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那還不簡單,兩條腿走路不就行了
- 20歲白身,速通三國什么鬼
- 圣代新君
- 2107字
- 2024-11-05 09:51:59
周氏議事大堂。
對于周淼云里霧繞的話,聽明白的人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的人全都茫然相顧。
然而,知情者卻不會主動告知。
事不密則泄。
這樣一來,事情就有些難辦,就連周崇都睜開眼來詫異地看向周淼。
堂下,周暉看向周異,后者搖頭。
周瑜若有所思,卻并未說什么。
場面尬住。
“此項議題暫且跳過。”周崇老而彌堅,道:“禮和(周尚),說說丹陽郡事。”
周尚眼神復(fù)雜地看了眼上首的親子,起身開始訴說。
接下來的事全是些瑣事,大多數(shù)都是族人知曉而周淼不知道的事。
這次會議,一方面就是為了確立周淼在族內(nèi)的地位,另一方面讓周淼了解周氏這幾個月的發(fā)展。
等到會議結(jié)束,周崇便宣布解散。
不過,其他分支、旁支離開后,主要成員并沒有離去。
上一輩周崇、周異、周尚,周淼同輩,周暉、周星、周瑜,共七人沒走。
周星是周崇的親子,年紀(jì)跟周暉相仿,才能相差甚遠(yuǎn),卻也有治理一縣之才。
“文成。”周崇出聲道:“此地皆是知情者,有什么話,你可直言不諱。”
周淼抱拳道:“去年我得到一本先秦遺書,其中記載了許多育種、耕作的優(yōu)良法門,能讓作物產(chǎn)量激增。”
這下子,不止是幾個老家伙震驚,就連周瑜都覺得不可思議,問道:“淼兄何意?”
周淼沒有回答,而是問道:“現(xiàn)在粟、麥、稻畝產(chǎn)有多少?”
“粟1石每畝,麥1石半每畝,稻2石每畝。”周瑜說道:“不過,黃河兩岸氣候不同,粟、麥畝產(chǎn)較之南方要多半石。”(1石=30kg,1畝=417平方)
周淼點頭道:“我所得到的法門中能令所有糧種產(chǎn)量翻倍,甚至還能讓稻種一年種兩季!”
“不可能!”周瑜當(dāng)面駁斥:“漢承秦制,若先秦有此法門,大漢不可能無人知曉。”
周氏其他人的表情也都差不多。
周淼攤手道:“總之,我就是有這樣的辦法,你們別管是從何知曉。”
一時間,堂內(nèi)鴉雀無聲,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他,誰也不敢相信,世上還有如此牛逼的耕種方法。
這跟神話傳說有什么區(qū)別?
不一會兒,履歷豐富的周暉和周異回過神來。
兩人對視一眼,周暉起身問道:“敢問淼弟,此法只需改變耕種過程即可,亦或是有其他要求?”
周淼如實相告:“需要優(yōu)先育種,選出良種,再改良方法才能見效。”
在座之人都不笨,這么一說就有人理解了個大概。
周瑜更是提出很多細(xì)節(jié)上的問題,周淼全都仔細(xì)回答。
如此一來,眾人才相信周淼所言非虛,周氏只要安心發(fā)展十幾年,就有了平定天下的實力,那時候,不就成了天下第一氏族!
這時,周瑜意識到問題關(guān)鍵。
安心發(fā)展跟討董并不相背!
周瑜不再藏拙,犀利地指出問題所在:“淼兄似乎忘記選種、育種需要時日,這期間難不成我等要自縛雙腳,而不做任何事嗎?”
周淼同樣意識到問題,問道:“公瑾認(rèn)為該如何做?”
周瑜并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淼兄不曾說,選種、育種是否要您獨自完成?”
“倒是不用。”周淼自嘲道:“我哪懂什么耕種啊。”
“那便是了。”周瑜雙眼如星辰,情緒昂揚(yáng)道:“當(dāng)初,淼兄能跟大兄兵分兩路,如今為何不能了?”
“選種、育種既要時日也不用淼兄親力親為,何不留一批忠誠的族人在廬江從事耕作?”
“如此一來,我等便可追隨淼兄北上討董,兩不耽誤!”
周淼不斷點頭,思路瞬間清晰。
“公瑾妙計!”
眾人紛紛出言稱贊,周瑜嘴角翹起,嘴上說著謙虛的話,行為上卻很誠實地全盤接下。
“為今之計,只需解決如何與袁基相處的問題便可。”周瑜說道:“汝南、南陽兩郡近百萬戶人口,糧草輜重想來并不缺少。”
“可要讓我等稱臣。”周瑜搖頭道:“萬萬不可!”
眾人紛紛附和。
經(jīng)過商議,一直認(rèn)為要跟袁基平起平坐才行。
不過,周淼卻有不同的看法:“難道就不能假意委身于袁基,伺機(jī)而動?”
這倒是現(xiàn)代與古代人的思維不同了,現(xiàn)代很常規(guī)的操作,換作古代就沒有可行性。
周淼忘記曾經(jīng)周暉等人只因一個誓言,到現(xiàn)在都沒有當(dāng)面違逆他的命令過。
換句話說,這種事放到袁基身上也成立,因此,斷然不可能接受。
這一次,周淼算是被教育了。
于是,眾人一致決定,由周崇寫信給袁基,委婉且堅定地表示,想合作可以,拿出誠意來。
此外。
周瑜提出:“若袁基在大戰(zhàn)時停止供應(yīng)糧草,逼迫我等簽訂不合理條約又該如何?”
老一輩如周崇等認(rèn)為,這種事不可能發(fā)生,袁基名門出身,這么做那是連臉面都不要了。
周淼卻持不同意見:“我贊同公瑾,袁氏三兄弟絕對會這么做!”
臉面算什么,在周淼眼中,只要能獲得利益,放地上踩兩腳都沒事。
更何況,歷史上的袁紹、袁術(shù)可沒顧身陷洛陽的袁隗、袁基死活。
鑒于周淼如今的身份地位,眾人就算再不信也要慎重考慮他說的話。
于是大家伙再次商議后,決定拜訪廬江郡守陸康,希望得到支持。
此外,吳郡太守盛憲以及九江郡的支持也很重要,整個揚(yáng)州唯一產(chǎn)鐵地曲阿縣就在吳郡,而九江郡則是揚(yáng)州難得的平原地區(qū),人口稠密、農(nóng)業(yè)資源豐富。
散會后,周氏再次動員起來。
周淼、周瑜等懂兵之人留在舒縣練兵。
周尚、周星等核心人物則代表周氏出使附近幾郡。
廬江太守府就在舒縣,郡守陸康對于周氏的行動都看在眼里,且周氏能招到如此多的廬江上甲還多虧了陸康的支持。
因此,當(dāng)周崇代表周氏上門拜訪,尋求支持時,陸康毫不遲疑地答應(yīng)下來。
陸康不僅支持部分糧草、武備,還將廬江造船廠借給周氏使用。
造船廠可是好東西,漢代所有艦船都會制造,技術(shù)完整、人手齊備,想要什么戰(zhàn)艦直接造就完事了。
可謂長江沿岸除荊州江夏造船廠之外,第二造船廠,曾被漢武帝使用過的榮譽(yù)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