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給李守義的軍令是展現大明的強大,明軍的威力,震懾李成桂,保住開京。
李守義出色完成了任務,可以說大大超出朱雄英的預料。
明軍千人以天兵臨凡、強悍絕倫的姿態擊潰李成桂數萬精銳(高麗人眼中的精銳)大軍,在城破之時保住開京,徹底震懾了開京,震驚整個高麗。
李成桂潰退,明軍接管開京城防,以小旗為單位巡邏。說來也奇怪,見明軍巡邏,城中不再發生騷亂,百姓更不怨憤,反而十分歡迎,很快恢復往昔的繁榮。
這就是軍紀不同的區別,李軍入城后若能秋毫不犯,若能繼續維持軍陣,或許一樣要被明軍擊敗,可絕對不會那般難看,也不會立足未穩,被明軍一波沖走,退兵也至少留下臉面。
“國王,請恕我甲胄在身,不便全禮。”李守義向傀儡國王——王昌(發動侵遼戰爭的王禑的兒子)拱手。
王昌看了看身旁的曹敏修和李穡,說道:“上將軍不必多禮,快快入座?!?
有士紳投靠李成桂,想要借助改朝換代升官掌權,自然也有士紳希望維持高麗的統治。原因很簡單,也容易分辨,看那個士紳官位夠不夠高,權力夠不夠大。
李穡就是當前高麗王國士紳第一人,被任命為門下侍中(相當于首相),理論上官位比曹敏修(曹敏修和李成桂是左右次相)都高。李穡深受程朱理學熏陶,又娶了世家大族的嫡女,是高麗世家大族與士紳溝通橋梁的代表人物。
相比于其他高麗大臣對明軍到來的驚疑,李穡卻萬分開心。
自從李成桂回軍政變開始,李穡便一直憂慮,他知道李成桂不但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朝中也有無數文官為其發言。
李穡時常思索如何杜絕、平息高麗朝堂的亂象,如何抑制李成桂。大明就是李穡想到的辦法,他希望大明派官吏監國。
這番操作其實和江南士大夫勾結蒙元,暗殺朱元璋、朱標,扶持朱允炆差不多,都是為了個人私利不顧國家。
有道是彼之賊寇,我之英雄,李穡這種人正是朱雄英希望看到的。
這一次若沒有明軍及時趕到,開京城破,萬事皆休,更加深了李穡對大明的念想。
李守義說道:“聞高麗國亂,受爾等之請,我奉太孫殿下之命到此,旨在平息爭端,還百姓朗朗乾坤,不干預高麗國事?!?
“上將軍,請代我多多拜會殿下?!崩罘w說道,“下國愚鈍,人心思亂,正需上國及時糾正,請上國派官吏監國,允國王親朝于上國?!?
“這些不急,也不必說給我聽,我是個粗人,什么都不懂,等以后你說給殿下聽。”
眾人大驚,問道:“太孫殿下愿來下國?”
“太孫殿下治遼東,高麗亂則遼東不安。”
“臣等有罪,勞上國殿下費心?!?
“行了,我還有其他事,就這樣吧?!?
李守義的其他事就是聯絡李成桂,朱雄英要的是均衡與爭斗不斷,并不是真的要為高麗平亂,李成桂可以被擊敗,絕不能覆滅。
這次明軍來得匆忙,開京又被攻破,只能直接下場,原本朱雄英的設想是展現明軍的強大,逼李成桂撤兵,重新坐回談判桌,把兵變壓回政治斗爭,這樣大明才好操作。
李守義也沒想到李軍那么拉跨,被一波沖走,有點收不住的意思。
必須讓李成桂安心,否則李成桂破罐破摔,返回高麗東部山區打游擊,不但高麗沒有安寧之日,大明也無法從高麗吸收養分。
“你們無禮在先,又來見我作甚?”
面對李守義派出的僉事,李成桂極度憤怒,又不得不壓制。
“李將軍千萬不要誤會,此番是恰逢其會,我等來此不為干預高麗國事,只為保護我國國民?!?
“哼!”李成桂不是傻子,肯定不會相信僉事的話。大明國民不需要額外的明軍保護,高麗各勢力都不敢胡來。
當然這是明軍展現過強大后高麗眾人的想法,就在幾年前,高麗國還殺了大明使者。
“李將軍請息怒,高麗國事少不得李將軍?!眱L事說道,“將軍所部遺留物資,我已一并送回,請將軍三思?!?
明軍打掃完戰場,沒有允許曹敏修拉走,而是全部歸攏,送還到三十里外的李成桂大營。
“上國欲何求?”
“我太孫殿下不日到開京,屆時請李將軍入開京迎接。”
僉事走后,李成桂腦子轉得飛快,明白了僉事的意思。大明并不會徹底攻滅自己,這讓李成桂長舒一口氣。
他能有如今這個局面,士大夫出力很多,原本遭遇強大明軍進攻的他準備直接在高麗東部立業,相當于直接反叛,這會極大打擊士大夫對他的支持。
士大夫都是墻頭草,而且李成桂公開反叛后也與士紳的忠君思想不符,無論面子還是里子,高麗士紳都不會再支持李成桂。
沒了士紳的支持,李成桂根本維持不住大軍的消耗,真要如此,敗亡只是時間問題,都不用大明出手。
此刻朱雄英招他會面,不再有滅亡危險,李成桂恢復冷靜,決定赴會。李成桂的手下自然害怕這是鴻門宴,但李軍被明軍擊潰的那一刻,有些事就不再是李成桂能夠決定的了。
“臣等參見皇太孫殿下!”
“我聞高麗殺我使節,還欲起兵侵遼,可有此事?”朱雄英剛來就放大,問得一眾高麗官員啞口無言,“高麗是我大明臣妾,亦或逆賊?”
“臣等遵上國之命!”朱雄英話音落下,跪了一地。
還是李成桂第一個站出來說道:“回殿下,此乃前王受奸臣蠱惑,故下臣帶兵清君側。下臣遵中原!遵天子!”
“前王、奸臣何在?”
“奸臣以斬首示眾?!?
“如此便罷了,此間事了,前王隨我回京覆滅,向皇爺爺請罪?!?
“臣等遵命!”一個被罷黜的國王沒人在意。
“高麗為藩屬國之首,萬國表率,絕不可常年兵亂?!?
朱雄英首先定調,眾人以為這是朱雄英不希望高麗兵變引發遼東騷亂,紛紛稱是。
“李卿,欲請我大明監國,可有此事?”
“是,下國愚鈍,請上國教訓?!?
“我大明向不干預屬國國事,監察官可派,國事還是由你們自己做主?!?
聽到這里李穡大喜過望,有了這個監察官,他們就能狐假虎威,不但徹底坐穩當前的位置,還有望徹底掌控高麗。
“我不希望再看到大明國民遭遇兵災,更不能再發生殺使之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