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都是名人啊,受寵若驚啊!
- 1979藝術人生
- 愛念歌
- 3063字
- 2024-10-28 15:54:00
不一會兒,王向陽就來到了看門大爺所說的那棟紅白相間的三層半主樓。
左右看了看,王向陽先把帶著一堆東西的自行車,停在了主樓前面的空地上,然后走進主樓。
一口氣來到三樓,終于找到了文學部。
進去后,隨便找了個人,拿出邀請信,說自己是施文心邀請來改稿的后,對方很快就帶他來到一個叫蘇叔陽的中年大叔跟前。
聽到王向陽的來意,又看過邀請信后,那位叫蘇叔陽的中年大叔,立刻找了把椅子,讓王向陽先坐下,又給倒了茶水,然后就解釋起來。
按照蘇叔陽的說法,施文心編輯正跟人在會議室開會,很快就回來了,讓王向陽稍微等一下。
為了讓王向陽不感到受冷落,蘇叔陽主動跟他聊起了天。
聊啊聊,天南海北的聊,王向陽終于想起這位蘇叔陽是誰了。
如無意外,他應該是那位筆名叫舒揚的人,我國著名的劇作家、作家、文學家、詩人。
那家伙,什么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文華獎、金雞獎、人民文學獎、烏金獎、聯合國藝術貢獻特別獎……
反正一堆的獎,這位都拿了個遍,名頭也是好多好多,且后來還有個特漂亮的女徒弟。
就這樣,雙方坐下聊了一陣古今中外,順便聊了一陣劇本后。
突然,一群人來到了文學部,并且直奔王向陽跟蘇叔陽的方向走來。
看到蘇叔陽迅速站起身,王向陽雖然不明白,但也連忙跟著站起來。
很快,過來的人群中,打頭一名穿著中山裝,留著大背頭,干凈整潔,看起來四五十歲的中老年男子,先一步走過來,沖著王向陽笑道:
“你就是寫出《廬山戀》的那位王向陽?”
王向陽下意識點點頭:“對,我就是。”
得到答案后,那名大背頭男子立刻哈哈一笑,主動伸出手,重重的跟王向陽握了一下:
“早就盼望跟你見面了,沒想到這么年輕,年輕有為,年輕有為啊?!?
就在王向陽一臉懵逼的時候,蘇叔陽在旁邊笑著介紹道:
“王向陽同志,這位是錢江,錢導演,電影《海霞》看過吧,就是他導的?!?
“啊,原來是錢導演,您好您好,久仰久仰?!蓖跸蜿栠B忙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這番受寵若驚,也算半真半假。
假就不說了,真嘛,主要是驚訝于他的身份。
錢江他當然知道,那可是北影的一名傳奇大導啊。
北影其實有不少革命二代的導演,比如花帥之女凌子啥的。
這是其他電影廠沒法比的一個隱性優勢。
可二代雖多,但真正專業能力強悍,且能留下眾多膾炙人口作品的導演,還得是錢江。
錢江的父親,是我軍隱蔽戰線的龍潭三杰之一,那關系網嘛,就不用多說了。
就算拋開身份不談,錢江本身的業務能力也很厲害。
錢江從小才華橫溢,自幼學習美術,有著豐富的從影經驗。
可以說,跟他同時代的導演里,就美術設計能力跟畫面感,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哪怕是謝晉跟謝鐵驪,單純論畫面感跟美術設計能力,嚴格來講也是不如他的。
后世都說老謀子的美術手段高,電影畫面感強,其實這更多是占了時代跟科技的光。
單純論美術能力,真正牛的,還得是錢江這種天資聰穎,又接受過專業系統教育的。
他有個特殊能力,就是能把非常簡陋的場景,拍的非常唯美跟藝術。
比如我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
當時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條件非常簡陋。
但身為攝影師的錢江,卻巧妙的用了自己的美術設計能力,把畫面拍的非常美,做到了化腐朽為神奇,從而奠定了他攝影師界一代宗師的地位。
如果不是生錯了時代,蹉跎了太多歲月,錢江的成就還會更上一層樓。
萬萬沒想到,他一來就能碰到這種大佬,而且大佬還主動跟自己握手?
受寵若驚,必須受寵若驚啊!
就在錢江呵呵一笑,似乎對王向陽的崇敬態度很享受的時候。
旁邊一名頭發有些花白,但卻風韻猶存的女人,笑瞇瞇的朝王向陽伸出手:“你好,王向陽同志,我是施文心,就是我寫信邀你來的?!?
