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乾帝國的盛景!
- 被貶徽州三年,世人再喚夜天子
- 重山行
- 2163字
- 2024-11-08 00:00:14
“父皇?”李昭文疑惑的問道。
“是的就是陛下!”
“前些日子,晚上當差的時候睡著了,被陛下發現了。”
“陛下罰我背詩三首,次日檢查。”
“四哥,你是知道我的,讓我騎馬射箭還行,讓我背詩那不就是讓我死嗎,但陛下都話我又不敢不聽,只能背了。”
“第二天陛下讓我背的時候,我一個字都不記得了,只能現寫了。”
“哦?”李昭文頓時來了興趣:“現寫?你是像說現編吧?怎么樣,父皇怎么說?”
“四哥,你就別埋汰我了,我給念一念我現寫的詩吧。”
石頭詩。
皇宮有大石頭,遠看石頭大,近看大石頭。
果然石頭大,石頭果然大。
“哈哈哈!”李昭文樂得合不攏嘴。“真有你的啊!”
“父皇怎么說?”
“陛下氣笑了,直接讓我把這首詩抄一百遍,不然四哥我現在也記不住,然后就讓我打扮的書生氣一些,雖然不能真正像個讀書人,至少沾染一些氣質。”
說著,陸繹又苦著個臉,拿起茶壺給自己倒了杯水。
“父皇這話倒也沒說錯!”李昭文瞇著眼睛:“多學學讀書人的東西,總歸是沒錯的。”
“所以說,你今天怎么想著來我這了,你那個說想我了,我府上的馬車夫都不信。”
在偏房喂馬的聶老打了個噴嚏,看著屋頂的房梁,暗暗想道:太久沒清理了,房梁都有灰了。
見瞞不過去,陸繹小聲說道:“是陛下讓我來的。”
“來監視我?”
“不是。”
“陛下讓我來保護你。”
“……”
沉默許久,李昭文開口道:“既然來了,那就住下吧。”
“四哥,還有一件事,陛下說了。”
“按照往些年的傳統,祭圣大會前是諸國上供的日子,周圍大小國家都會來我大乾朝貢,陛下也會按例準備宴會,宴請諸國使臣,同時也會獻上一場詩文大會,以文會友。”
“陛下希望四哥你能到場,除了不在京城的九皇子外,其他皇子都要出席。”
陸繹語氣十分認真道。
諸國大宴會,皇宮詩會?
聽到這,李昭文忽然想起來了。
按照往年的流程,確實是有這個環節,各方人物都會悉數登場,除去皇親貴族,朝廷重臣,佛儒道三教代表也會派人出席大宴會,既鎮自己教派的場子,也彰顯大乾的大國風范。
這個時候,邀請自己去這個宴會,父皇到底在想些什么。
三年前的事情難道就能這么輕飄飄的過去了。
那些和他有仇的人,還沒死!
而且他那幾個好兄弟們,都還沒出聲呢。
大皇子和二皇子的矛盾已經擺在了明面上,這詩會往年都是他們的門客各領風騷。
大皇子,李長風,皇后之子,朝中支持者極多,文臣武將皆有,也是最有希望成為太子的人選,但是奈何本人能力欠欠,做事待人少了些手段,是個平庸之輩。
另一個二皇子李維賢,陳貴妃之子,也不乏支持者,多為老臣,而且在李昭文的印象中,此人從小名聲就極好,聰明伶俐,禮數周全,待人謙和有禮,喜怒不形于色,最喜交友,門客總多。
門下的幕僚和能人異士也不少,其中不乏道門練氣士,儒家君子,以及一些其他三教九流。
國師曾言:二皇子有賢明之相。
極其重要的一點是,對其他皇子皇女的極好,哪怕是李昭文在小的時候也受過他的關照。
“陸繹,這次宴會,我就不去了。”李昭文對著陸繹的眼睛,神色淡然道。
“四哥,為何?”
“此次宴會不是正好讓京城里的人知道你回來了嗎?”
陸繹愣住了,神情不解的問道。
李昭文面無表情道:“你也不是不知道為兄當初得罪了多少人,而且素來不是一個喜歡附庸風雅的人,只懂些風花雪月的事,這諸國宴會,都是些阿諛奉承之事,待著渾身不自在。”
“再說了,有人還躺著沒蘇醒呢?”
陸繹沒想到他會拒絕,開口勸說道:“四哥,我幫你把事情都安排好,你只要參加詩會,我肯定能提前把做好的上成詩篇交給你。”
到時候肯定能驚艷全場!
李昭文看著濃眉大眼的陸繹。
好啊,你個陸繹,沒想到沒過去多久,這種方法都弄得出來了。
李昭文笑了笑,心頭不知是該欣慰還是無奈。
不過對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他好,這一點還是讓他很感動的。
但是。
皇位,奪嫡,都不重要。
李昭文嘆了口氣:
“詩作還是算了吧,我們家最有文采的是小八,他從小就酷愛讀書,是狀元之才,
可惜生在了帝王家。”
之后,陸繹就走了,終究還是沒有住在府上,不過四皇子府周圍多了不少錦衣衛,日夜巡查。
分不清是保護還是監視。
“小慧。”李昭文輕喚一聲。
“小慧在,殿下。”
“商會的鐵算盤在京城嗎?”
“在的。”小慧出聲道。
“好,我們過幾日去看看他。”
……
時間飛日,大乾的城門愈發擁擠。
今日,對于大乾帝國的首都,京城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天。
京城的百姓從白天到晚上能看到馱著貨物的巨大木車,在錦衣衛和禁軍的保護下,陸陸續續的進入皇城神武門之中。
這些都是諸國上供的奇珍異寶,意義重大。
一到晚上,京城更為熱鬧。
京城明燈司,宿衛禁軍都是來到街道之上鎮守,維持秩序,高處哨塔也有士卒在監視,以防出現意外事故。
人流鼎沸,黑檐瓦礫下是一艘艘轎子和寶馬穿過百豎千橫的百寶坊間,豪紳官吏云集,白馬雕車川流不息,花燈如海,穿過京城的河上有花船,上面有不少舞姬靈動的擺動蠻腰,展示舞姿。
東、南、西、北城青樓的清倌兒,坐在樓閣之內,手持琵琶,展示琴藝,各大書院的儒生讀書人一到年關也放了假,最愛坐在雅閣之間,評頭論足,點到心愛的姑娘,欣賞書畫琴棋,共討人生大事;
醉熏酒客圍在客棧酒館,聽著說書人講述中土天下的各種離奇古怪之事,譬如:寒門書生遠行科舉,功成名就歸來,以浩然之身見發妻,才發現妻子卻是青蛇妖;
佛門生天內,吃齋誦佛、晨鐘暮鼓的清美尼姑是如何喜歡上了道教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諸如此類。
這些都只是大乾帝國的冰山一角。
不少小國使臣來到,才會發現光和盛世的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