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 入港出港
- 讓東羅馬再次偉大,1416
- 逍遙宇內
- 4267字
- 2024-11-22 18:15:00
‘由于女裝更迭迅速,其變化多端,堪比月相之盈虧,故而難以在一篇論述中詳盡無遺地涵蓋所有關于女裝的話題。我深恐在描述某一服飾之時,它已悄然蛻變,轉為另一種風貌,致使我無法對所有服飾都做出恰如其分的闡述。’
————切薩雷·維奇里奧,《古今服飾論》,1590年
-----------------
歡迎酒宴過后,在剩下的時間里,安德羅尼卡靠在窗邊和幾個佛羅倫薩的商人隨意閑聊著。
這時雅克莫端著酒杯走了過來。
安德羅尼卡看到好友的步伐和目光后,很有默契的告別了佛羅倫薩的商人們,來到雅克莫面前微笑道:“你有事情想和我說?”
雅克莫表情變得有些奇怪:“我不得不說,今天晚上的宴會很成功,光我私下聽到的就有好幾個商人有意向把他們的貿易網點也布到塞薩洛尼基來……”
雅克莫一向不喜歡和自己彎彎繞,看到他這樣說話,安德羅尼卡的表情變得嚴肅了起來,低聲問道:“發生什么事情了?”
“這樣,我……有個不知道算不算壞的消息。雖然和你明面上沒什么關系,但是總覺得應該告訴你。”雅克莫欲言又止的模樣,讓安德羅尼卡產生了不好的預感。
“威尼斯城里前些日子傳出來消息,是……多米明哥·佛斯卡里那個混蛋,他好像和索菲亞·貢澤加小姐的哥哥,佛朗切斯科·貢澤加達成了婚約,要在今年年底迎娶索菲亞小姐。”
安德羅尼卡的面容瞬間凝固,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在剎那間掃掠過雅克莫,嚇得他渾身一顫,差點跌碎手中的酒杯。
只是片刻,那股駭人的眼神便已消失,安德羅尼卡的臉色陰沉,而雅克莫卻嚇得有點不敢靠近自己這個好朋友了。
“雅克莫,我需要你幫我一個忙。”
雅克莫急忙把耳朵高高豎起。
夜幕降臨,就在安德羅尼卡吩咐雅克莫的同時,一支羅馬海軍艦隊也逐漸抵近了塞薩洛尼基港口。
艦隊領頭的戰艦上,站在船頭的正是萊昂塔里斯。
兩個月前,他被安德羅尼卡派往奧斯曼國伊茲米爾海岸執行任務,目的是拯救貝拉丁叛亂失敗后幸存的叛軍士兵,他們現在正躲避奧斯曼追擊者的追捕。
經過兩個月的行動,萊昂塔里斯和他的部下毫發無損地回到了塞薩洛尼基,將許多叛軍拯救了出來,圓滿完成了任務。
當萊昂塔里斯首次抵達奧斯曼海岸時,他首先賄賂了當地的漁民和希臘民眾,讓他們傳播他們即將到來的消息。由于奧斯曼海軍被威尼斯人徹底摧毀,他在海上行動自如。
不久,貝拉丁的追隨者們——他們正在奧斯曼士兵的追捕下東躲西藏,而奧斯曼士兵奉穆拉德王子的直接命令要找到并殺死這些異端叛徒——便得知了這個避風港的消息。
很快,一批批男子如潮水般涌向伊茲密爾海岸線,他們乘坐羅馬船只抵達大帆船,在那里接受面試,并在向安德羅尼卡總督和羅馬帝國宣誓效忠后才被允許上船。
奧斯曼人得知此事后,由于沒有合適的海軍來阻止羅馬人,便沿著伊茲密爾海岸部署了大量兵力,以攔截逃亡的叛軍。
奧斯曼人起初取得了成功,但叛軍開始分散并逃往海岸,一些人甚至找到愿意幫助他們的漁民,乘船前往羅馬人控制的島嶼。
最終,超過一萬名貝拉丁的幸存者被羅馬人救起,其中約一半人被暫時安置在羅馬人控制的斯基亞羅斯島上,其余的人則被運往塞薩洛尼基。
幸運的幸存者中,有一位名叫托馬斯·馬夫羅科達托斯的希臘青年。
他來自基奧斯島上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五年前在伊茲密爾的一個市場上,從貝拉丁的首席弟子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那里聽說了貝拉丁的教義。
當時,這個年輕且缺乏經驗的人剛剛完成神學學業,但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宣揚的自由和平等社會的言論立刻吸引了他。
在他看來,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生來無論信仰或種族,本就應受到平等對待。
盡管托馬斯出身于富裕家庭,但他親身經歷過奧斯曼貝伊和駐軍對當地希臘民眾殘忍對待的希臘青年,且早年的帖木兒大軍后之后的內戰中各路奧斯曼軍閥對伊茲密爾的大肆掠奪仍讓希臘人記憶猶新。
他夢想著一個他不必向突厥人卑躬屈膝、能被當作體面人的世界。
他很快加入了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的行列,成為了一名狂熱的支持者。
