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蘇東坡傳
  • 梁雅丹
  • 2491字
  • 2024-11-05 14:25:15

第二節(jié) 腹有詩書氣自華——天才少年

蘇軾本身就天資聰慧,在父親和母親影響下,他在年少時期,就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不凡才華。十幾歲時,父親蘇洵讓蘇軾以“夏侯太初論”為題寫一篇文章。

夏侯太初(名玄,字太初)是三國時期魏國的重臣,忠于曹魏,曾密謀揭露司馬師謀權(quán)篡位的企圖,后來事情被手下奸人泄露出去,夏侯太初因此被捕,后遭到司馬師的戕害。史書記載,在臨行刑之前,夏侯太初的神情依舊淡然,坦然地面對死亡。南宋文人劉義慶對夏侯太初的生平曾寫過:

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世說新語·雅量》)

蘇軾在看過夏侯太初的生平之后,對其評價道: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 蜂蠆。(《黠鼠賦》)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有勇氣摔碎價值連城的美玉,如同藺相如一般,面對暴君強敵敢于以死相爭,卻可能因為鍋碗突然摔碎而失聲驚呼;同樣,一個人可以與猛虎搏斗,卻可能在面對野蜂毒蝎的時候慘然失色。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句話,但蘇軾卻用最貼切的比喻、最簡單的方式,寫出人在有思想準(zhǔn)備和沒有思想準(zhǔn)備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借用這種方式,來贊頌夏侯太初臨危不懼的品質(zhì)。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文筆之簡練、思想之成熟,著實令人贊嘆。蘇軾能由夏侯太初這個故事,發(fā)出這樣的感想,也足以看出他翻空出奇的雄辯才情。

看過蘇軾這篇習(xí)作之后,蘇洵大為贊嘆,蘇軾也將此句作為自己的得意之句,多次在作品中使用(《黠鼠賦》《顏樂亭詩序》)。

小小年紀(jì)就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并不是偶然,而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努力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蘇軾雖然頭腦靈活,但在父親嚴(yán)厲的督導(dǎo)下,不敢因為自己的聰慧而沾沾自喜,甚至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蘇軾自己就曾在文章中寫過: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fù)窺園葵。(《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因為苦心作書、作文章,蘇軾與平時嬉戲玩鬧的伙伴都斷絕了來往,甚至沒有時間去看院里苗圃中的花朵。由此我們也能看出蘇軾在學(xué)習(xí)上的努力程度,絲毫不亞于現(xiàn)代任何一名苦讀學(xué)子。

不僅苦學(xué),而且博學(xué)。在少年時期,蘇軾就非常喜歡讀書,他讀過了諸子百家的著作,讀了各種歷史著作,對此后來他的弟弟蘇轍記錄道:

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

蘇軾從《莊子》中研習(xí)古人的論證思想,從西漢文學(xué)家賈誼與唐朝宰相陸贄的文章中學(xué)習(xí)他們對古今朝政的剖析與見解。他感嘆于《莊子》瀟灑曠達(dá)的文風(fēng)。大概是從這時開始,道家思想已經(jīng)融入了蘇軾的靈魂之中,為他日后超然灑脫、卓然不群的文風(fēng)奠定了基礎(chǔ)。

除了閱讀,古人的讀書學(xué)習(xí)還講究抄書,蘇軾自然也不例外,但即便是下抄書這種“笨功夫”,蘇軾也將其做得與常人不同。

《漢書》洋洋灑灑一百卷,全文近七十五萬字,蘇軾從頭到尾將其手抄了三遍,而且巧用自己的方式,將其理解后,用短短幾字概括文章,作為段落題目。第一遍,蘇軾用三個字為段落題目,第二遍則以兩字,最后只需一字便可概括整段內(nèi)容。若有人從《漢書》中隨意舉出一個字,蘇軾甚至可以從此字開始,一直背誦下去,沒有一字差錯,真正做到了“倒背如流”。

