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東漢史稿
- 坤靈公子
- 2488字
- 2024-10-24 14:46:33
公元60年,也就是永平三年,這一年,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立為馬皇后,劉炟則立為太子。劉炟雖然不是馬皇后親生的,但是馬皇后將其視若己出,母子感情很好。后宮,馬皇后為人謙遜低調,熟讀經書,通曉事理,很多人都喜歡她,尤其是陰麗華太后,看到她把后宮管理的井井有條且一片祥和,對她更加滿意了。皇帝劉莊看在眼里,也很開心,于是也對馬皇后另眼看待。
其實,馬皇后也有心病,那就是父親馬援的死后名。父親馬援曾受光武帝劉秀重用,而且立志“馬革裹尸”報效朝廷,沒想到最后一戰身染瘟疫客死他鄉,死后軍隊戰敗,副將耿舒怕擔責任,先告了馬援一狀,劉秀派梁松去責問,可不顧梁松和馬援有舊怨,因此馬援被多方陷害,卻無人求情,死后境況悲慘。當時,馬皇后咬碎牙往肚子里咽,不敢說一句,只是當作不知情。當時劉莊是太子,也不敢多言。但眾人心里清楚,老將軍蒙冤這件事情,和梁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就在馬皇后封后的第二年,永平四年(61年)冬,梁松被告發懸飛書誹謗,下獄論死,國除,家屬徙九真郡。其實,這是馬皇后和皇帝劉莊的默契,其意義,不言而喻。
反觀此時的劉莊,有一個最喜歡的弟弟,也有一個最擔憂的弟弟,都是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最擔憂的叫劉荊,他被趕出洛陽,回到封國,還是不死心,一心想著皇位,取而代之,終于,公元66年左右,廣陵王劉荊欲謀反,被告發,樊鰷等主張誅殺。第二年,劉荊自殺;他喜歡的弟弟叫劉蒼,這個劉蒼,心寬體胖,大智若愚。當時,東平王劉蒼被任命為驃騎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感覺自己權勢太大,天天惶恐,屢次上書要求辭官,然后回封國。長此以往,上書多次,劉莊才允許其回封國。有一段時間,估計是受到劉荊事情的影響,劉莊喜歡監視文武百官,從而誅殺或斥責,人人自危,唯有鐘離意,敢于勸諫,劉莊也在清醒后開始愛護他。例如,公元60年,洛陽和七個郡和封國,發生水災。可當時北宮正在修建,鐘離意立刻上書勸諫,劉莊隨即取消,停止修建北宮。可不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重新開工,五年后,北宮竟然修建成了。也就是在這五年里,民間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只是,《漢書》和《資治通鑒》均無記載。
公元62年,安豐侯竇融府邸,長子竇穆正在焦急地和門客們商量著什么,他坐立難安,冷汗直流。原來,他擬造陰麗華皇后的懿旨的事情被揭發了,這可是滅族的罪過啊,竇家雖然有開國之功,但看看馬援家族、看看梁松家族,竇家人心里也沒底了。竇家有個家人叫竇林,本是洛陽街頭的流浪小孩兒,老爺竇融看他可憐,收留了他,把他養大成人,由于他聰明伶俐,忠心耿耿,老爺還賜予他竇姓,取名為竇林。竇林看著少爺焦急難安,自己也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端茶倒水,然后安撫幾句,無奈,趕上太后陰麗華去世,皇帝劉莊大怒,降旨治罪,但念起開國有功,法外開恩,竇家人被罷官,竇穆父子被迫返鄉,老爺竇融被留到洛陽居住,竇穆兒子竇勛作為沘陽公主的夫婿也得以留在京師。