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幕拉開
- 大明靈氣革命
- 大街H小巷
- 2321字
- 2024-11-11 09:12:15
華云龍,第一代淮安侯,李文忠戰(zhàn)友。
李文忠雖然不知道朱元璋祖孫三人在謀劃什么,但一定是大事,而牽連進這種大事,一個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
華云龍的兒子華中前來兗州,很可能行差踏錯,李文忠有些不忍心。
但很快,這份不忍心就被李文忠拋之腦后。
黃河決堤了,還在開封附近,洪水已沒開封城墻。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該殺!”
若是往常,李文忠可能還想不明白其中的隱藏。這次朱雄英早早提醒過李文忠,說朱標那里會有變故,沒想到還沒過幾天就應(yīng)驗了,可見幕后之人的急切。
“這才到哪,叔父,好戲還在后頭。”
“決黃河,使百萬百姓流離失所,還不夠,他們還想做什么?”
“叔父,侄兒早就說過,他們無法無天,沒有什么是他們不敢做的。”
開封
方孝孺說道:“殿下,洪水漫灌,危險非常,莫如南返京師。”
“百姓遭難,我豈能坐視不理。”
“殿下安危關(guān)乎國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在其位謀其政,決堤一事當交由當?shù)毓賳T治理。”
朱標不再廢話,而是親自到一線指揮災(zāi)后工作。
朱標的堅持令方孝孺十分糾結(jié),他隨朱標北上,有暗中監(jiān)視和考察的任務(wù),考察朱標是不是真的堅持遷都,考察事情是否真的沒有退路。
別看方孝孺現(xiàn)在只是個小官,他受鄉(xiāng)老重托,要振興浙東文人,恢復(fù)早年眾正盈朝的景象。
自從劉伯溫病故,浙東文官集團被淮西勛貴集團全面壓制,又出了南北榜案,近些年朱元璋大力扶持北方文官,此時六部尚書大部分是河南人,可見一斑。
被以前的小弟壓制,只剩下詹徽手上的督察院。哪怕督察院脫胎于御史臺,自朱元璋罷丞相,早不復(fù)往昔權(quán)勢。
那時浙東集團押寶朱標,有宋濂這個太子老師的香火情在,只要朱標登基,浙東文人肯定起勢。
沒想到朱元璋臨死前居然要遷都,一旦遷都成功,就算朱標再怎么親厚浙東文人,為了將來的皇權(quán)穩(wěn)固,也必須提拔新京師周邊的北方人。
那時又恢復(fù)到兩派爭斗的局面,這是浙東文人絕對無法容忍的,誰讓他們輸給過淮西勛貴一次,輸怕了。
必須繼續(xù)定都金陵,江南文人都被浙東集團以南直隸這個大框架框住了,拉攏好了,甚至成功后怎么分配勝利果實都事先制定好了,不允許任何干擾。
更不能有差錯,否則南直隸其他文官首先要向浙東發(fā)難。
方孝孺的糾結(jié)只有一瞬間,他清楚這些年他的名聲哪來的,一旦違背鄉(xiāng)老的意志,他們就能重新選一個人推上去,放棄他。
方孝孺很享受權(quán)力的甘美,不允許自己碌碌無為,有些事不做也得做。
“太子小心!”
“快救人!快救太子!”
這天,朱標和往常一樣巡視臨時堤壩,突然感覺背后有一股力推自己,早有心理準備的他順勢跌落洪水之中。
想來直接弄死朱標太過驚世駭俗,方孝孺選擇出事的地方洪水不深,朱標很快被救起,只是吃了幾口污水。
朱標很配合,輕傷不下火線,繼續(xù)巡查堤壩,晚上回去后順勢發(fā)病倒地不起。
朱標做這些前已練氣成功,修煉成功后控制身體狀態(tài)是個很簡單的技巧,普通人看不出來,都是朱雄英教的,朱元璋裝病也是如此。
太子落水染病的消息光速傳到京師,朱元璋果然如文官們所想,緊急派人叫回朱標,但遷都一事并沒有停歇,還多次公開說等太子病好了后再派他北上考察。
江南文官們?nèi)硕悸榱耍鞓硕伎焖懒耍煸斑€抓著遷都不放,他們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勸諫全部石沉大海,擺明了不給活路。
“皇帝決心不變,如之奈何?”
