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沙碧之石
- 南明冠冕:弘光
- 逢高人
- 2123字
- 2024-11-14 12:00:00
朱由崧笑道:“倘若我大明國力強盛,威震四方,他們又怎會輕易投降?
我等漢人,向來安土重遷,此乃天性。
不舍故土,無奈之下選擇投降,實乃情有可原,本王相信他們。”
盧九德不認同,在他心中,投降便是不忠,仿若一顆明珠蒙塵。
心既已不潔,又怎可再被信賴?
大明二百余年來,故意培育的道德標準,宣揚貞節牌坊,就是不斷教化臣民要守節,極端起來,被碰到身體都要被罵蕩婦。
經過這幾交流,朱由崧已然漸漸摸清與盧九德溝通方法。
此人就是個徹頭徹尾追逐政治動物,若想要將其說服,就要從權力爭斗之角度入手,分陣營、講利益才能刺中他。
“如今南京朝廷六部,皆是君子滿朝,本王必須引入另一套體系,方能與之抗衡。”
朱由崧摸摸附近的家具擺設,念念有詞說著:“獨木難支,何況從崇禎相信他們開始,已經證明錯得一塌糊涂。”
兵部尚書——史可法(東林);
署禮部事兵部左侍郎——呂大器(東林);
右都御史——張慎言(東林);
戶部尚書——高弘圖(非東林);
刑部尚書徐石麒(東林);
工部尚書張鳳翔(東林);
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姜曰廣(東林);
吏部給事中李沾(非東林)。
盧九德聽聞此言,神色悵然,仿若陷入對往昔閹黨輝煌歲月的回憶之中。
遙想當年魏總管權傾朝野之時,連內閣都不被放在眼里,京城六部不過是其附庸,南京六部更是失敗者容身之地,不值一提。
盧九德懷念道:“可惜殿下沒見過魏總管的時代,那才是大明風華。”
朱由崧無語,閹黨也太極端,根本算不上好,有多大作用就有多大反中作用力,說不定如今東林就是被閹黨逼瘋。
“殿下想法雖好,可政治之事遠非殿下所想那般簡單。
殿下可曾想過,天啟、崇禎二帝為何都未曾改變這局面?
國家終究還是要交予文官打理,無論如何培養,最終還是冒出個復社小東林。
科舉專宗程朱注疏,所學所思皆為心學,空談誤國也是無可難免。”
朱由崧笑道:“所以本王主張提拔如馬士英這種實干型官員,為了大明,連親藩領兵之事都敢應允,本王甚是欣賞。”
“若如此,日后史書上,恐會被記載為小人朝廷。
朝中畢竟還要有持中守正之人,比如高弘圖和我。”
朱由崧先是一愣,繼而與盧九德相視,突然二人一同轟然大笑。
朱由崧心中暗忖:‘小人好啊,小人長戚戚就很好,若是坦蕩蕩將何以聚人心?’
時間緊迫,盧九德還要回去準備,這次他同樣打算把黃得功的兵都帶上,有不少事情要安排。
而朱由崧則想趁此機會,去找馬士英聊聊。
“為何人人似乎都忌憚高弘圖?”朱由崧一邊翻閱鳳陽府文書一邊道。
“誰怕他?不過是敬重罷了。”馬士英放下手中毛筆,故作從容。
朱由崧只是笑而不語,直勾勾地看著馬士英,看得馬士英心中心慌慌。
“高弘圖為官清正廉潔,秉持中正之道,從不黨同伐異,一心保土安民,渾身透著浩然正氣。
敬重他,有何不妥?有何可笑?”
“我只是很好奇。”朱由崧突然凝重起來:“南京六部之中,可是唯他一人非東林?”
馬士英不直接回應,而是講了個故事:“嘗聞北海之濱有山名沙碧,其上遍布琉璃,光彩奪目,猶如星辰。
一日,商賈春,攜寶爭名而來,不慎遺失。
春茫然,欲尋其寶,然琉璃與寶石難分心中懊惱。
堯行過此山,見春泣,問其故。堯聞之,非但不悲,笑曰:“汝擁滿山之寶矣。”
朱由崧不解,“你意思是東林都是好官,何必去分辨?”
馬士英站起來,走到窗邊,“全是沙碧之石,有必要分辨?”
朱由崧想笑,但還是問道:“分辨不出,工匠怎么打造首飾賣錢?”
“連工匠都分辨不出,還分什么,難道你也是春嗎?”
朱由崧莞爾一笑,被占便宜了。
馬士英抬起頭繼續說道:
“我一同窗昔日也曾位列《東林點將錄》之中,被稱為天究星‘沒遮攔’。
如今卻被東林黨人恨之入骨,可笑不可笑。
沙碧之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唯一分別就是放在哪里用。”
“天究星沒遮攔,難道是那石巢阮大鋮?”朱由崧好奇地問道。
“他此刻正在我府上,說不定你兩人能投契,都是一樣沒遮攔。”馬士英笑道。
朱由崧沒想到馬士英是務實主義者,難怪不為東林所喜。
“方才你提及妹婿楊龍友失蹤之事,說不定北方大地還有許多忠臣,因山川險阻而無法南渡。”
北方雖戰火連天,然大明遺臣依舊堅守各地。
尤其是山東義民,仍在各地堅守。
星火可以燎原,雖光芒微弱,但絕不容小覷。
“馬總督,勤王之事迫在眉睫,但鳥銃、火炮、火藥之類物資都需要巨大后勤保障,不知在鳳陽是否有此類型作坊?”
“當然有,每個衛都有自己經營作坊,生產任務指標,多余材料會私下賣爆竹煙花,但數量應該不多,我朝任務向來嚴苛。
另外重鎮都會有自己的大型監造局,專門大批量生產。
我鳳陽府自洪武年間便是七大監造局重鎮之一,只是承平日久曾一度荒廢。直至張賊過境,鳳陽建造局又重新開辦。”
——《河北發現元明時期的管狀火器》:發掘多件火銃均出自“鳳陽行府監造官鎮撫孫英。”
“但如今民亂四起,僅靠監造局,恐怕難以滿足所需。”
“那是自然。正統年間(1449年)便已允許各地衛所自行制造銅炮、火銃等火器,大致要求每個衛保證百分之十的裝備率。”
朱由崧若有所思:“我朝軍備體系如此龐大,卻在松錦之戰慘敗,,匪夷所思。”
馬士英突然猛地拍下窗框:“是十三萬四千四百四十人!全軍覆沒!
戰爭不是比拼數據,我勸你在北上時,跟著盧監軍多學多聽,畢竟是神宗時代走過來的宿將。”
朱由崧也終于停下翻閱手中賬本,“馬總督,我現在也有一顆沙碧之石擅于平賬,你要不解釋一下,怎么才能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