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開始轉向
- 編劇重生,從演員干起
- 八千公里加急
- 2116字
- 2025-01-27 12:22:17
梅亭確實成名了。
當年退學,就是為了跟張國榮搭檔拍戲。
憑借《紅色戀人》拿了華表獎最佳女演員。
而且前不久,由她和馮遠征主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也已經播出。
可以預見這又是一部爆款。
只是此時,她還沒意識到,依然跟蔣觀開玩笑。
“要畢業了是不一樣,嘴都變甜了。”
“嗨,總得成長...”
蔣觀對上梅亭的視線,突然感嘆道。
那神情,那眼神,三分憂郁,三分不屈,三分堅定,還有一絲深情。
直接把梅亭電了一下。
酥酥的...麻麻的...
梅亭此刻,只想把蔣觀擁進懷里,用她身上天生的母性光輝,溫暖他。
氣氛在這一刻凝滯。
好一會兒,梅亭終于抽離出來,笑問:“晚上...你有沒有時間...”
“怎么,想請我吃飯?”蔣觀此時也已經恢復正常。
“對呀。”
梅亭理所當然,一副大姐大做派道:“咱倆現在是同事,我這個當姐的,總得表示表示。”
“行吧,那就多謝梅大美女!”蔣觀客氣的拱拱手。
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今天梅亭主動上門,明顯是為了示好來的。
蔣觀自然樂得接受。
可惜,沒等到晚上,王菁花的電話就追過來。
讓他回公司開會。
沒辦法,蔣觀只能遺憾通知梅亭。
她倒是通情達理:“工作重要,來日方長,以后有的是機會。”
蔣觀再次抱歉之后,才掛斷電話。
他不知道的是,電話那頭,梅亭不是一個人在。
“怎么了,梅梅?”
胡婧看梅亭臉色好,連忙靠過來關心道。
“他晚上不過來了。”
梅亭長出一口氣,把手機隨意丟進包里道:“花姐找他。”
“那就明天再約唄。”
胡婧大大咧咧的,看起來有點沒心沒肺。
“明天不行...”
梅亭話沒說完,就被胡婧打斷,擠眉弄眼調侃道:“這么著急呀!”
“去你的!”
梅亭秒懂,偷襲胡婧。
兩人都是怕癢體質,很快就扭在一起。
夏天,室內,下午,兩個大美女...
畫面很快就兩片白茫茫...
……
王菁花的著急,是蔣觀意料之中的。
搬家之前,他去找譚培生深談了一次,內容主要放在他論文里的內容,怎么落地實踐上。
蔣觀暫時沒有好主意。
他在這方面的經驗,幾乎為零。
不管上輩子,還是這輩子,學術界,體制內,他打過的交道都非常有限。
在市場上混飯,幾乎沒有深入了解的機會。
充其量,也就對資本圈,稍微熟悉那么一點點。
譚培生的意思,是讓他先練練手。
而且告訴他,已經把他的論文原稿,給了王菁花一份。
蔣觀當下心里有數。
人都是有野心的,王菁花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說,前一天晚上,在后海酒吧的見面是務虛的話。
那么,今天在辦公室再碰面,就是奔著務實來的。
蔣觀也不廢話,上來點題:“花姐,咱們得先搞清楚一個問題,跟華宜合作,到底是為了什么?”
這個問題很重要。
它是一切方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資源和人脈,給大家開拓戲路。”王菁花脫口而出。
不管這話有幾分真,幾分假,總是在為員工,為簽約藝人在打算。
她能說出這話,蔣觀還是高看一眼的。
總比某些人,寧愿做慈善,也不愿意給打工人漲工資好的多...
“簡單來說,就是資金,制作團隊,以及渠道。”
蔣觀翻開筆記本,開始中譯中,做記錄。
他這話比王菁花更直白,但意思一致,王菁花自然沒什么好反對的。
雖然略微臉紅,但還是只得連連點頭:“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渠道先不考慮了。”
蔣觀說著,在這一項上打個叉,抬頭看向王菁花:“華宜沒有絕對優勢,咱們也可以做。”
“沒錯。”王菁花的思路,也跟著清晰起來。
“資金也不用管,我有其他方案。”蔣觀隨手把第一項也圈起來。
王菁花雖然疑惑,但還是忍住沒插嘴。
然后,三項就只剩下一項,那就是制作團隊。
蔣觀在這四個字下面,劃了兩道橫線,停頓了一下,才問:“花姐,你覺得華宜的制作團隊,能不能變成咱們的制作團隊?”
王菁花沉默了。
在不懂行的人面前,她可以若無其事。
但面對蔣觀細致入微的分析,她必須實事求是。
根本做不得半點假!
蔣觀只看了她一眼,就自顧自繼續分析:“目前市場上的制作團隊,來源大概分兩種,港臺外來的,還有咱們內地的。他們選合作方,主要依據是什么?”
不需要等王菁花的回答,蔣觀圈起來,畫了個箭頭,指向第一項。
“還是錢!”王菁花此時也反應過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國內采用導演中心制,導演的意志,就是大概率就是劇組的意志。
最起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話沒毛病。
拍一部戲,需要的劇組,主創人員,拍攝場地,后期剪輯等等,一大堆要素。
成熟的導演團隊,幾乎都能搞定,而且沒什么難度。
如何找錢,就成了關鍵因素。
以前,大制片廠時代,所有的拍攝,幾乎都是任務。
不需要從外面找錢。
電視劇也一樣。
八二版《西游記》,八七版《紅樓夢》,還有后面,老版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全都是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
后來搞市場化,制播分離,才有了民營影視公司生存的土壤。
和制片廠,電視臺的制作中心不一樣,民營影視公司,需要自行解決資金問題。
誰能幫導演搞定錢,導演就跟誰合作。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最早的制片加導演模式。
其中典型代表:張一謀和張衛平,馮曉剛和華宜...
陳鎧哥不算,他算是一直體制內,從廣影廠,后來回到北影廠,改制之后,進入中影。
“錢的問題,你有什么方案?”
此時,王菁花看向蔣觀的目光,已經開始熾熱。
人都是一樣的,慕強是天性,好利也是本能。
當蔣觀能帶給她絕對利益的時候,王菁花不介意,拋開年齡和上下級因素...
多給他一些尊敬...
蔣觀豎起...三根手指,道:“錢不外乎三種,兜里的,賺來的,融來的...”
聊到這個程度,蔣觀確信,事情已經在向他預想中的目標,開始轉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