望著周圍唉聲嘆氣的眾人,方孝孺臉色數(shù)變,最終咬牙說道:“太子賓天,方可改皇帝之志。”
“希直(方孝孺的字),怎出此大逆不道之語。”
“是啊,太子仁厚,乃天下共主。”
方孝孺寒聲道:“太子若不死,皇帝必遷都。一旦遷都,我等皆無以后。以后的天下都是他人的,共主又如何!”
眾人似乎重新認識方孝孺一般,定定看著他說不出話來。
“我受國家大恩,絕不做此畜生行徑。”吳沉第一個起身,接著越來越多的人要跟著離開。
方孝孺說道:“太子蘇醒,必然要殺我,我若死,你們一個也別想逃!殺盡江南百萬兵,朱元璋殺爾等如同殺雞!”
吳沉臉色極其難看,但方孝孺說的沒錯,一旦朱標痊愈,朱元璋必然調(diào)查因果,那時有牽連的人都要死,還是全家死。
朱元璋可不會在乎什么法不責眾,特別是面對官吏。
眾人重新落座,方孝孺說道:“太子賓天,我等可推二皇孫繼位。”
“那太孫呢?”
“此不忠不孝之徒,又能如何。”
坐下來本身就代表選擇,聽完方孝孺的話,眾人沉默以對。
方孝孺笑了,所謂禍兮福之所倚,謀害太子事發(fā)必然誅九族,可要是眾謀成功,那他就可以一躍成為浙東領(lǐng)袖,將來權(quán)勢滔天。
文華殿
“主妃,有家書。”
“家書?”
呂本只有呂氏一個女兒,呂本死后,呂家的大部分家仆被遣散,少量仆從招入宮中當宮女,家書自不可能再有。
呂妃看信,是呂本以前的好友馬全寫的,感嘆一番呂馬兩家的情誼,而后說呂本活著的時候兩家定了娃娃親,祈求履行。
呂馬兩家雖然關(guān)系好,可娃娃親肯定是子虛烏有,但馬全信里的意思呂妃懂了。
呂妃笑了,她一直想推自己的兒子朱允炆繼位,以前只能用后宮手段,對朱雄英疏忽照顧此類。
自從朱雄英死而復(fù)生,且深受朱元璋親愛,呂妃慌了,怎奈呂本已經(jīng)死了,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呂妃只得按照家教、學(xué)識尋求解決辦法。
呂妃出身官宦世家,自然知道士大夫的能量巨大,認定只要得到外臣的支持,朱允炆當皇帝必定手到擒來,于是她開始尋求外臣的支持。
但許多事呂妃不敢做得太過,只是派以前呂家的女仆出宮打探和傳遞消息。
后宮是大臣緊盯的目標,呂妃一動,與呂家關(guān)系好的江南文官最先察覺。
起初并沒有人理會呂妃,畢竟朱元璋還在,外臣勾結(jié)后宮,取死之道。己方也早就押寶朱標,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接觸呂妃。
今時不同往日,要殺朱標,呂妃這個枕邊人最合適,殺了朱標后,呂妃這個士大夫階層出身的自己人的兒子接棒最合適,所以馬全找到了呂妃。
祈求朱允炆娶馬家的女兒釋放了一個信號,代表我們江南文官愿意支持朱允炆。
所有事都有代價,呂妃與馬家聯(lián)絡(luò)了一番感情,隨后靜靜等待,沒想到等來的條件令她花容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