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龍門大會盟(月票!推薦!)
書名: 逐鹿:帶著理想向亂世沖鋒!作者名: 祥軒居士本章字數: 4302字更新時間: 2024-11-03 07:00:00
卻說劉逸前往了兗州刺史楊繇處,楊繇早年是劉逸的同窗,二人一同拜師于景亮。
楊繇,揚州會稽人,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面如美玉,唇若點朱,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可謂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早年跟隨景亮在朝廷為官,后來于揚州吳會擔任太守。當白衣軍進攻揚州之際,楊繇利用冬天東南風大起,在江表大破白衣軍十萬。此后,他又和趙王爺在江夏截擊北上的白衣軍,通過夜襲劫營,斬首三千。如今,他被朝廷任命為兗州刺史,對這位前來的學弟,楊繇表示了熱烈歡迎。
劉逸拱手拜道:“兄長,逸乃帶罪之身,恐叨擾兄長。”楊繇扶起他,說道:“什么帶罪之身,如今朝廷已無暇顧及咱們了。”劉逸滿臉疑惑,問道:“兄長為何如此說?”
楊繇拿出一封書信,乃是河內太守曹皓所寫。劉逸接過書信,仔細閱讀后,臉上露出了耐人尋味的驚訝之色,“這……如此一來……”
楊繇點頭道:“若賢弟愿為天下大義,可隨我一同前往。”
書中所寫何事?原來是大將軍樊琛和樊皇后一同誅殺趙王爺之事。
話說白衣軍被平叛后,皇帝趙淵昭告天下,為各位功臣論功行賞。鎮東將軍景亮在力保之下告老還鄉。黃盛因平蜀地之功,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前往雍涼。趙王爺更是功勛卓著,于是被封趙霖為尚書令。這般一來,趙霖在朝中的權力日益強大。而大將軍樊琛在討伐農民軍時,因任人唯親,且楊安在南陽大敗,所以漸漸對趙霖心生敵意。
一日,大將軍和皇后在后花園閑聊。樊皇后,樊氏,名姝,膚如白玉,眸似寒星,眉如柳葉,唇色朱紅,不點而艷,烏發如瀑,颯爽英氣。這皇后能騎馬射箭、行軍布陣,早年入宮后,使得樊家興旺發達。樊姝手持團扇,邊賞魚邊道:“妹妹向來知曉兄長的苦惱,只是趙霖既是皇叔,又是功臣,還是朝廷的尚書。兄長想要扳倒他,實是讓妹妹為難。”
樊琛回道:“娘娘,趙霖本身倒也罷了,只是他向來與文人墨客交好,那些士族整日與他廝混,對您我指指點點,說咱們是外戚干政。”皇后輕拍扇子,說道:“好了,兄長莫要再提此事。有妹妹在,樊家怎會倒下?兄長且回吧,趙霖之事無需擔憂。”大將軍行禮后告退。
行至宮門,大將軍麾下的揚威將軍魯崇前來,魯崇問道:“大將軍見皇后一事,結果如何?”大將軍長嘆一聲,甩袖登車,低頭說道:“皇后娘娘對此不以為然,我還能如何?”魯崇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說道:“大將軍可回府召集諸位將軍大臣商議。”樊琛深以為然。
回到大將軍府,樊琛召集幕僚,說道:“今日我面見皇后娘娘,向她陳述了趙霖的所作所為,然而皇后卻不以為意。諸位有何看法?”武威將軍陳繆說道:“大將軍,趙霖等人向來與我們作對,就上次大將軍向皇帝申請北地的軍餉,他們便咄咄逼人。若前線無餉銀,咱們的手下如何生存?”
謀士王略靜坐不語,只是目視前方。樊琛向來器重他,見他沉默,便問道:“王先生今日為何一言不發?”王略不慌不忙地施禮道:“我只是在思索前朝大將軍之事。”眾人驚愕。樊琛咬牙問道:“先生是何意?”
王略起身道:“前朝大將軍李秀掌權七八年,最終被文人誅殺。為何?因外戚是文人最痛恨的,所以文人以功高震主為由誅殺李秀。如今大將軍與文人也是積怨甚深,鎮壓白衣軍以來,官吏軍政之任免多由大將軍決定,就怕文人抓住把柄。”
眾將沉默。王略又道:“但此次與之前不同,當今朝中,誰是功高震主之人?”
大將軍樊琛起身道:“我意已決!”
