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荀攸
- 三國:劉皇叔,可識得天水姜伯約
- 東箭南冰
- 2189字
- 2024-10-29 09:44:41
騎馬兩人都配合荀彧的速度,并不很快。
“麒麟?”
姜維沒有再說話,他知道自己上一世的名號,幼麟!
冥冥之中,天命所在。
荀彧看他不說話,還是說道:“我看玄德公雖有龍鳳之姿,卻是對不上麒麟之夢的。”
姜維哈哈大笑,回道:“不想文若卻信鬼神夢魘之說?”
“天地循環變化,自有天命。”荀彧沉聲說道。
“我看卻不一定,劉皇叔手下,將星云集,有人將來得號麒麟,他來踏碎曹操夢中木槽,也是正途。”姜維眼神明亮。
看著姜維的語氣和眼神變化,荀彧多了一絲明悟。
這馬兒曹操殺了,沒殺死,誰知卻改了天命,如今蛻變成麒麟了。
三人再不說話,一路迤邐行至傍晚,路邊一個驛店,三人下馬下車,步入店中。
這里距離許昌不遠,往來商旅較多,也算繁華。
驛店里十多張桌子,都已經坐滿了人,問過店家,已經只有一個單間,其他只余通鋪。
三人都是跟過行伍之人,荀彧雖是文官,也未經歷赤壁戰后之苦,但跟隨曹操艱苦創業至今,也不講究許多。
要了最后一間房,又要了些酒食,三人銀錢甚多,卻不擔心會鈔問題。
就在堂內吃了些飯食,馬岱中間沒忍住問姜維道:“咱們真不回西涼尋孟起?”
荀彧看了姜維一眼,心里已經有了想法,知道兄弟二人對去漢中尋張魯還是西涼尋馬超之事,尚有分歧。
姜維看荀彧若有所思,笑道:“不如文若說說想法。”
“當日許都城外一戰,丞相··”說到曹操,荀彧停滯了一瞬,肅了一下表情,改口繼續說道。“曹操當日收到西涼來報,馬超確有邀請韓遂起事的跡象,但是尚在謀劃階段。”
馬岱明顯長出一口氣,對姜維說道:“孟起確實做事不夠穩當,竟被細作發現了問題,但不是故意陷害叔父及我等兄弟,依舊是好大兄!”
“嗯,孟起沒有惡意這是好事,不然我第一個殺過去替父兄報仇。”姜維眼睛瞇了一下,說道。
轉而語氣放緩,繼續說道:“現在孟起與曹操對峙于潼關,我等寥寥數人,難堪大用。”
“還是先去漢中張魯處,借兵助孟起才是正道。”這話都是說給馬岱的,白天在杏林村,姜維已經明確告訴了荀彧接下來的方針。
扶保劉備,匡扶漢室!
因此荀彧也明白以曹操之能,即便受挫,打下西涼,收納隴右不過是時間問題。
荀彧不去點破姜維忽悠馬岱的話,張魯自是兵強馬壯,漢中之地未曾經歷戰亂,現在這年月,人口最為密集之地莫過于此。
漢中富庶,同樣說明了張魯上下厭戰,怎會因姜維幾句話就幫忙出兵協助馬超與曹操打個生死?
這不到一天的接觸,卻也讓荀彧了解了姜維的能力和見識,不說他馬家之人皆擅槍馬騎射,單單對大勢的把握,天下不超過十人。
因為荀彧自己,就在這十人之中。
他更了解這有多難。
只能感慨,扶風馬氏,百年大族,不弱于人。
姜維自然不知道荀彧心里的想法,雖然傷勢已經大好,但也不能喝酒,只是隨口吃了些吃食。
正在三人說話吃飯之時,驛店門口出現一個中年人,身著官袍,跟著幾個少年和幾個精壯家將護衛。
官袍之人看了一圈驛店眾人,最后目光落在三人所在,尤其是荀彧向著門口的背影。
他緩步走了過來,施禮道:“叔父,如何在此鄉野之地?家中留信,嬸母甚是擔心。”
姜維知道,這是荀攸到了。
帶來的都是荀家自家家將,并無漢曹兵卒,看來荀攸看了荀彧留下的家信才來。
“公達,你回去吧,今晚這里沒有房間了,現在往回走,雖已宵禁,但也可住在許都城外荀家莊園,不必隨我在此受苦。”
“叔父言重,我理解叔父,但是嬸母和荀惲、荀俁等人,叔父皆不顧了嗎。”
“公達,你雖叫我叔父,但年歲較我為長,我不跟你說道理,只說人情。”荀彧輕聲說著。
旁邊姜維拍了拍全身繃緊的馬岱,讓他放松。
“丞相于我,知遇大恩,我荀文若也已為其謀劃二十載有余,為漢為曹,皆是肝腦涂地,現在丞相所欲為之事,我已經寫在家信之中。”荀彧的聲音不大,但是充滿了力量。“明年我就五十了,也算知天命的年紀,天命在漢,不在曹!”
“叔父,我明白你的理想和原則,但是,荀家··”荀攸沒有說下去,意思很明白,荀彧一走,荀家怎么辦。
荀彧笑了笑,說道:“荀惲與曹公女兒已結姻親,且丞相大度,雖與我不同路,但是想也不會拿著子侄家人出氣。”
“何況還有公達你在,我知你有大志,你之所能,不在我之下,傾其所能輔佐曹公即可。”
“只需記住一句話,荀家可能沒落,漢室不會亡。”
荀彧斬釘截鐵說完,就起身向著堂后客房行去,姜維馬岱對視一眼也起身跟上。
荀攸坐在桌旁沉吟不語,拿起酒壺喝了一口,自己這個叔叔比自己年歲還小一些,但是心中執念卻是重了千百倍,這成就了他。
現在看,也可能讓他和整個荀家走向深淵。
旁邊幾個家丁護衛跟著幾個少年人走上前,護衛低聲問道:“是否強行帶走?”
“你們沒看到旁邊那二人?”旁邊幾個少年人都是荀家子侄輩,低聲喝道。
荀攸看著說話的幾個少年荀家子弟,仿佛找到了荀家破局求活的機會。
過了一盞茶的時間,荀攸長嘆一聲,潁川荀氏,不會就此沒落,叔父不在,自己和其他兄弟子侄也要撐著荀家走下去。
周圍行商旅人都不敢往這邊多看,這種世家豪族,在普通人眼里就是天一樣的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仿佛與自己這些凡人不在一個圈層。
他們不知道,剛剛這段對話,在未來歷史浩如煙海的文字里,都認為比之當年荀家押注曹操,選擇最杰出的族內子弟出山輔佐之事要重要百倍。
一個人的堅定原則有時候比家族的權衡利弊正確許多。
此時,客房里三人坐在一起低聲說話,姜維說道:“文若咱們二人先睡覺,伯瞻你守夜,丑時三刻我起來繼續。”
又笑著說道:“文若,你家子弟,都很好。”
“明日買馬,我換馬。”荀彧沒說太多,一句話表明了態度。
二人聽姜維的安排,都明白了情況嚴重,也不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