盡管從未見過貝拉丁,但托馬斯很快就被這位‘先知’的教義所說服,并說服了他的堂兄尼古拉斯·馬夫羅科達托斯加入了這個團體。
當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開始策劃叛亂時,托馬斯和尼古拉斯從家族財庫中偷錢來資助這一事業。
當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終于舉起起義的旗幟時,托馬斯和尼古拉斯已事先拔出了手中的長劍,高唱著新時代的歌曲,與他并肩作戰。
1416年,托馬斯和尼古拉斯與無數起義軍一起英勇作戰,伏擊并擊敗了薩魯漢的貝伊亞歷山大。
1417年初,托馬斯和尼古拉斯再次作為低級軍官參與了戰斗,起義軍以游擊戰術和分化瓦解策略,擊敗了由奧斯曼王子穆拉德和王子穆斯塔法聯合率領的人數上占優勢的敵人。
1417年末,當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因伊茲米爾意外的長期圍攻而陷入困境,且由大維齊爾巴耶濟德率領的奧斯曼援軍即將抵達,叛亂事業似乎注定失敗時,托馬斯和尼古拉斯堅定地站在了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的身邊。
博爾克魯杰·穆斯塔法戰死沙場后,托馬斯與尼古拉斯失散,逃離了戰場。只是托馬斯沒有選擇逃跑,而是轉身加入了貝拉丁的另一位弟子托爾拉克·凱末爾的行列,繼續叛亂事業。
1418年初,當勇敢的托爾拉克·凱末爾也倒在了奧斯曼人的強大力量之下,安納托利亞起義軍的最后堡壘被徹底摧毀時,托馬斯的斗志終于崩潰。
他逃離了這個已失敗的事業,一路上聚集了一小群幸存者逃往西海岸,希望找到一艘船,通過海上逃離奧斯曼人的魔爪。
托馬斯能在這場險象環生的旅程中幸存下來,并被等待像他這樣的幸存者的羅馬人所救,幾乎是個奇跡。在船上,他接受了一位羅馬軍官的面試。
由于他的羅馬血統、信奉東正教(在皈依貝拉丁的教義之前)以及豐富的戰場經驗,他幸運地被選為“常勝軍”的候補士兵。、
其他許多人則沒那么幸運——一些人因為身體虛弱,另一些人因為缺乏戰斗經驗,沒能被挑選入常勝軍,而是被迫簽署了在塞薩洛尼基的田野和礦井中服役十年的強制勞動合同。
當時托馬斯并不理解“常勝軍”是什么,也不明白成為其中一員意味著什么,一位名叫米哈伊爾的軍官,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的為他詳細解釋了一番。
托馬斯很快了解到,如果他通過檢驗從后備役成為“常勝軍”的正式一員,他將獲得一塊四十畝的農田,稱為“佃耕地”(paroikoi),其產量可以養活一個四口之家,這塊土地將歸他所有,直到他去世或因受到懲罰而被剝奪。
他將獲得犁、工具和種子等一切所需物品,如果他的軍職提升或獲得獎勵,土地還可以擴大,土地上所有的產出都歸他所有。
作為回報,托馬斯有義務作為“常勝軍”服役二十年——時間一到,國家將根據土地的市場價值購買他的“佃耕地”,他可以用這筆錢作為退役后的養老金,存于國家專門為老兵設立的銀行內,收取固定利息。
常勝軍的規模約為二千人,但預計很快就會擴充至三千人。
安德羅尼卡專制君主擔任常勝軍的最高指揮官,其下設有兩名團長,各自指揮擁有一千一百人戰兵的團,每個團長麾下有六名大隊長,各自統領一百至二百名單一兵種的士兵。
一個標準的團部隊由三個長矛兵大隊、一個劍盾兵大隊、一個弓箭兵大隊和一個僅含一百名騎兵的騎兵大隊組成。
諸如廚師、侍從、旗手、軍樂隊等輔助部隊則被編入200人的輔助大隊。
大隊長可以委任多名連長,每個連長通常指揮10至20人,而一個大隊則由10至20名連長組成。
常勝軍以一千一百戰兵的團作為獨立戰斗單位,多兵種協同作戰,其戰術能力遠超臨時拼湊的封建時代軍隊。
作為常勝軍的一員,托馬斯將生活在一到兩個村落組成的大型社區中,這個社區通常由來自同一大隊的100至200名常勝軍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屬組成。
他們會一起耕種、工作、履行公共職責、訓練、行軍、戰斗,并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事實上,常勝軍士兵之間互稱兄弟已成為一種自然反應。
常勝軍社區沒有教堂或清真寺。常勝軍士兵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宗教,并可能來自不同的民族,但在社區和軍隊中,宗教或民族背景并不重要,因為他們都被視為平等的常勝軍士兵。
“那么,大多數常勝軍士兵都和我們一樣,是貝拉丁先知的信徒嗎?”