其實,這是劉莊害怕老人家經不起折騰。竇林被少爺竇穆留在洛陽照顧竇融,可就在竇穆他們走后沒多久,老爺竇融因為多次受到驚嚇,終日惶惶,不幸去世。竇融去世后,竇林傷心欲絕,他急忙托人給竇穆寫信告知,竇穆急匆匆帶著兒子竇宣返回,劉莊動了惻隱之心,下令竇穆父子和家人在處理好竇融的后事以后,先不用回原籍,可留在洛陽居住。但是,不放心他們家族,覺得他們家族財產豐厚,但品德修養不夠,擔心其德難載物,于是派一名官員住到他們家,以作監視。
竇穆父子失勢以后,墻倒眾人推,受到不少冷遇,竇林看在眼里,理解少爺竇穆的心情,只能像當初侍候老爺竇融一樣,忠心耿耿侍奉少爺。竇穆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心里藏不住事情,他知道,當初馬援出事,他們家便看不起馬家,想著法和馬家的女兒解除了婚約,那個女兒,就是現在的馬皇后。竇穆察覺到這些,有時候免不了抱怨幾句。倒不是埋怨皇帝劉莊,而是抱怨那些勢利眼、嫌貧愛富的勛貴們,當初竇家得勢的時候,他們是那樣的諂媚,如今,風向一變,他們也換了一副嘴臉。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被負責監視的官員聽到,立馬面奏皇帝,皇帝即刻下旨,竇家人除了駙馬竇勛,其他人即刻返回原籍。竇林本想跟著竇穆他們回原籍,可竇穆在洛陽還有一些家產,要竇林留下打點,有事情匯報駙馬。洛陽城郊外,竇林陪著竇勛含淚送別了竇穆一家,隨萬般不舍,但他還是要完成少爺留下的任務。也就從那天起,竇林住到了洛陽西市竇家的店鋪里,每日忙東忙西負責生意,可有一天,店里突然闖來了一幫人,對方說是“徭役官”,要把竇林以及店里的伙計們抓走,去修北宮。
“這是竇家駙馬的生意,你們敢抓人嗎?”竇林吼了起來。
徭役官一臉不屑,扇了竇林一耳光,然后說道:
“駙馬多了,誰知道是哪個?竇家人?哈哈哈,四大家族,樊家、郭家、陰家、馬家,沒有你們啊。竇融都死了,竇穆走了,一個小小的駙馬,又能如何?老爺們受皇上的命令,要找人修北宮,你一個失勢家奴,也敢叫囂,給我打。”
說罷,一幫人對竇林拳打腳踢,伙計們過來阻止,也被打倒,后來,竇林被打急了,竇家失勢這么長時間也壓抑夠了,他大叫了一聲,猛地爬起,抄起手邊一個鐵秤砣,狠狠砸向領頭的徭役官,那徭役官悶哼一聲,就倒下了,抽搐著,再也沒起來。
竇林則連同伙計們都被抓到了洛陽監獄,嚴刑拷打,等著來年問斬。由于沒有家人,因此沒有人給竇林送飯、打點上下,駙馬估計為了避嫌,也沒有來過一次,竇林不怪小少爺,他覺得生命緩緩流逝,或許不用等到來年年,自己就會死。他也不知道在獄中過了多久,感覺很久很久,突然有一天,獄卒來問,愿不愿意去邊疆,可以免死,竇林只問了一句:
“吃得飽不?”
“管夠!”獄卒笑了。
公元65年,也就是北宮修好的那一年,為了防止南北匈奴勾結,朝廷設立“度遼營”,死刑犯去那里服兵役可以抵罪。竇林和一群死刑犯一起,跟著一個叫鄭眾的官員離開了洛陽,他回頭望了一眼,滿滿的回憶,他惦記老爺的墳有沒有人打點,他惦記原籍的少爺會不會擔心自己,他惦記宮里的駙馬有沒有受到牽連,他做夢到都想到,駙馬不久就死在獄中。帶著滿腹擔憂,他去了邊疆。他不知道的是,幾年后,竇穆父子以賄賂小吏的罪名而被郡府逮捕歸案,都死在平陵獄中。而那時候的竇林,或許也成為歷史上的“可憐無定河邊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