀醒過神來,道:“老師,我以為,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明確這個大前提,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展開工作?!?
“你小子,這不是挺明白的!”
譚培生笑著夸獎了一句。
蔣觀不好意思的撓撓頭道:“我這也就是紙上談兵?!?
“我看談的挺好?!?
譚培生越來越欣賞蔣觀。
尤其,蔣觀今天的表現,更堅定了他的一個決心。
“接著說。”譚培生大手一揮,看起來十分豪邁。
蔣觀則更加謹慎,問道:“老師,您對影視戲劇產業的定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