卻說趙霖走出尚書臺返回府邸,剛到府前,便見一人從府中走出。趙霖一看,正是破虜將軍曹皓。曹皓乃太傅曹章之子,身七尺,面如敷粉,目似朗星,深謀遠慮。此前,他隨趙霖討伐白衣軍,在襄陽獻策圍點打援,大破沈青。如今,曹皓聽聞大將軍進宮面見皇后,便猜測樊琛圖謀趙霖。
“王爺,我認為大將軍進宮與皇后商議,定是對您不懷好意,您務必小心!”曹皓說道。
“大將軍和皇后是兄妹,兄妹相見乃是常事,你多慮了。”趙霖下車準備入府。曹皓跟在后面,說道:“趙王爺此前所奏之事皆與大將軍之意相悖……”趙霖轉身道:“那又如何?我們都是為朝廷效力,大將軍怎會謀害于我。”
“王爺,您難道不明白其中利害?”曹皓正要再言,趙霖甩袖道:“小兒怎懂朝中之事?”
曹皓出門,仰天嘆息:“趙霖宅心仁厚,行軍打仗尚可,然國家大事,實難托付。”
之后,曹皓上表請求出京擔任河內郡太守,欲以此為外援。而趙霖在士人的推動下,多次對外戚的人事和行政提出意見,在民間被譽為“賢王爺”。樊皇后就家事上表,卻被趙王爺以不妥為由駁回,大將軍趁機鼓動,趙霖似有扳倒樊家之意。樊姝便向厲帝進言,稱趙霖有不臣之心。趙淵早對趙霖的威望有所忌憚,這昏君便授意大將軍除掉趙霖。于是,樊琛誅殺趙霖全府三百余人,同時牽連士大夫、文臣三十余人。
曹皓在趕赴河內郡途中聽聞此噩耗,不禁感嘆。他想到,如今眾多士人受牽連,自己又是趙霖一黨的核心人物,被誅殺的大臣中有不少是他父親的門生,長此以往,自己遲早成為刀俎之肉。他既感嘆宦海沉浮,又感慨權力斗爭之殘酷,遙想趙王爺一心光復自家江山,如今卻命喪權力爭斗之中。
曹皓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如今逃跑是死,坐以待斃也是死,何不舉義旗為天下而死?君疑臣,則臣必死。他決定以趙王爺的名義起兵!若成功,則可得天下;若不成,也要割據一方。此時的洛王朝,除雍州外,遍地皆是割據諸侯和殘余農民軍。他要昭告天下,推翻這個腐敗的王朝。
曹皓趕忙前往河內郡,同時召集舊部,開始募兵。他偽造一封趙霖的書信,利用趙霖的賢名在民間傳播,同時向曾經在趙霖帳下或與其有交情之人送去書信。曹皓在大臣中頗具名望,他父親的門生遍布天下,一時間,響應者眾多。
與此同時,曹皓族弟、潁川曹恪率領三千義兵前來投奔,東平著名文人曹哲也來投靠。曹哲又引薦了東平張隆、武平。曹皓大喜,不出數日,加上舊部和新募之兵,人數達數萬之眾。曹皓于河內練兵,勢力日益強盛,周邊郡縣紛紛歸附。
兗州刺史楊繇帶著劉逸所部,共計五萬人前來助陣,他們發布檄文昭告天下,各地諸侯紛紛響應。有哪些諸侯呢?破虜將軍、河內太守曹皓,兗州刺史楊繇,青州刺史安則,襄陽太守馬魁,南陽太守薛延,滄海太守中郎將劉逸,下邳太守耿番,此即后人所稱的“一帝六王會盟”,兵力達二十萬。這些諸侯雄踞河內龍門,一時間,京師震動。
他們商議誰來擔任討伐暴君的盟主,太守馬魁說道:“群龍不可無首,我們在中原大會,討伐暴君,當推選盟主。”眾人紛紛附和。楊繇站出來道:“曹皓將軍最為合適,他首倡義旗,又是太傅之子、王爺門生,海內聲望極高,再合適不過。”眾諸侯遂朝拜曹皓。
曹皓命人平整土地筑壇、搭建營帳、挖掘祭坑,諸侯們宰殺牛羊,將鮮血涂抹于壇臺、營帳和祭坑之上。曹皓執牛耳,高聲念誦盟約:“天地有常,萬民為本,仁政為綱。然洛朝無道,倒行逆施,致使生靈涂炭,社稷蒙塵,吾等義憤填膺,故會盟于此,興正義之師。凡我同盟,齊心合力,討逆除暴,以安天下。若有違背此盟者,人神共憤,皇天后土、祖宗明靈,皆共鑒之!”