“啊,您好您好!施老師您好!”王向陽又連忙微微低頭,雙手主動握上去,微微跟對方握了下手,就主動松開。
王向陽當然知道施文心是誰,人家是北影廠的資深編輯,老公是葛存壯,兒子是葛攸。
也是一尊大神,尊敬點準沒錯。
“這位是趙元,趙導演。”施文心又指著另外一位面帶微笑,氣質婉約,看起來五十多歲的女人道。
“您好,趙導演?!蓖跸蜿柪^續低頭哈腰,主動握手。
王向陽也知道趙元,這位不光是著名導演,還是老革命。
她原名趙小婉,1925年12月出生于上海。
她父親趙覺初是名醫生,曾任國軍16軍的醫院院長。
小時,她因為父親的工作經常變動,先后在江蘇南京、常州等地讀小學,后遷居武漢、桂林等地,常年漂泊。
1940年5月,因為種種原因,她參加了抗敵演劇隊,改名趙元,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后來,她輾轉來到北影廠,從場記做起,任勞任怨,繼而副導演,導演,一路走上去,成了知名導演。
據說,她的特點是不好爭,但執行能力超強,所以才長期配給其他導演當副導演或者執行導演。
這其中,她配合最多的導演,就是錢江了,她跟錢江導演一起,堪稱最佳拍檔。
也就是錢江跟趙元的身份都很牛,都是老革命。
要不然,關于他倆的花邊新聞,估計早傳開了,誰讓他倆整天在一起拍戲。
總而言之,都是名人啊!
這么一圈介紹完后,施文心又開始給王向陽說起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施文心之所以這么快就給王向陽發去邀請信,還是因為錢江導演的關系。
因為按照正常流程,像王向陽這種不是業內人士的外人投稿,要先送傳達室,然后一點點攢稿。
通常是攢一麻袋,或者攢一個月的稿子,然后文學部的人才會去傳達室拿。
等稿子送來文學部,又要先給那些年輕編輯分組審閱。
年輕編輯審閱過稿了,再給負責的主編審閱。
主編審閱過稿了,再給副主任審閱。
副主任過了,交給主任審閱。
主任過了,還要交給副廠長或者廠長審閱。
廠長或者副廠長過了,才會確定要不要拍。
這么一整個流程走下來,就算一切順利,一兩個月都算快的,有的甚至得等一年半載。
(歷史上北影的劇本過稿效率就是這么低,后來才有所改善,當然這是指外人投稿。)
但王向陽的運氣好,他的稿子剛送來北影廠,正好到了文學部去傳達室拿稿的時間。
因此,《廬山戀》這個稿子不需要等太久,很快就來到文學部,進入初審環節。
初稿審閱的時候,審稿人正是蘇叔陽,也就是那位戴眼鏡的中年大叔。
蘇叔陽很喜歡王向陽的劇本,看過之后,沒放到一邊留存,直接拿去給施文心看。
施文心看了沒一會兒,錢江導演正好找來了,想要她給推薦個好劇本。
然后,施文心就順手把《廬山戀》遞給了錢江導演。
錢江導演一看,立刻就喜歡上了,又親自拿著劇本,去找了汪洋廠長。
汪廠長看了劇本,覺得還不錯,又看錢江很想拍,就同意撥個拍攝指標給他。
這里要說的是,這時期的電影廠,每年拍多少電影,都是算指標的。
比如北影廠這種大廠,當前的話,一年只有八個指標,也就是一年最多只能拍八部電影,多了不行。
由此可知,這時期拍電影有多難了,因為指標太少。
現在,一般能拿到拍攝指標的,都是資格特老,或者背景特大的導演。
比如謝鐵驪、錢江這種。
就是說,因為錢江導演橫插一杠子,導致這個劇本的過審速度超快,甚至比北影廠自己養的那些編劇內投劇本還快。
這也就罷了,關鍵錢江導演是個急脾氣。
編劇都還沒來,劇本也還沒徹底定稿,甚至汪洋廠長還沒正式跟上面申請拍攝指標跟拍攝經費呢,他就急吼吼的先自行組建起拍攝班子了。
其實像錢江這樣的人,都有自己的班組人員,所以他要組建班組,也就一句話的事兒,廠長一般都會默許,不會阻攔。
再然后,王向陽今天來的也巧,正好是錢江導演過來找施文心開會,商量劇本內容。
然后,他聽人說,寫出《廬山戀》的人來了,立刻就帶人急匆匆趕過來。
雙方把事情交代清楚后,錢江導演立刻急道:
“好了好了,現在大家也認識了,談談正事兒吧?!?
說到這里,錢江導演沖著王向陽道:“小王啊,雖然一般來說,像你這樣來改稿的,都要先安排進招待所住下來,過兩天再談劇本。
但擇日不如撞日,既然遇到了,不如咱們先談談劇本?”
王向陽眨眨眼:“額,行啊,我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