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楊駿風波去,楊太后風波至
- 晉時梟雄
- 伏凰
- 2078字
- 2024-11-02 11:30:00
聽到這話,李瑯就可以肯定,確實是郭槐向賈南風舉薦自己了。
李瑯是真沒想到,郭槐居然會向賈南風舉薦自己。
因為李瑯覺得,郭槐給自己衣裳和玉環了,這已經很珍貴了。
“沒想到宜城君居然和皇后您說了。”李瑯用慚愧的口吻說道:
“臣剛受您提拔升任射聲司馬,又受了宜城君的恩惠,現在還沒有幾天就又升射聲校尉,臣既無功勞,又沒做事,真是愧不敢當啊。”
李瑯演技很好,言辭誠懇,真情流露。
賈南風看在眼里,心中亦是頻頻點頭。
“只要你做得好,本宮定會委以你重任,詔書已經備好,射聲營不可荒廢,即刻上任。”
說著,賈南風就拿出了已經準備好的詔書,李瑯之前沒敢亂看,原來那份詔書就放在賈南風坐的邊上。
賈南風手握詔書,放于身前并未起身,李瑯立即會意。
連忙起身快步走到賈南風面前,雙手接過詔書,并連聲道:“臣接詔,謝皇后,謝陛下信任。”
“哈哈,好,母親果然沒看錯人,本宮也沒信錯人。”
賈南風很高興,甚至都笑了起來。
賈南風高興是因為李瑯這句話說的如了她的意。
因為李瑯把她排在了司馬衷前面。
李瑯也是故意把她排在司馬衷前頭的,果然,賈南風是裝都懶得裝,直接就笑了。
“本宮高興,還有重賞,宮中新得一寶珠,陛下不喜,本宮不懂,便賜予你了。”
李瑯忙道:“謝皇后、陛下。”
賈南風心情大好,越看李瑯越覺得順眼,忙讓李瑯回去坐下。
順勢和李瑯聊起了如今朝堂上的情況。
賈南風簡單講述了一下群臣的不信任。
但李瑯也不敢多說什么,自己雖然已是射聲校尉,但權力已經大縮水的射聲校尉只是小官,他可不敢妄議朝堂高官。
全程都是賈南風說,李瑯聽,一字不發,只點頭或是嗯嗯啊啊。
最后,賈南風強制問李瑯,說:“你怎么看處置楊駿同黨這件事,本宮下令夷滅三族,是否合適?”
“叛逆賊人,自當誅殺,不殺,何以立威,何以彰顯陛下威儀?此舉乃利國利民,臣所言,句句皆是肺腑之言,還望皇后勿怪臣心狠。”
李瑯回答的話也是在腦子里迅速過一遍后得出的結果,全都是順著賈南風的意愿講出口的。
果不其然,聽到李瑯也如此贊同自己的做法,心中更是一陣舒心。
要不是和李瑯認識的時間不長,就以賈南風那提拔人才全憑自己喜好的性格來說,說不定還要猛猛提呢。
“說的對,這正是本宮的想法,還有什么要說的?”
“恕臣不善言辭,只想到了這些,不過臣以為還不是不要過度殺人,如此怕是會引起城中人心惶惶,朝堂動亂。”
“你這話···怎么和張華說的差不多。”
賈南風并沒有不高興,因為他也知道不能殺的太嚴重。
所以能不夷滅三族的就都只賜死本人了,但張劭、李斌、段廣、武茂、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這些人必須要夷三族的。
誰讓他們在賈南風眼中都是楊駿親信同黨呢。
“你且放心,你所言皆為本宮考慮,既言之有理,本宮就不會不聽的。”
“皇后圣明。”李瑯忙道。
二人此次相談,李瑯給賈南風提供了足夠的情緒價值,賈南風也是明顯很高興。
···
不知過了多久,賈南風說累了,方才讓李瑯離開,還囑咐李瑯好好練兵,近日會抽調些禁軍,補充射聲營的人數。
現在射聲營只有三百三十多人,要知道標準的射聲校尉要統領七百人。
李瑯離開后,賈南風確實給李瑯的射聲營增派了不少人。
但還是不足七百人,只有五百人。
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五百人全是禁軍不說,個個都是精銳。
身披精甲,手持利槍。
雖然人數少,但這五百人是駐扎在城中的,而且還都是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光是這一營就足以震懾群臣了。
更別說除了這射聲營外還有四個,共屬領軍將軍節制,在漢時,五營屬北軍中候節制。
就算每個營的人都不滿,但加起來的人數不少。
在當天,賈南風就派人去了李瑯的射聲營。
李瑯也是立刻上任,著手行校尉之責。
訓練兵卒。
雖然之前李瑯不懂,但勝在學得快。
李瑯這幾天不問外事,只要自己安穩無事足矣。
···
這兩天了,城中血腥味彌漫。
楊駿同黨被分批誅殺,夷滅三族!
每天,每時每刻都有人被殺。
搞的人心惶惶,嚇得有不少百姓都要紛紛逃出城了。
殺人這種事,李瑯并沒有參與,全是司馬瑋、司馬繇等司馬宗親王們帶人辦的。
讓他們去殺,自然是賈南風下達的命令,賈南風可不想去得罪人。
那就只能讓司馬宗親們去了,反正他們也樂意去做,因為可以趁機撈一把。
沒錯,司馬繇和司馬瑋奉命殺賊時,還不忘貪墨點搜家搜出的寶物、錢財。
只要有利可圖,他們就愿意去做。
···
此次誅殺楊駿同黨的風波過程只有兩天,但余波直至將近一個月后方才平定下來。
從殺楊駿那日開始算起,到基本上結束,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之久。
就這還只是對朝堂高層的影響,一些基層地方仍有部分官是楊駿提拔和任命的。
但那些人一來是官職太低,無足輕重。
二來是賈南風的勢力蔓延不過去,反正他們也已經紛紛上書和楊駿撇清了關系,也只能就先這樣了。
而隨著楊駿之事的塵埃落定,又有問題接踵而至。
廢黜太后。
這個自然是賈南風的意思。
司馬衷不可能主動廢黜太后的,而群臣更不敢。
賈南風是直接在朝堂上,借司馬衷身邊近宦的嘴說出了廢黜太后的話。
群臣都是明眼人,心中是十分清楚,這就是賈南風的意思。
如此一來,很多人就是有心去勸,也都不敢再去了。
進宮,不可披甲、持劍,不就成了賈南風為刀俎、我為魚肉,丟了小命怎么辦?
而有些人,則是直接贊同賈南風的詔書。
聲稱:“太后縱容楊駿,無太后之賢,理當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