東坡曰:不然,某讀《漢書》至此凡三經(jīng)手鈔矣。初則一段事鈔三字為題;次則兩字;今則一字。公離席,復(fù)請曰:不知先生所鈔之書肯幸教否。東坡乃令老兵就書幾上取一冊至。公視之,皆不解其義。東坡云:足下試舉題一字。公如其言,東坡應(yīng)聲輒誦數(shù)百言,無一字差缺。凡數(shù)挑,皆然。公降嘆良久,曰:先生真謫仙才也!(陳鵠《耆舊續(xù)聞》)

除了下抄書的“死功夫”,蘇軾在“巧學(xué)”方面也很有研究,他自己發(fā)明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影響深遠(yuǎn),古人對其更是極為推崇,直到今天,依舊能讓我們從中大受裨益。他在與筆友王庠的書信之中就曾提到過這一方法。

但卑意欲少年為學(xué)者,每一書,皆作數(shù)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xué)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彷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xué)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蘇軾《又答王庠書》)

八面受敵,其核心思想就是分主題閱讀,每一次閱讀都尋找一個不同的主題來看,這本書便成了兩本、三本甚至十本書,用這種方法學(xué)習(xí),可以在抓住書中主題的同時,真正貫通書中內(nèi)容,做到通透境界。蘇軾自幼便自己研習(xí)出這種閱讀方法,其才情聰穎,真可謂曠古爍今。

一位天才的出現(xiàn),除了讀書得法,師長指引,還需要手足親朋的激勵,其中與他關(guān)系最為親密的,便是他的弟弟蘇轍。

兩人之間不只是手足之情,更是一種亦師亦友的扶持關(guān)系,在學(xué)習(xí)的道路上,兩人也是最好的伙伴。

我少知子由,天資和而清。好學(xué)老益堅,表里漸融明。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不見六七年,微言誰與賡。(蘇軾《初別子由》)

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亡兄子瞻端 明墓志銘》)

兩兄弟在學(xué)習(xí)的道路上互相扶持,互相鼓動,共同進(jìn)步,兩位文采斐然的聰穎天才,以詩書為劍,常常交手,迸發(fā)出無數(shù)燦爛的思想火花,直至最后攜手走進(jìn)了“唐宋八大家”的名譽殿堂,可謂是一段佳話。

另有一說,蘇軾幼時不少作品都是其妹蘇小妹與其共同創(chuàng)作的,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蘇小妹在史實上并不存在,她的一切經(jīng)歷都由后人杜撰而來。蘇軾平生喜歡書信與朋友親人,但在他與弟弟蘇轍往來的上百封信件之中,并沒有蘇小妹這個人的存在。而且坊間傳聞蘇小妹嫁給了蘇軾的門生秦觀,而秦觀第一次遇見蘇軾之時,其已經(jīng)娶妻,而且已經(jīng)二十九歲,若按時間推斷,蘇小妹那時已經(jīng)四十多歲,所以這個人物和《蘇小妹三難秦觀》的故事,顯然不是史實。

雖然蘇小妹并不存在,可這個人物并非是憑空杜撰,她的原型是蘇軾的堂妹,是他二伯父蘇渙之女,蘇軾稱呼其為德化縣君,來往信件中稱其為小二娘,坊間也有部分傳聞,說小二娘其實是蘇軾的初戀,但這種說法并沒有可靠依據(jù),是后人為蘇軾風(fēng)流史上妄自添加的一筆美談。而蘇軾的正牌初戀,其實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奇女子,也是蘇軾平生最為疼愛的一位夫人——王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浦东新区| 贺兰县| 游戏| 石林| 太湖县| 康乐县| 延寿县| 称多县| 五大连池市| 黑龙江省| 合水县| 辉南县| 南充市| 翼城县| 五台县| 兰溪市| 沁阳市| 富宁县| 外汇| 汉阴县| 瑞丽市| 雅江县| 京山县| 南乐县| 江源县| 舟曲县| 凉城县| 沈阳市| 静宁县| 县级市| 土默特右旗| 伊金霍洛旗| 色达县| 肥西县| 阿瓦提县| 景洪市| 石台县| 子洲县| 溧阳市|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