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二首英文單曲
- 華娛:2010從甄嬛傳開始
- 我佛糍耙
- 2162字
- 2025-02-16 23:50:00
就在華易為情人節檔狹路相逢是硬碰硬還是避其鋒芒而猶豫不決的時候。
姜黎的攻勢并沒有結束。
在春晚官宣與柳施施合唱歌曲后,緊接著又爆出一條消息。
姜黎和滾石音樂合作要推出第二首英文單曲。
且第二首英文單曲要開拓歐美市場。
當然,這也是廢話,不沖著歐美市場發行什么英文單曲呢?
“什么?第二首英文單曲?姜黎還有第一首英文單曲?我怎么沒聽過?”
“《夏日漱石》啊……《夏日漱石》就是英文歌詞。”
“什么?《夏日漱石》竟然是英文歌?!”
“哈哈,《夏日漱石》笑話經久不衰,大家都聽旋律呢,沒人關心歌詞。”
“春晚一首新歌,現在又發一首英文單曲,旱了好幾個月終于來雨了。”
“是啊,華語樂壇現在越來越完蛋了,去年年底周董新專還以為要雄起呢,結果拉了坨大的,現在發現只有兩岸三地好像只有姜黎每首單曲還能給人點驚喜了。”
“哈哈,《驚嘆號》的唯一作用就是讓《跨時代》有勇氣說自己終于不是最難聽的了!”
“最難聽永遠在下一張。”
“黑過了,每次都有人說周董新專難聽,周郎才盡,但周郎到現在也沒才盡!”
歪樓了……
春晚彩排休息室。
柳施施笑瞇瞇地晃了晃手機:“都有人把你跟周杰輪比了。”
姜黎連連擺手:“那我可不敢比,我就當‘姜牙膏’就行了。”
柳施施噗嗤笑出聲。
網上不少歌迷調侃姜黎是‘牙膏歌手’,就因為每隔一段時間擠出一首單曲。
從來不出專輯。
當然,這完全是從姜黎自己的利益考量做出的決定。
他的未來重心始終都在影視上。
音樂只是幫助他維持熱度,維持人氣的方式。
隔壁休息室。
韓更經紀人悻悻放下手機,哼了一聲:“牙膏歌手,嘿,不知道多少人想當這種牙膏歌手呢。”
擠牙膏怎么了?
關鍵是擠出的牙膏有人吃啊!
擠出的牙膏沒人吃,就是把牙膏擠空,除了粉絲也沒人關心,無人care。
但很快又反應了過來,看了一眼韓更:“我不是——”
“行了。”韓更心中暗嘆,笑了笑,“知道你就是說我呢,你不也是為我著急嗎?”
他和經紀人是同學,關系一直很好,倒也不在乎這一兩句刺耳的話。
“我早想明白了,音樂才華這種事是勉強不來的。”韓更似乎是想通了,“沒有就是沒有。
“前年找了那么多音樂人精心制作了專輯,最后不還是只有粉絲聽?
“有哪首能出圈?
“這也是天賦,羨慕不來。”
經紀人一驚,韓更這意思似乎是已經放棄要跟姜黎較勁的念頭了。
當然,韓更和姜黎本身自然沒什么深仇大恨,甚至還多少有些交情,共同拍過廣告。
反正表面上兩人相處是其樂融融的。
但這種較勁跟私人關系怎么樣其實沒什么關系。
把娛樂圈當成生態圈的話,不同明星之間的較量其實就是在競爭生態位。
每一種生態位的容量都是有限的。
你吃多了,他就少拿了,他拿得多了,你就得挨餓。
代言、商務、雜志、時尚資源是這樣。
影視資源也是如此。
粉絲數量還是如此。
追星的人那么些,人家的精力注意力和兜里的錢也是有限的,同一時間只能專注一個明星。
利益如此,不得不爭。
盡管從電影票房到大品牌代言,再到熱播劇,韓更都逐漸被壓在下風。
但在春晚導演組想讓韓更和姜黎合唱一首拜年歌曲時,韓更還是想辦法拒絕,自己單獨搞了個創意節目。
這也算是他的一種爭。
但現在似乎是認命了?
要承認姜黎咖位比他高一頭?
“就因為姜黎要在春晚唱自己創作的歌曲?這歌也不一定……”經紀人想要反駁,卻突然卡殼。
別人沒聽過姜黎和柳施施的合唱歌曲,同樣參加了春晚彩排的韓更和經紀人卻是聽過的。
質量確實完全不輸今年最火的愛情歌曲《因為愛情》。
經紀人還是不服氣:“你是被他吹得什么進軍歐美音樂市場嚇到了吧。
“《夏日漱石》被百事這么推廣,都作為亞太地區廣告主題曲了,在歐美不也沒多少人聽?
“《小蘋果》也是只在海外線上短時間小火了一把,人家也只是獵奇心態湊湊熱鬧。
“這你還不知道?你就是kpop起來的,kpop的音樂工業成熟程度遠超國內,韓流叫了這么多年,不也只有一首《nobody》沖進了B榜熱百?”
韓更笑了笑,知道是經紀人在為他打氣:“這我當然知道,進軍歐美頂多就是個鼓舞粉絲,營銷人氣的口號罷了。
“但就算進軍歐美是假的,姜黎不還是姜黎?
“比如……人家能官宣戀情,我能嗎?”
經紀人立馬警惕了起來,咬著牙低聲求道:“我的祖宗誒,你談戀愛我沒管過吧?我就求你別發瘋好嗎,事業重要還是愛情重要——是她想讓你公開?”
韓更失笑:“你想哪去了,我當然沒有公開的打算,要不然天天跟做賊一樣的苦不白受了?
“我只是想說,你看姜黎能公開戀情,我和吳遵都沒辦法吧?
“這就是差距,幾個月前我可能還不服,現在服了。”
聽到這話,經紀人想說什么,但最終還是頹然沉默了下來。
乍看起來只是能不能官宣戀情的“小事”——當然不小。
但體現出來的東西卻是讓人無力的。
正當紅的偶像突然官宣戀情,任誰都要元氣大傷。
但姜黎撐下來了,甚至人氣還不降反升,反而借機完成了粉圈的大洗牌。
甚至已經初步完成了自身定位的轉型!
像透露姜黎要推出第二首英文單曲消息的音樂博主評論下涌來的不是粉絲,而是歌迷,或者說喜歡聽姜黎歌的路人。
這是很多偶像出身的明星夢寐以求的轉型成果。
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創作出的一首接一首的出圈熱歌嗎?
正是有如此依仗,姜黎才敢在被狗仔曝光后直接官宣戀情,不怕女友粉的大量流失。
光是狗仔曝光沒什么可怕的。
韓更也不是沒被曝過,只要不回應或者直接否認,再讓大粉帶帶節奏,粉圈自己就能調理好。
就當狗仔曝光是造謠,是對家下黑手,是資本迫害,是輿論打壓。
不癡不聾不當粉絲。
只要有合適的引導讓粉絲閉上眼睛,粉絲就會心甘情愿閉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