言罷,各諸侯歃血為盟。
此消息傳至朝廷,人心惶惶,厲帝寢食難安,遂召集群臣,說道:“先前是暴民造反,如今朕的臣子也反了,你們說該如何是好?”大將軍樊琛上前道:“陛下,雍州尚有十幾萬兵馬可御敵,臣可召集精兵強將前往豫州剿滅亂賊。”趙淵道:“就依大將軍所言,命大將軍樊琛為討賊大將軍,都督雍涼益諸軍事。”
大將軍樊琛遣使前往益州調兵取糧,同時任命陳繆率三萬兵守武關,魯崇為先鋒,南宮封為副將領軍三萬前往澠池,自己則帶領謀士王略和八萬精兵駐守函谷關。
眾諸侯得知朝廷已派兵前來,便在孟津扎寨。曹皓召集諸侯,問道:“如今樊琛帶兵來抵御我們,誰敢擔任先鋒?”青州刺史安則率先起身道:“我愿率兵前往,我手下猛將如云。”
“好,安刺史可率本部兵馬迎敵。”曹皓道。
安則率軍直抵澠池城下,守城的魯崇早聽聞安則麾下有兩員大將,分別是劉顥和王朔,便對南宮封說道:“這劉、王二人不好對付,將軍切莫輕敵。”
南宮封輕蔑地說道:“將軍莫長他人志氣,待我去滅滅他們的威風。”言罷,提刀出城。
戰場上風沙漸起,王朔體格雄壯的身影在沙塵中愈發威猛,他手持開山斧,大喝一聲:“我不殺無名之輩,快報上名來!”
南宮封道:“我是你爺爺南宮封,逆賊看刀!”
王朔大怒,揮斧砍來,南宮封上前抵擋,卻被震得虎口發麻。僅僅三個回合,南宮封便漸落下風。魯崇見狀,趕忙出關救援南宮封,他手持長槍,飛身下關,一槍挑開二人,南宮封趁機逃脫。劉顥則沖向魯崇。
魯崇在二人圍攻下,激戰五六回合后勒馬便逃。劉、王二人趁勢掩殺,斬殺敵軍一千余人。
魯崇入關后責備南宮封:“先前讓你莫要輕敵,你卻不聽,如今我們如何向大將軍交代?”
南宮封道:“將軍無需擔憂,這諸侯會盟,怎會齊心協力?”魯崇問道:“你有何計策?”南宮封對魯崇附耳低語一番。
卻說劉顥和王朔數日不見刺史進攻澠池,二人便前往營帳詢問緣由。王朔問道:“主公,我們先前取勝,士氣正旺,為何如今按兵不動?”
安則臉色陰沉,將一封書信摔在案上,說道:“我們在此拼死拼活,他們卻在背后圖謀我的青州!”
劉顥拿起書信閱讀后,問道:“此信從何而來?”
“先前士卒截獲耿番和下邳的交流書信,這老賊竟要攻打我的青州!”
劉顥思索片刻,他覺得此事難以證明,很難說不是離間之計,但也難以證偽。
“我已決定,這幾日堅守不出,再派人前往青州探查清楚。”說罷,安則轉身休息。劉、王二人無奈,只得作罷。
孟津的曹皓見前線毫無動靜,心中不安,便想派人前去探查。謀士曹哲進言道:“青州安則向來與楊繇有往來,可讓楊繇前去打探。”曹皓采納了建議,命楊繇前往前線。
楊繇見澠池安然無恙,但青州軍士卒卻垂頭喪氣,頓感不妙。他見到王朔,問道:“為何青州軍按兵不動?”王朔將他引見給刺史,安則陳述了書信之事。楊繇說道:“這是魯崇的離間之計,青州并無危險,倒是刺史你,如今危險將至!”
安則對楊繇說道:“楊刺史,你我素來交好,今日我犯下大錯,你定要幫我解釋!”
安則帶著少數親隨返回會盟之地解釋情況,營寨則交由楊繇和劉顥把守。劉顥建議加強防守,以防洛軍趁機攻擊。魯崇見青州軍士氣低落,便與南宮封商議,南宮封道:“楊繇是威震江表的英雄,他定能猜到我們要劫營,所以我們先騷擾他們,趁機劫掠糧草,再行劫營。”魯崇點頭同意。
是夜,魯崇帶領軍士銜枚疾進,潛入青州軍營,趁機劫掠,軍營頓時大亂。劉顥趕忙去找楊繇。魯崇則帶著百人在青州軍營中沖殺,同時四處放火。
另一邊,南宮封火燒糧草后,親率軍馬與魯崇會合,夜襲軍營。得知糧草被燒,軍營軍心徹底崩潰,士兵們潰不成軍。楊繇無奈,只好撤軍,劉顥負責斷后。魯崇策馬追趕楊繇,楊繇將白袍掛在樹上,魯崇彎弓射中白袍,以為抓住了楊繇,正欲查看時,楊繇趁機發動攻擊,魯崇閃過,此時力竭的楊繇已非其對手,魯崇將他摔在地上,舉槍欲刺,就在此時,一虎將從側面沖來!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