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害我的正主來了!
- 讓你武道通神,沒讓你萬法皆通
- 巖堃
- 2138字
- 2024-11-25 15:44:12
陳軒聞言,心中暗忖。
顧大學士啊,您這可難住我了。
我總不能說,這首詩是抄的蘇軾他老人家的《陽關曲·中秋月》吧?
思忖片刻,陳軒靦腆一笑:“回大學士,那首詩乃學生當日即興所作,尚未為其定名。”
他略作停頓,眼神中流露出幾分謙遜:“學生斗膽,懇請大學士為此詩賜名,以示鞭策。”
聞言,顧清源眼中光芒大盛,花白的胡須隨著嘴角上揚而輕輕顫動。
身為翰林院大學士,他深知此詩非同小可,或可流傳百世。
能為如此佳作提名,不僅是對自己文學造詣的認可,更是身為文人的無上榮耀。
日后此詩流傳,世人提及之時,不僅會記得作者陳軒,自己也將被銘記。
想到此處,顧清源聲音都已經顫抖,“老夫閱詩無數,卻少見如此佳作。能為這樣的詩作提名,實為老夫之幸。”
他身子微微前傾,目光更加熾熱地望著陳軒,試探著詢問。
“那老夫便斗膽一試?”
“大學士能為此詩提名,實乃學生之大幸。”
聽到陳軒的回應,顧清源暗自贊許。
這位世子,年紀雖小,卻無半點驕躁之氣,言談舉止間盡顯謙遜有禮。
這份沉穩與成熟,不僅遠超同齡孩童,即便是許多成年人也難以企及。
這個孩子未來的成就,定當不可限量。
贊賞之情稍縱即逝,顧清源隨即轉入正題,思索起為陳軒詩作取名之事。
片刻之后,他眼神一亮,微笑著對陳軒說道:
“世子,不知《月嘆遙》之名如何?”
“月,嘆,遙……”
陳軒低聲重復,旋即臉上綻放出驚喜之色,“這個名字真是太妙了!”
“‘月’字作為詩中核心意象,引人入勝。‘嘆’字則表達了詩中后兩句的感慨。而‘遙’字,則巧妙地暗示了未來與遠方的無限可能。”
他再次躬身行禮,“大學士學識淵博,學生實在佩服。多謝大學士為此詩題名。”
面對陳軒的夸贊,顧清源臉上堆滿了笑容,他連忙扶起陳軒,急聲道。
“世子言重了,老臣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怎敢承受如此大禮,快快請起。”
陳軒笑道:“大學士過謙了!您這‘月嘆遙’三字,哪里是錦上添花,分明是畫龍點睛之筆。”
顧清源聞言,笑容更加燦爛。
兩人你來我往,立即開啟了商業互夸。
一旁的陳昭烈,嘴角不禁微微抽搐。
他越來越發現,自己這年僅六歲的兒子,簡直是個深藏不露的小狐貍。
明明還是個孩子,卻已對人情世故了如指掌。
僅僅幾句話,就把大寧最有學問的大學士哄得心花怒放。
陳昭烈暗自搖頭,但眼中卻滿是欣慰與慈愛。
而蕭月璃則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美眸中閃爍著驚異之色。
且不論陳軒的詩作水平如何,單憑他表現出來的世故圓滑,就足以讓人刮目相看。
回想起昨晚與陳軒交談時的言行舉止。
以及他睡覺時流露出的羞澀神情。
蕭月璃不禁嬌軀一僵。
她有些后悔昨晚與陳軒同塌而眠的決定。
再想到后半夜,陳軒悄悄往自己懷里鉆的情景,蕭月璃的耳根都開始微微發燙。
不過,當她再次看向那個稚嫩的小光頭時,心中的疑慮又漸漸散去。
她安慰自己說,一定是自己想多了,畢竟這只是一個孩子而已。
孩子能有什么壞心思呢?
就在這時。
一陣洪亮的聲音穿透嘈雜的人群,清晰可聞。
“太子駕到,閑雜人等,速速讓開。”
聲音剛落,人群如同潮水般向兩側迅速分開,自然而然地讓出一條寬敞的通道。
陳昭烈的雙眉瞬間緊鎖,轉身望向聲音來源的方向。
陳軒與顧清源的對話也因此中斷。
他心中不禁一凜。
這太子莫非是沖自己而來?
未曾料到,會這么快,便與謀害自己的正主碰面。
想到此處,陳軒伸長脖子,試圖透過人群縫隙窺見太子的身影。
相比之下,蕭月璃顯得尤為淡定,她雙臂環抱胸前,目光始終注視著陳軒。
仿佛外界的一切都與她無關。
俄頃。
六名身著統一鎧甲的護衛小跑著進入人群,步伐整齊有力。
他們身后,緩緩步入一位氣宇軒昂的青年。
那青年頭戴金冠,冠上鑲嵌著數顆璀璨的寶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他身穿一襲繡有龍紋的錦袍,袍身以金色絲線繡制繁復的云龍圖案,彰顯出非凡的身份與地位。
腰間束以玉帶,玉帶之上掛著各式精致的玉佩,隨著步伐輕輕搖曳,發出清脆聲響。
他的面容俊朗,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與尊貴。
來人正是當朝太子——陳昭燁。
圍觀眾人紛紛自發下跪,齊聲行禮。
“拜見太子殿下。”
陳昭燁目光平和,掃視一圈,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語氣溫和而有力。
“平身吧。”
“謝殿下。”
待眾人應聲而起,陳昭烈攜陳軒,與顧清源一同上前,三人恭敬行禮。
“臣,顧清源,拜見太子殿下。”
“臣弟,見過皇兄。”
“侄兒拜見太子。”
陳昭燁臉上的笑容未曾減退,他微微點頭,語氣依舊溫和。
“本太子奉陛下旨意,前來翰林院主持本次詩詞大會。諸位,都起來吧。”
三人起身之后,陳昭燁的目光落在了陳軒身上,微笑著說道。
“你就是陳軒吧?幾年不見,竟然長這么大了。”
陳軒小臉上神色從容,再次恭敬行禮,聲音清脆。
“回太子的話,侄兒正是陳軒。”
陳昭燁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后將目光轉向陳昭烈,語氣中帶著幾分贊許。
“孤日前聽聞,軒兒在月滿西樓作出一首佳作,大顯了我大寧國威。”
“四弟能教育出如此才華橫溢的兒子,實乃我大寧之福,也是你個人的福氣。”
陳昭烈聞言,神情一凜,拱手行禮。
“皇兄謬贊了。”
陳昭燁擺擺手,笑道:“誒,皇弟無需如此謙虛。”
“如今京城之中,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誰不夸贊軒兒的才華出眾?”
他頓了頓,語氣突然加重,“誰不說,世子陳軒乃是陛下諸多皇孫之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
陳昭烈聞言,神情更加凝重,沉聲回道。
“皇兄言重了。”
“軒兒雖有些才學,但還年幼,需得多加磨礪。”
“況且,陛下皇孫眾多,各有所長,軒兒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