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守將賈逵
- 穿越三國,開局抓到劉備夫人
- 等風7
- 2196字
- 2024-12-29 07:29:52
派去城里招降的人回來了。
對方不肯投降這在預料之中,但也帶回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王睿就要回安邑城了,新的守將人選是賈逵。
原來王睿也對東桓縣那邊的情況早有耳聞,因此為了防備被人偷襲便在王屋山西邊安置了探馬監視。
裴澤兵馬一出王屋山,王睿就嚇得趕緊向安邑那邊求救。
身為族兄太守王邑不好見死不救,委派郡吏賈逵領兵七百前去支援。
賈逵字梁道,歷史中他深得曹家父子的信任和重用。
是魏晉八君子之一。
政績上在任豫州牧的時候修了一條兩百余里的運河,史稱“賈侯渠”,便利民生。
曹操逝世,賈逵負責辦理喪事。
之后擁立世子曹丕襲位。
在軍事上參與曹丕征吳之戰,擊破吳將呂范。
石亭之戰中,率軍救出曹休,避免魏軍全軍覆沒。
可謂是文武全才。
因此裴澤對賈逵的印象還是很深的。
“記得書中記載官渡之戰前后賈逵為絳縣縣令,以千余兵力硬是擋住了郭援上萬人的圍攻。沒想到我先跟他碰上了,只是以我現在的兵力可不及郭援一半,只怕強攻也難打下此城!”
裴澤一時想不到辦法,這時孫資來到。
“方才聽聞絳縣城里的守將即將換成賈逵,而我與那賈逵之前有過來往,或許可以嘗試陣前招降。”
原來孫資還未當縣令之前曾游學至襄陵,跟賈逵一見如故。只是后來一個回了中都,一個去了安邑,這才斷了聯系。
裴澤聽后認為僅靠二人那點關系,不足以說降。
“只恐那賈逵不肯就范啊,之前派去招降的人回來說當時就是賈逵勸說王睿不要收取禮物,還差點斬殺了出使之人,可見賈逵守城之心是多么堅定不移,招降不易還是另想他法吧。”
“呵呵,都尉莫急,待我全盤說完。”
裴澤一聽還有后話,心說莫非陣前招降只是個幌子,其實孫資是另有用意?
果然孫資之后說道:“絳縣雖然不大,可這城池卻修的夠高,而我軍只有兩千多人馬,又缺攻城器具,對方一千守兵完全可以憑借城防取勝,所以強攻不可取,只有設法將對手引出城外才有可能拿下絳縣!”
這個方法裴澤也想到過,可是如何才能引那賈逵出城呢?
“對方堅壁清野,只怕是打定主意不與我軍在城外比個輸贏,軍師有把握將其引出城外?”
“都尉說的沒錯,但凡事總有一個例外,而人也總會有弱點。”
“還請軍師細說。”
孫資自信的一笑,然后屏退守衛這才把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
裴澤聽完覺著此計雖然可行但是卻有失仁義。
心想只能先部署著,等到臨戰時再做調整。
第二天裴澤帶兵來到城下。
此時守將王睿已經離開,賈逵正式成為了絳縣的代理縣令。
“都尉請看那人就是賈逵。”
裴澤順其所指看到一個身材略顯圓滾的年輕人。
不是說賈逵年輕的時候家里很窮嗎,怎么看著挺白胖的。
其實也就在兩年前賈逵還是一個干瘦的小子,自從得到太守王邑的賞識當上了郡吏后便每日暴飲暴食,或許是童年餓怕了,沒用半年賈逵就吃成了一個胖子。
人胖,并不代表腦子轉的慢。
此人能在歷史留名,肯定是不凡之輩。
裴澤提醒,“軍師小心些。”
孫資點了點頭,然后孤身一人來到城前。
“梁道(賈逵表字)兄可還認得孫某。”
“這不是彥龍(孫資表字)嗎,你怎會跟一個山賊都尉在一塊!”
裴澤每場仗前都會摸排對方底細,此刻一聽賈逵之言心知這人肯定也對自己這邊做了仔細查探。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賈逵早就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在出兵增援前他曾專門到衛家咨詢東桓縣被攻占的全部過程。
從中不但得知了裴澤的身份,還瞧出他是一個非常喜歡用計謀取勝之人。
于是到了絳縣后他便定下了堅壁清野的方案。
不管你如何使計,我自堅守不出,等你耗盡糧草自然會退。
“梁道兄此言差矣,真正有大志者豈能以出身衡量他人,況且裴都尉乃是河東裴氏之后,曾經落草也是因為生計所迫,就好比梁道兄之前因為家境貧寒不也做過一些偷雞摸狗之事。”
“哈哈哈,幼年時的小事你也搬出來,莫非是想以此亂我軍心?這手段略顯幼稚和卑鄙了吧。”
聽到卑鄙二字,裴澤不由一緊。
的確孫資用計從不顧忌其他,只要能夠得手,什么手段都可以當做破敵之策。
出發點雖然沒有錯,可是裴澤早就不是當年的賊頭,每次出征都會高舉仁義大旗,戰后更會不余遺力的善待百姓宣揚仁慈。
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民心,獲取美名。
所以一些卑劣的手段裴澤都是不屑使用的。
可是孫資似乎沒有這方面的意識,用計太過急功近利,這一點讓裴澤對其略有失望。
“梁道兄聽我一言,還是早降了吧,裴都尉對待百姓仁慈,而對像梁道兄這樣的人才更是求賢若渴,你若開城來投不但可使絳縣免遭戰火涂炭,還可與我一同建功立業。”
孫資這一番游說可謂是發自肺腑。
然而得到的卻還是嘲笑。
“許久未見沒想到孫彥龍竟然墮落至此,我賈某作為河東之將豈會投降河內之賊,裴澤他殺官員,搶大戶,占城池,所作之事根本就是賊性不改,你卻說成建功立業簡直可笑至極。”
孫資被說的有些急了,也可以用難聽的話與之回懟。
就這樣陣前招降變成了互相嘲諷。
“唉!你我各為其主,又都不愿妥協,看來只能戰場上分出勝負了。只希望糧道兄莫要因此記恨,我還是很看重你這位老友的。”
“以前之誼乃是私交,如今兵戈相對不宜再論!”
賈逵當眾表明態度,他不想守城之兵因為自己跟孫資的關系而產生僥幸心理。
此戰唯有死守到底。
孫資聽后重重的一嘆,心說你既然不肯降那就別怪我心狠了。
“跟梁道兄之間的情分的確不宜再論,但既然我又入了河東,理當去襄陵拜見一下令祖父。當年游學時沒少得他老人家的教誨。今日不早了,待明日便帶人去襄陵。”
說完孫資得意的朝著城墻之上拱手告別。
賈逵臉色鐵青,他沒想到孫資竟然會用如此卑鄙的手段。
回到陣中孫資絲毫沒有因為說降失敗而惱火,反而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都尉可以派兵提前在通往襄陵的路上設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