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掌控基因,設計生命。(下)
- 廢土上的武神
- 我不想做條咸魚
- 2340字
- 2024-12-14 20:07:47
68掌控基因,設計生命。(下)
光合作用會消耗大量水分,所以陸辰的其他身體組織發生了劇烈脫水,可這里本就是水下,他的毛孔舒張,水分迅速得到補充。
而在這個過程中,巨量的三磷酸腺苷生成,傳遞向全身。
三磷酸腺苷是細胞能量主要的儲存和傳遞方式,用一種簡單的話來說,它就是人的汽油。
通常情況下人只能以進食的方式,通過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三磷酸腺苷,為細胞提供能量。
但是這一刻,胸口的那一小塊組織在光合作用!
雖然陸辰在沸水里,但其實沸水本質上是熱輻射,它就是光!
這短短的幾秒,比他狂吃幾頓飯更管用,得到了能量的補充,維生系統激活,身體本該迅速再生恢復——為什么是本該?
因為能量沒有被分配給再生機能,只是保持在一個讓陸辰不被高溫徹底煮熟的程度。
能量,幾乎全部投入了細胞的改造!
陸辰有一種麻癢之感,從胸口的那塊特別皮膚組織往全身擴散,而隨著麻癢的蔓延,凡是癢起來的地方,都開始了光合作用!
他明白了,那種物質,是類似于植物葉綠素一樣的東西,幾個小小的基因片段改變,導致皮膚細胞中生成了新的物質,賦予了表皮像植物一樣,將光能轉換為生物質儲存起來的能力。
而這些生物質,經由身體的其他機能,再次轉換為能量,用于自身的消耗和……改造!
“這確實是基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突變出的新能力。”意識中傳來了師父的回答。
“突變?”
“進化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在短時間內修改DNA,使得生命的性狀發生改變,目前的詞匯中只有突變比較合適,”師父說,“你現在看到的這項技巧,叫做基因裁剪,將植物身上光合作用的基因裁剪到了你身上——還記得我們剛才聊的嗎?都是機械,許多零件是可以通用的。”
是的,都是碳基生物,DNA的形狀都一樣,只是數量和形態稍有差別罷了。
“但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很嚴肅了。”師父又說。
“什么?”
“你應該能感覺到,其實你現在仍舊在被燙傷。”
可以吸收光能的皮膚,不等同于不怕強光,陸辰始終在被燙傷,只是再生能力能勉強維持住罷了,沸水最多就100度,如果再高,身體會來不及恢復,會煮熟。
“有沒有什么能讓細胞耐高溫的基因?”陸辰急切道。
“有,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生物,耐高溫高寒的、質地堅硬扛擊打的……但或許是因為地球生態圈的緣故,有一種能力,是所有生物都缺乏的。”
“什么?”
“能量轉換效率。”
陸辰一聽就明白了。
不僅是轉換,還有儲存。
生物能在這方面遠低于化學能,更不要說原子能了。
“你為什么會這么想?”因為思維相連的緣故,他不說師父也知道他在想什么,“生物能,不就是化學能么?”
是的,生物能就是化學能。
“只是地球生態的緣故罷了,”師父說,“熊在過冬時會在前掌儲存脂肪舔手度日,是因為冬天只有那么長,如果再長一些,它說不定也會在后掌儲存脂肪,或是進化出別的方式,比如學會養殖和種田,當然,進化過程緩慢本身也是個問題,傳說恐龍是因為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惡劣氣候變化滅絕的,可也許當時的環境稍微好一些,它們中就有物種能進化出消化火山灰轉換為能量的器官,從而幸存下來……總之,地球生物的選擇太多,以至于沒有在能量的轉換和儲存上下太多工夫。”
“但我想你應該明白,如果以現有的生物為藍本,那么你永遠不可能同時獲得冷熱抗性、堅硬皮膚、肌肉強度、飛行、游泳……因為能量的轉換效率不足以支撐你變得那么完美。”
造火箭上太空都還得先解決如何獲得那么大的能量突破大氣層的問題,能量,總是一切的基礎。
“那怎么辦?”陸辰問。
“如果沒有合適的零件,就只能把材料融了自己造,至于怎么造,得看需求,”師父說,“基于有機生物轉換能量的規則,設計一個新的器官。”
“師父知道該怎么做?”
“我有一張藍圖,但從沒人試過。”
…………
在光能皮膚長成后,因為高溫而損傷的身體迅速恢復,這個過程吸收了積水潭中的大量熱能,讓潭水的溫度降低了十度。
接下來其實就是身體的再生機能和溫度相愛相殺的過程,水溫燙傷了身體組織,而身體組織也經由光能皮膚轉換來的能量修復自身,但這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光合作用生成三磷酸腺苷還需要其他物質,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這仍得由陸辰進食補充。
只有最初胸口那一小塊皮膚的突變消耗了大量能量,因為這是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在那之后,DNA結構已經改變,生成新的皮膚只需要身體自發進行就行。
陸辰覺得師父一定有許多秘密,可惜她不會回答除了武功之外的事情。
制造這枚芯片的人,不僅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程,還至少完成了某種植物的基因組工程,否則它不會知道把哪段基因裁剪能生成光能皮膚。
而且,由芯片向大腦上傳設計圖這件事本身就很魔幻。
中樞神經控制芯片,是機械派的產物。
基因組工程這種事情,在陸辰的認知中,也只能是由超級電腦完成的工作。
這讓陸辰想起了遠山沙織說過的,因擂臺上生物與機械的正統之爭,反而促使了雙方技術的螺旋上升——這件事約等于,我師父有一門生物派的至高絕學,可這門絕學是由死對頭機械派寫的。
數據流第二次涌入大腦,師父說在制造新器官之前,還得對肌肉細胞作出一些修改。
DNA中再次發生變化,這一次更多的基因片段斷裂重組。
與之同時發生的,是儲存于體內的生物質重新轉換為能量,在復雜的化學反應中,改變了細胞的結構,陸辰的前胸,從會陰開始,曲骨、中極……一直到天突、廉泉、承漿,這一條直線上共有24個地方的肌肉組織發生了突變。
而后背,長強、腰俞……后頂、百會,28個。
共計52處,面積都不大,如果真要把它們找出來恐怕只能拿著顯微鏡看,但其中發生突變的細胞足足有上百萬個。
他并不能理解這種突變有什么用,直到他感覺到神經系統發出指令,離子流通過細胞膜開始反復橫跳……
開玩笑吧,正負電極!?
“電鰻的細胞有獨特的能力,細胞膜在靜息狀態時處于極化狀態,膜內帶負電荷,膜外帶正電荷,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會產生電位差,形成電流。”師父說,“每個細胞都能產生0.1伏的電壓,理論上最高電壓能達到10萬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