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人頭稅
- 盛唐合伙人
- 余秦唐
- 2026字
- 2024-11-20 15:47:21
然而30集一開始就是遣唐使出鏡,求建筑方面的圖紙。
李易當(dāng)時就直接按暫停了。
媽的,昨天晚上還在為了李世民不能來了,忘記告訴他一些歷史,所以很是懊悔。
結(jié)果這貞觀之治一開始便直接提醒了他。
李世民疑惑地看向了李易,好端端的,怎么不動了呢?
李易則是解釋道:“大哥,我給你看一段歷史科普吧,看了之后,你就知道了。”
想要找這類歷史的科普,其實也不難。
在手機(jī)上找到之后,就直接投屏到了電視上,讓李世民看看遣唐使在千年之后的惡行。
相關(guān)視頻也比較多,這一看,就是兩個小時。
從七點多一直看到了九點多。
有整個歷史回顧,也有一些相關(guān)科普視頻。
雖然比較零碎,但是看完之后,對于這一時期的歷史,也算是有了一個了解。
李世民感慨道:“未曾想到,千年之后的中原之地竟然還遭受了如此大的摧殘!”
“那遣唐使當(dāng)真是可恨!”
李易也很贊同,說道:“大哥,豈止是可恨,簡直就是滅·絕·人·性!”
“東鷹之所以會強(qiáng)大起來,就是他們會偷學(xué),只要是好的,能夠壯大自己的知識、工藝,他們都要學(xué)?!?
“唐朝時期派遣了遣唐使,學(xué)會了不少好手藝,比如百煉鋼、陌刀、橫刀等?!?
“還有唐朝時期的建筑工藝,他們甚至是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
“所以,大哥回去之后,一定不能讓他們偷學(xué)了咱大唐的好工藝!”
李世民重重地點頭,回道:“嗯,放心吧,此等狼子野心之番邦,我一定會多加防備?!?
李易幾口吃完雞蛋面。
“大哥,說起這個,還有一個事兒,也要談一談?!?
“那就是和親一事?!?
“大唐時期有過多次和親,最有名的一次就是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贊干布。”
“當(dāng)時,大唐在大哥的治理之下,非常強(qiáng)盛?!?
“吐蕃幾次侵犯邊關(guān),都被打敗了,然后就想到了和親,求娶大唐的公主?!?
“大哥就在宗室里面挑選了一位公主去和親?!?
“同時,還有很多豐厚的嫁妝,在當(dāng)時,吐蕃確實是好幾年都和大唐交好。”
“然而,等到后來,也就是李治時期,吐蕃又開始攻打大唐?!?
“關(guān)鍵是,吐蕃通過文成公主和親,帶去了豐厚的嫁妝,其中也有不少手工藝,還有中原的禮教,使得他們更加強(qiáng)大了。”
“這完全就是養(yǎng)虎為患啊?!?
“和親只是安寧一時,卻養(yǎng)出了白眼狼,完全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世民一聽,沉思片刻,對李易問道:“御弟并不贊同和親?”
李易微微不屑地說道:“要求和親的人,那都是別有用心的人,真要是和親,那為何不見他們把自家的女兒給送去和親?”
“邊關(guān)的安寧不是依靠一個公主和親就能夠解決的,而是大唐的軍隊強(qiáng)不強(qiáng)!”
“真理永遠(yuǎn)在劍鋒之!”
“中原強(qiáng),四夷只能臣服,中原弱,四夷自當(dāng)是立馬入侵中原?!?
“區(qū)區(qū)一個和親?”
“完全就是卑躬屈膝,用一個女子換取了一時的安寧,是屈辱的做法?!?
“后來就有這么一句話,叫做: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是何等的氣概!”
李世民微微瞪著雙眼,喃喃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好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能說出此話之人,必定是一位明君也!”
“當(dāng)真是氣概無雙??!”
李世民是真的深深地被這一句話給震撼到了。
用一個女子只能換來一時的安寧,換不來一世的安寧!
御弟說的也有道理啊。
李易繼續(xù)道:“大哥,我們應(yīng)該直接告知天下人,和親只能換來一時的安寧,換不來一世的安寧?!?
“而且,用一個女子去和親來換取安寧,那便是自斷脊梁,是懦夫的行為。”
“大唐乃是天朝上國,那就不可能這么做?!?
“大唐的漢子們應(yīng)該挺直了脊梁,保護(hù)好自家的女人,而不是把自家的女人拱手送人!”
“這樣才能夠讓大唐真正強(qiáng)大,并且激發(fā)所有人的愛國之心?!?
說起來。
這就是輿論。
不過,李易一時間還想不到這一點。
他的話倒是讓李世民覺得也有一些道理,挺直了脊梁,保護(hù)好自家的女人。
“善!”
“御弟且放心,我回去之后就和大臣們一起商討一二?!?
“此后,絕對不會用和親來換取一時的安寧,想要得到安寧,那就要打出來!”
那一位可以喊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帝王,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李世民如今擁有了可以來到千年之后的世界,難道還不如他嗎?
李易這才讓李世民繼續(xù)看著貞觀之治。
他自己則是收拾碗筷,跑去洗碗了。
電視上很快也就談?wù)撈鹗斩悊栴},這是大唐北伐之后,也就是貞觀四年的朝議。
而大唐北伐成功,頡利可汗也被活抓,草原十八部被平定了。
頡利可汗當(dāng)時南下中原,到達(dá)了渭水河上,一路南下,到處燒殺搶掠,回去的時候,還擄走了不少中原人。
如今,大唐平定草原十八部,自然是把這些人也給解救了。
同時,還有原本草原十八部的人需要安排一個地方,一共是一百二十萬余子民。
人口眾多,怎么安排,又該怎么收稅,就成了一個問題。
關(guān)內(nèi)的良田已經(jīng)有人耕種,那些荒田還沒開墾,若是要開墾,又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一個收成。
而關(guān)于收稅,就提到了按戶收稅,還是按人頭收稅。
“大哥,這個就叫做人頭稅。”
“不過,大唐時期好像并不是按照這一稅制施行,此法,有好有壞?!?
李易洗好了碗,出來正好看到,便解釋了一下。
一時間又要關(guān)注電視的內(nèi)容,又要聽一聽李易的見解,來了個一心兩用。
好在,李易走了過來,按下了暫定鍵。
開始講解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