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過貞觀之治,也就知道這位劉德裕是個什么德行。
微微瞇起雙眼,審視地看著劉德裕。
“怎么,你覺得,是朕冤枉了裴寂?”
僅此一句。
熟悉李世民的人,都知道,他生氣了。
劉德裕卻不知道啊。
他覺得裴寂這么快就倒下了,接下來就是他們了,必須要站出來,不讓李世民考核百官一事成功。
“陛下,臣并無此意,然,裴司空乃是大唐開國之功臣,這些年來,也一直都是忠心耿耿。”
“太上皇也是對裴司空稱贊不已,甚至是以國士之禮待之。”
“我等也是不太相信,昨日還好好的,為何昨晚就傳出,裴司空妖言惑眾之罪?”
李世民直接開口道:“李君羨何在?”
李君羨走進大殿,躬身道:“末將在。”
“帶趙德言前來!”李世民吩咐道。
“喏!”
不過一會兒。
趙德言被押送著來到顯德殿。
李世民環(huán)視一眼,有幾位大臣見到趙德言的時候,眼神閃躲著。
他冷哼一聲,質(zhì)問道:“想來,坐在這里的,也有人認出來此人了吧?”
有人看著好戲,也有人自知理虧,不敢說話。
顯德殿上安靜的只剩下眾人的呼吸聲了。
趙德言此時已經(jīng)得了處罰,那就是將功贖罪,要他跟著使團一起出使突厥。
只要是不被砍頭,做什么,他都愿意。
“臣,趙德言,拜見陛下。”
他現(xiàn)在也看出來了。
裴寂是斗不過眼前的大唐皇帝的。
而現(xiàn)在,皇帝沒有一刀砍了他,那就是說明,他還有一些用處。
李世民揮揮手,又直接讓李君羨把趙德言給押送下去了。
畢竟,趙德言還有一些用處。
而朝中的一些大臣,也需要給一個體面。
“朕就不在這里繼續(xù)審問趙德言了。”
“昨日,此人以裴寂之名,到處送上拜帖,然后妖言惑眾,唆使某一些人,反對朕考核百官。”
“考核百官一事,利在千秋。”
“不管是誰,膽敢反抗,便是心中有愧,經(jīng)不起考核。”
“若是果真如此,朕允許你們直接辭官,過往之罪過,也一筆勾銷。”
“朕不會繼續(xù)追究!”
“但若是考核之后查出來了,那就不要怪朕無情!”
劉德裕不知道趙德言一事。
但是當(dāng)他看到一些大臣們的反應(yīng)之后,也就明白了。
裴寂肯定是讓趙德言去散布謠言,拉攏一些官員一起反對陛下考核百官。
結(jié)果卻被陛下人贓俱獲了。
這算是直接掀了桌子。
實在是不明智之舉啊。
劉德裕只能是躬身退下,對考核百官一事,也不敢再有什么異議了。
畢竟,李世民的身邊還放著兩袋子的高產(chǎn)農(nóng)物。
這位皇帝可是能夠得到仙人指點啊!
坐在這朝堂之上的官吏們,誰又不想跟著這位陛下喝一口湯,從而得到一點兒仙緣呢?
就比如,用上那千里眼,以及那仙燈。
李世民原本對于自己不能去到千年之后的突然變故,有一些急躁、疑惑、擔(dān)憂。
但是隨著朝議開始,隨著劉德裕質(zhì)問裴寂一事,而隨后被他以趙德言當(dāng)?shù)顚χ哦鴫合氯ァ?
李世民慌亂的心也得到了一些平復(fù),真正的鎮(zhèn)定下來。
“還有一事。”
“仙人有言,明年或有蝗災(zāi)一事,要公之于眾。”
“如何公之于眾,用什么法子,能不能讓百姓們都能知道,好有一個準備。”
“諸卿可有什么建言?”
這也是大事兒。
若是到時候百姓們深受蝗災(zāi)之苦,中原之地再一次因為天災(zāi)而陷入磨難。
他這個位置就沒辦法坐穩(wěn)了。
中書令宇文士及被派去了涼州,調(diào)查長樂王李幼良一事,現(xiàn)在估計還沒到?jīng)鲋菽亍?
尚書左仆射封德彜重病在床。
尚書右仆射蕭瑀本對李世民重用房玄齡、杜如晦兩人,稍有一些不滿,已經(jīng)不怎么建言獻策了。
不過,封德彜病重,似乎讓他看到了上進的機會。
故此,李世民剛問完,蕭瑀就躬身回答:“陛下,臣以為,直接以詔令分發(fā)于十道,由十道官吏再告知于各州、各縣的百姓。”
“在言明蝗蟲之災(zāi)一事的同時也應(yīng)該昭告天下百姓,如何防治蝗蟲之災(zāi)。”
“還要下一道詔令,命令各地官吏一定要監(jiān)管百姓于今年秋收之后,對各戶良田進行翻土。”
“若有查出監(jiān)管不力,有良田未曾翻土,當(dāng)嚴懲。”
李世民點了點頭。
有了蕭瑀站出來建言獻策,其他的大臣們也是紛紛跟進。
蝗蟲之災(zāi)于明年將可能會出現(xiàn),而在陛下的御座兩邊已經(jīng)放著兩袋子的高產(chǎn)農(nóng)物玉米種子。
再加上,還有一位仙人在仙山上。
對于明年才會發(fā)生的蝗蟲之災(zāi),大家似乎并沒有那么的在意,那么的擔(dān)憂了。
又是一番朝議。
李世民才宣布散朝。
不得不說。
他是真的能忍。
直到百官們散去之后。
李世民才揮揮手,讓張遠把玉米種子也帶去,放在武德殿那邊的干燥處存放。
顯德殿上,也就只有李世民一人了。
他再一次想象了一下雜物間,想象了一下客廳,想象著李易、包子,甚至是貍花貓。
然而,還是一點兒反應(yīng)也沒有。
李世民緊蹙眉頭,十分不解。
“為何不行了呢?”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問題?”
“御弟那邊有什么情況嗎?”
……
李易在李世民離開后的第二天一早,就去縣城買了噴火槍,回來把一片金葉子給融了。
金葉子變成了一坨金子,稱了一下81克。
少了一點兒。
可能是這金葉子在以前是合金,并不是純金。
不過,81克也是不少錢了。
李易也不想李世民晚上過來了,結(jié)果家里沒人。
所以直接把包子關(guān)在了籠子里面,自己一個人,帶著金子就去了縣城。
找了一個私人首飾店。
把金子給賣出去了。
老板也就象征性地問了問來源,李易也就編造了一個自己有碾子,在山上碾了一些石渣的說辭。
對方也就看了李易一眼,便相信了他的話,不再過問。
六萬。
李易又跑去鄉(xiāng)下,從村民那買下了他屋檐下掛著的玉米棒,一共兩袋子,直接帶回了半山別院。
又想起來,還能買一些防治蝗蟲的藥,還有肥料讓李世民帶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