“有很多,但也有不少正教徒和少部分穆斯利,但就像你必須宣誓效忠一樣,我和我的兄弟們也必須向我們的領主安德羅尼卡專制君主和帝國宣誓效忠,并在名義上將領主置于首位。”米哈伊爾微笑道。
“我聽說過這位專制君主,他很年輕對吧?他是什么樣的人?”
托馬斯與之交談的軍官米哈伊爾恰巧是安德羅尼卡的親衛,并于常勝軍創立一開始就加入了軍隊,并參與了摩里亞戰役的老兵,他向托馬斯講述了自己從最初加入常勝軍到現在的經歷。
“……年輕的專制君主一如既往地勇敢,盡管大腿受了重傷,他仍在我們中間與可怕的拉丁騎士英勇戰斗。我當時就在他身邊,親眼看到他用長矛刺穿了一名敵人騎士的胸膛。”
米哈伊爾臉上顯現出了崇拜的神色:“我也接觸過不少大人物,但是沒有一個像安德羅尼卡殿下的勇敢、堅毅、英明。而且他曾經長期身患重病,卻被上帝恩賜奇跡恢復,我和許多人都相信他獲得了上帝的神寵,將帶領我們的帝國走出陰影、重歸光明。”
而在米哈伊爾一旁的一個老兵也贊同的點頭。
他名叫伊薩,他原本是馬其頓行省的一位突厥族農民,后來皈依了貝拉丁的教義、并在奧斯曼人最初的屠殺中逃難到塞薩洛尼基,成為加入常勝軍第一批士兵。
在作戰英勇獲得功勛后,此刻已榮升為軍官米哈伊爾的軍士長。
他補充道:“安德羅尼卡殿下對我們一直非常友好,他把我們當作平等的人對待,在和平的時候與我們分享食物和飲料、給予我們照顧和保護;在作戰的時候與我們一同吃住,每個星期會有一天為我們執勤。”
完了他又補充了一句:“他與我們交談,記得我們每個兄弟的名字,他給了我們這些流浪狗新的生活,讓我們重新成為人。我們中的一些兄弟甚至認為安德羅尼卡殿下其實也是先知的信徒。”
“你相信這一點嗎?”托馬斯眼中充滿興趣地問道。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關心我們,他相信一個平等和公正的世界,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如果有機會,我很想見見這位神奇的專制君主。”
米哈伊爾笑道:“你會有機會的;和你閑聊的時間,我們已經到達塞薩洛尼基了。”
他指向遠處夜空中閃爍的燈光,托馬斯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個港口停泊著許多船只,無數船帆鱗次櫛比,遠處的一座宮殿在燈光的照耀下明亮而清晰,這是一座充滿奇跡的城市。
當托馬斯沉浸在米哈伊爾和伊薩對常勝軍生活的描述中,被塞薩洛尼基的宏偉所迷住,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和好奇時,他并不知道塞薩洛尼基城內所發生的事情即將在帝國內部引發一場政治風暴。
而在船首的萊昂塔里斯自然是沒有注意到船上的對話,他的注意力完全被一艘飄著威尼斯旗幟的小船所吸引。
這艘商船在黑夜間,借著碼頭和燈塔的燈火,以極快的速度揚帆、起錨、伸漿,然后全速劃出港口,以絲毫不珍惜船員的體力。
在兩艘船入港和出港交會的那一瞬間,萊昂塔里斯似乎在對面的船上看到了安德羅尼卡的身影。
不知是出了何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