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喜
- 洪荒:掠奪詞條,從玄龜開始崛起
- 秋與林
- 1905字
- 2024-10-30 00:00:00
第14章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喜
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喜色。
這峽谷中,除了那令人恐懼的狂風之外,虛空中還彌漫著無數的規則波動。
這些道韻并不像外界那樣無形無質,而是凝結成五彩斑斕的彩帶般,漂浮在空氣中。
陳玄猛地伸出手,想要觸碰那條飄動的淡紅色絲帶。
但手與絲帶交織而過,盡管規則展現出色彩,然而,它虛無縹緲,難以捉摸。
菡芝仙注意到陳玄的動作,她微微一笑,輕聲說道:“師兄,這些道韻是難以捉摸的。”
只能用靈魂去體會。”
“我們趕緊進去吧。
彩云仙揮動一柄奇特的法器,護住了自己的周身。
隨后他催促道,陳玄收起手,淡然一笑。
他指向遠方,疑惑地問道:“這里的氣息,是不是越往里面就越強烈?”
那道光芒確實是從我們這里延伸出去的,一路劃破了天空。
最終隱沒在另一邊,因此那里的氛圍更加神秘。
菡芝仙微微點頭,手中多了一面古老的青銅鏡。
發出淡黃色的光芒,保護自己。
然而,隨著深入,那刺骨的寒風也愈發強烈。
據說最深處的地方,連普通的太乙金仙也不敢輕易前往。
彩云仙凝視著遠方,表情顯得格外莊重。
陳玄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這里的氛圍讓他感到一種急切的探索欲望。
如果更加深入,那肯定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我們出發吧。”
李明心中充滿希望,兩人相視一笑,然后繼續前行。
隨即跟上了陳玄的步伐。
盡管沒有使用遁光,他們的速度非常迅速,不久后,已經前進了很遠的距離。
在這個地方,有時會見到一些古老的生物在這里沉思。
這些生物的境界多為天仙巔峰,也有部分處于真仙初期或中期。
每個人來這里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是為了學習,有的是為了探索。
因此,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與周圍的生物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各自安好。
陳玄一行人的到來,自然吸引了一些生物的目光。
但在察覺到陳玄的氣息變化后,這些生物都顯得十分尊敬,有的甚至向三人鞠躬致意。
這個地方對陳玄他們而言,仍然顯得過于邊緣。
三人稍作休息后,決定繼續深入探索。
經過長途跋涉,峽谷中的狂風愈發猛烈。
風力使得彩云仙子手中的傘形法器不斷搖曳。
菡芝仙頭頂的青銅古鏡光芒在這一刻顯得有些微弱。
似乎無法抵擋強風的侵襲。
三人中,陳玄顯得最為悠閑。
他甚至未曾動用任何法器,僅憑著自身卓越的防御力,那足以將天仙刮傷的凌厲罡風撲面而來,對他而言卻如同和煦的春風,只帶來些許微涼。
面對陳玄展現出的從容,兩位師妹只能心生欽佩。
她們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意外,畢竟這位師兄曾經以凡胎之軀抵擋過金仙強者的攻擊。
眼前的罡風雖猛,又怎能對他造成威脅?
兩位師妹心中不免嘆息。
她們為了此次法則道韻的參悟,不惜重金購置了數件防護法器,但進入大峽谷后才意識到,此地遠比想象中險惡。
她們的法器僅能支持在外圍修煉,深入其中簡直不敢想象。
不久后,三人到達了距離峽谷入口不遠處的地方。
完成了近三分之一的路程。
此時,菡芝仙與彩云仙已感力不從心。
起初祭出的傘狀法器和青銅古鏡因無法承受罡風而被收起,之后她們又啟用了多件法器,才勉強支撐到此處。
然而,這也到了極限,前方更猛烈的罡風已非她們目前法力所能抵御。
“師兄。”
菡芝仙與彩云仙望著堅定前行的陳玄,猶豫了一下,喚住了他。
“有什么事嗎?陳玄轉過身,臉上帶著不解的表情。
“看來我們得另尋他路了。”
菡芝仙面露難色。
事實上,能走到這里已屬不易,這里的環境適合那些還未突破玄仙境界的修行者進行修煉。
菡芝仙與彩云仙不過真仙后期修為,能在此修煉已是莫大機緣。
“沒關系,繼續走吧,接下來的路,我來護你們前行。”
陳玄微微一笑,隨即身形一晃,從龜甲中脫出。
“啊!”
菡芝仙與彩云仙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滿臉難以置信。
“這真的是玄龜一族的生理結構嗎?”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覺得這情景有點好笑。
陳玄卻不理會她們的目光,從龜甲中脫出后,迅速穿上師尊賜予的南明離火甲,隨后對龜甲一指。
“去!”
指尖光華閃過,陳玄的龜甲在空中旋轉數圈后化作傘蓋狀,將三人護在其中。
“我們繼續吧。”
化身為人形的陳玄微微一笑,自信滿滿。
看到陳玄變化后的樣子,菡芝仙和彩云仙都感到有些驚訝。
但很快回過神來,點頭跟上陳玄的步伐。
龜甲幻化的傘蓋散發出淡淡幽光,在峽谷中五光十色的流光中顯得毫不起眼,但兩人卻覺得十分放心。
由于那些對她們而言極為棘手的刺骨罡風,根本無法撼動龜甲分毫。
“師兄,你若早些施展這等本領,我們姐妹也不必耗費這么多力氣了。”
菡芝仙略帶埋怨地瞥了陳玄一眼。
陳玄微微一笑,回應道:“師妹,洪荒中的機遇需得自己去爭取,若我時時相助,久而久之你便會失去進取之心,這對修行無益。”
聽到這番話,菡芝仙陷入了沉思,彩云仙子仿佛有所頓悟,兩人齊聲向陳玄表達感激之情:“感謝師兄的指導!”
陳玄揮了揮手,說道:“修行之路,自當奮發向前,不過,如今你們已竭盡全力,作為師兄,我理應略盡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