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開會和吵架
- 編劇重生,從演員干起
- 八千公里加急
- 2008字
- 2025-02-06 07:00:00
拍一部戲,籌備期挺長的。
有經驗的團隊,也得三個月往上。
太多工作需要處理。
首先就是劇組構成方面。
《孝莊秘史》在規模類型上,屬于中大規模投資的古裝劇。
人數肯定兩百以上。
導演組八個十個人,燈光攝影二三十人,還有服化,也得三十人。
另外美術組,道具組,又是四五十。
這家在一起就一百幾十人。
其他還有制片組,錄音組,演員,群演,等等...
妥妥的兩百人往上。
當然,就人數而言。
電視劇劇組的規模,還是沒法跟電影劇組比。
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
波濤洶涌的宮女,就有差不多兩百多人。
穿金甲和銀甲的士兵,更是超過三千多號人。
郭凡拍小破球 2的時候,劇組也有兩千兩百多號人。
到了這種規模。
不說其他的,吃飯都是問題。
好在尤曉剛的拍攝經驗,也非常豐富。
蔣觀按照約定日期,到海閏跟他見面開會。
開頭字幕的人,已經定下了。
總出品,劉彥銘,聯合出品,尤曉剛,王菁花。
總導演,尤曉剛。
總制片人掛的是海閏的常繼虹,她被劉彥銘推出來,跟王菁花打擂臺。
蔣觀的編劇,順便掛個制片人。
捎帶手,里面還可以串個角色,具體到時候看。
看著人挺多。
除了尤曉剛和蔣觀,其他基本都不是現場干活的。
包括總制片常繼虹。
現場負責具體任務的,還有制片主任,以及整個制片組。
差不多也在二十人左右。
蔣觀接受制片人職位,是王菁花的安排。
話語權增加,利大于弊,蔣觀也就干脆同意了。
今天的會議,是進入制作流程的第一次會議。
“我先說兩句?!?
人到齊之后,尤曉剛率先發言:“大家拿出那么錢出來,肯定不是為了看水花的,我先聲明個原則,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不能耽誤劇組的正常節奏,這個是基本準則?!?
開會,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定調子。
這事兒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關鍵還得有尤曉剛這樣,資歷能力財力都突出的大佬。
可以一槌定音。
其他人自然沒什么花頭可以玩。
尤曉剛目的達到,果斷收住,繼續談工作:“下面我們捋一捋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有三項...”
和其他工作一樣,劇組的工作也要捋線頭,找主線。
首當其沖,就是分鏡頭表和故事板的制作。
這兩項工作的依據,就是劇本。
另外,還有堪景表,也要依據劇本來做。
所以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的確不是戲言。
“蔣老師有沒有問題?”尤曉剛簡單介紹之后,又把話題引到蔣觀身上。
“沒問題,我積極配合。”蔣觀笑道。
都是老手,不會在程序問題上犯錯誤。
“接下來,可能還要進行劇本精修,到時候還需要蔣老師費心。”
見面之后談工作,尤曉剛變得客客氣氣,連對蔣觀都堅持用尊稱。
“放心吧,尤導,都是分內的工作?!?
工作場合,蔣觀也在拿捏分寸。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選角...”前面無爭議的工作談完,尤曉剛終于把劇組第一個大問題拋出來。
劇組選角,從來都是難題。
尤其投資方不單一的時候,誰都沒有絕對的話語權。
“咱們這兒有兩位大經紀人,不如先聽聽她們的意見?!?
劉彥銘把話接過去,順便框定一下爭論范圍。
資方的前兩名,是海閏和黑海,兩家加一起有七成份額。
如果常繼虹和王菁花達成一致,尤曉剛在角色上的話語權,就會大打折扣。
“不如讓蔣老師,幫我們順一順角色。”
王菁花先聲奪人,又把蔣觀頂在前面。
偏偏,他還不能拒絕,除了常繼虹,其他人也都在看戲。
蔣觀吸口氣,冷靜一下,才站起來道:“劇本的角色其實很清晰,首先是女主角,飾演孝莊,前后時間跨度,可能會比較大,這一點選角的時候需要注意?!?
他這話說得中規中矩。
不過尤曉剛卻把話接過去,敲著桌子道:“我們需要選一個,年齡上,能上能下的女演員?!?
原因其實很簡單。
年輕的女演員可以扮老,但是上了歲數的女演員,不適合扮年輕。
有人接話,蔣觀立刻閉嘴。
反正主角也輪不到他,何必拼命。
然后,就冷場了...
尤曉剛看了蔣觀一眼,繼續道:“大家有什么推薦人選?”
節奏再一次發生變化。
“我覺得咱們編劇蔣老師的本家比較合適,回頭我可以跟文麗談談?!?
剛才,常繼虹沒抓住機會,這一次她不再等待。
“港島的劉嘉苓也合適?!?
王菁花也不甘示弱。
“你確定能請她來?”
劉彥銘插話問道。
“如果大家同意的話,我可以試試?!?
王菁花并沒有打出全部底牌。
“我覺得可以一試?!?
不等其他人提意見,劉彥銘先答應下來。
“那就試試。”
尤曉剛先隨大流,然后繼續道:“咱們再聊聊男主角...”
會議還在繼續,但蔣觀已經不在意...
從八十年代末起,內地就引進過港臺資本以及外資,進入影視行業。
當年合拍片有很多經典。
比如《大話西游》。
就是周星弛的彩星,和西影廠合作的產物。
另外還有《霸王別姬》也一樣,湯臣影視的投資,這家公司的母公司,還在魔都拿地蓋樓。
賣了幾十年的樓王,湯臣一品。
合拍的意義,不僅在于投資,還在于讓內地的影視作品走出去。
同樣,劉彥銘贊成王菁花的提議,也在于此。
女主角選劉嘉苓,有利于賣片的時候,港臺,日韓,還有東南亞的市場運作。
但是,后來無數次的實踐證明,意義并不大。
蔣觀還沒有話語權,他現在什么都做不了。
只能先聽著。
坐山觀虎斗,已經費了他最大的力氣。
除了自身的能力,還特么得是資本和人脈!
此時,蔣觀除了心中的理想,只有深深的無力感。
以前的種種回憶,又勾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