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儒家
- 西游,我的物品可以升級
- 北門提兜
- 2028字
- 2025-02-15 23:15:56
“額,逍遙哥哥是你嗎?“
“啥?”二郎懵逼的轉過頭。
“額,沒什么,好名字。”劉奇贊賞道。
“哪里好?”二郎較真。
“昔莊子作《逍遙游》,今二爺得此名,恰似菩提樹下忽生靈芝,凌霄殿外新綻青蓮。這般名號,當用八卦爐中六丁神火鍛造,以瑤池瓊漿淬煉,方配得上二郎這般人物。”劉奇違心道。
“如此甚好。”二郎嘴角上揚。
“那二爺,十日后我再來此,一為解二爺于水火,二為相商進入佛魔界內。”
“善!”二郎點頭同意。
于是劉奇告辭離去,離開竹林,回首看去一片郁郁蔥蔥毫無陣法痕跡,搖了搖頭不去探究。
掐了個隱身訣,越過一眾妖族,來到墨城,看著巍峨的城墻,不禁嘆了口氣,答應墨家二老的陣法依然還沒頭緒,不過好在讓太爺去留意了,以一地鬼域去搜尋,也是時間問題。
而后又想起那玉符中的誅仙陣法,以他如今的悟性氣運,依然還是如同霧里看花毫無頭緒。
搖了搖頭,估計要成仙后才有機會探尋一絲奧秘。
撤下隱身,隨著人流緩步入城,不禁暗自感嘆,若非升級墨城所耗費的性價比極低,劉奇多少要給他升兩級。
而今墨城人流如織,一片繁華。
若是給劉奇時間來發展此城,不說在三界了,在這個西牛賀州,劉奇還是有自信將其打制成第一城。
可惜這些外物畢竟是鏡花水月。
“喲,劉財神許久不見,嘶,這是又去閉關了?”一聲輕咦打亂劉奇的思緒。
抬頭看去,一雙眼睛正笑瞇瞇的看著他,這可不是唐節度使嗎?
“唐節度使。”劉奇施了一禮,那唐謙直接上手就要拽住劉奇的手腕。
便感覺周身一股不知名的波動,劉奇金丹一震,那節度使頓了頓,而后依然如法抓住劉奇的手腕。
“好財神,這個境界都撼動我儒家的神通心之所到。”唐節度一臉贊嘆。
劉奇這才知道,上次能無聲無息被其拽住,原來是這老小子下意識的使用了儒家神通。
別看這唐謙一臉油膩在此士林中也是少有的青年俊杰。
正好,劉奇正打算了解下儒家的修行方式,那菩提祖師當時教給猴哥的可是集三家之大成之術。
無論哪個世界想要走的遠可以不會,但是不能不知道
便順勢被其拉到酒樓應邀小酌幾杯。
兩人相對而坐后,劉奇便迫不及待的詢問起儒家知識。
那唐謙頓了頓,思考半日,緩緩道來。
原來現存的儒家以《四書》筑基,《五經》開脈,鑄就“天理文心“,境界分為九重天,對應儒家八條目與“至誠“終極境:
【明心九境】
第一境·格物(文氣初顯)
修行者觀竹七日,見“一草一木皆含天理“。
《大學》云:“致知在格物“,可辨妖邪本源。
第二境·致知(真言破妄)
雙眸現春秋虛影,誦“知者不惑“(《論語》)可破幻術。
如有文氣舉子念“非禮勿視“,幻化鬼怪便現原形。
第三境·誠意(丹青化物)
朱筆寫“老者安之“(《論語》),墨字化屋舍;繪“關關雎鳩“(《詩經》),畫中鳥能傳訊。
第四境·正心(春秋筆法)
臨《蘭亭集序》悟“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可短暫逆轉時空。
但需守“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否則遭反噬。
第五境·修身(言出法隨)
出口成憲須引圣訓:“天行健“化護體罡氣,“地勢坤“凝山河屏障。
上古大能曾見孔子周游列國時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竟令東海分波三日。
第六境·齊家(詩禮傳家)
布“詩三百“結界,吟《棠棣》則兄弟同心,誦《蓼莪》使孝道顯形。
上古大妖幻化竊取儒家圣寶時,大儒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學》)令其自露破綻。
第七境·治國(禮樂天地)
奏《韶》樂九成,鳳凰來儀;演周禮戰陣,不戰屈人之兵。
上古人妖亂法時,大儒以“獲罪于天,無所禱也“(《論語》)破大妖五雷妖法。
第八境·平天下(春秋大義)
文氣化《河圖》《洛書》,言“天下為公“(《禮記》)則萬民歸心。
大能曾言:“孔圣'天之歷數在爾躬'(《論語》),此乃人族氣運所在。“
第九境·至誠(天道在我)
達“贊天地之化育“(《中庸》)之境,出口即天憲。
如孔子誅少正卯時“君子有三畏“顯圣,文廟中至今留有“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法則禁制。
.......
【儒家神通】
克己劍:念“克己復禮為仁“(《論語》),劍氣帶禮法鎖鏈
三省鏡:每日“為人謀而不忠乎“三問,照見前世今生
大同印:蓋“大道之行也“(《禮記》),可暫時消弭種族隔閡
........
【劫數】
每境需渡“人欲劫“,如孟子所言“養浩然正氣“。
獅駝國之前楊大儒曾偷聽“食色性也“(《孟子》)而誤入歧途,幸得“富貴不能淫“真言點化。
........
而唐謙便是初入第二境界,致知。
唐謙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嗓子,嘆道:“可惜,我獅駝國地處偏僻,無圣人教誨,也不曾出過立書育人,教化萬民的圣人。”
“哎,第九境至今不曾有人到達,更何況后面的境界。”
劉奇暗自驚嘆,不禁想起之前在烏云島所見的核舟。
而后將此詢問唐謙。
唐謙贊嘆道:“此背后之人,最少也要第三境丹青大成,修為最少是第五境的言出法隨大學士才能做出此等異寶。”
儒家的修行卻也不是按部就班,比如有的丹青天賦頗佳,便以神寄托丹青,感悟圣言也能看到較高風景。
而后又嘆息:“可惜我等偏遠小國.....哎。”
說著愁苦的倒了一杯酒水一飲而盡。
劉奇無奈也跟著陪了一杯,見其如此低沉,想了想勸道:“唐大哥,哪里要如此消沉,既然此處無那圣人。”
“我等便做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