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實至名歸
- 宋仁宗不想做暴君
- 且來花里
- 2990字
- 2024-10-23 16:32:27
按照趙禎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模擬器里的人物卡片,有著至少六個等級。
分別用灰、白、綠、藍、紫、橙六種顏色,來代表低劣、普通、優秀、精良、史詩和傳說六種品質。
所以,劉皇后目前就是“精良”,未來還有機會晉升為“史詩”的卡片,才會讓他如此眼饞。
這是因為,卡片品質高低最直觀的體現,是在人物各項能力的數值上。
比如,自己身邊那個小黃門,就只是一張灰卡。
除了學個舌、告個密,也干不成什么其他的事情了。
別說他現在的效忠對象是劉皇后,就算他想投靠過來,趙禎都懶得去【獲得】他的卡片。
至于……
自己周圍的內侍、宮女,都是劉皇后安插的眼線這件事。
趙禎當然早就知曉。
但是沒辦法。
連他本人都還住在坤寧殿的偏殿里,飲食起居都在劉皇后的眼皮子底下,哪樣能瞞得住?
好在還有資善堂,算是個小小的例外。
歷史上的資善堂建于大中祥符八年,最初為宋仁宗學習的場所,后來一直作為宋代皇子讀書之地。
如今,這個時間點也因為趙禎的天資聰穎而大大提前。
而走在他身后的周懷政,就身兼著資善堂都監之職,這里的日常事宜大多出自他的安排。
至于講官人選和授課內容,則是由趙禎的皇帝爹爹趙恒親自過問。
今日的楊億,也必是如此。
這可是位貨真價實的神童。
即便在盛產神童的北宋,也足夠耀眼。
他剛會說話就能背誦儒家經典,七歲屬文,十歲賦詩,十一歲時,天才的名聲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于是,楊億被送到開封,宋太宗連續三日召見,親自出題考察。
他接連寫了五篇文章,尚有余力,又即興作詩一首。
在場的大臣傳讀之后,都驚嘆不已,紛紛給宋太宗上了賀表。
楊億從此就成為了宋朝天下大治、文運昌隆的證據。
十九歲進士及第,歷經兩位君主,都是給皇帝編撰書籍、起草圣旨的近臣。
可就在這樣的職位上,他還敢拒絕起草冊立皇后的詔書。
本職工作,說不干,就不干。
四十歲的人了,還是這么任性……
這樣的人物,卡片品質至少得是“優秀”吧?
要是能攻略到手,我也就算有人可用了。
【思忖之間,你已經不知不自覺步入了資善堂內。】
【楊億也早已在此等候。】
【由于身為太子的你才五歲,此時的日講尚有些靈活變通之處。】
【除了翊善、贊讀、直講等職官十余人一同授課的情形,也有今日這樣的一對一教學。】
【你快步走近,先行師禮。】
【楊億見你謙遜有禮,“好感”和“忠誠”略有上升,馬上肅然回拜。】
【雖然早就互相聞名已久,但你們二人畢竟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都顯得有幾分拘謹。】
【還是你率先打破僵局,“有勞先生為我撰文,辛苦了。”】
【楊億連忙謙辭不敢:“份內之事,豈勞殿下掛心。”】
二人所說的,正是趙禎被立為皇太子時要用到的冊文。
楊億當仁不讓,親自執筆。
和劉皇后被冊封之時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重要的是,楊億可不只是御用文人這么簡單。
他年少成名,久在中樞,人脈極廣,在很多朝廷重臣的心里都有分量。
這樣的大臣,怎能不去結交?
【資善堂內,在你的一再堅持下,楊億只好接受賜座,坐了下來。】
【漢唐、宋初的日講,原本是師生皆坐。】
【不過,由于你出閣講學時過于年幼,坐下來身子夠不著桌案,只能“跋案而聽之”,講官便改“坐講”為“立講”。】
【這一站,就成了慣例。】
【所以,楊億今日再次坐講,實在是份不小的殊榮,令他心中頗為感動,對你的“好感”和“忠誠”再次提升。】
【他深吸口氣,平復一下心情,然后才正色道:“殿下,今日便由臣來講授詩詞之道。”】
【你微微頷首,打起了精神,“有勞先生教誨。”】
通常來講,給皇帝、皇子講課的內容,應以儒家經典為主,吟詩作對并不在其列。
可此時的情形卻大不相同。
九年前,大宋與北邊的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算是進入了和平時期。
武力沖突不再,雙方立刻轉入了文化領域的比拼。
本來,宋遼兩國皇帝的尊號都是八個字。
兩年前,為了體現文化上的優勢,大宋這邊率先開始加字數。
于是,趙恒變成了“崇文廣武感天尊道應真佑德上圣欽明仁孝”皇帝,整整十八個字。
遼國也不甘示弱,不到一個月后,他們皇帝的尊號就改成了“弘文宣武尊道至德崇仁廣孝聰睿昭圣神贊天輔”,比大宋又多出兩個字。
正是在這種氛圍里,歷史上的宋真宗趙恒花了大量的時間寫作詩文。
對親近大臣的賞賜,也經常是贈詩一首、贈文一篇。
就這么越寫越多,光是刻版印刷的就達到七百多卷。
這并不說明他熱愛文學創作,而是因為這個時期,文化制高點的爭奪,成了事關正統、事關興廢的頭等大事。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南唐后主李煜熱衷詞賦,是不務正業。
趙禎要是能寫一手漂亮的詩詞,那就是有道明君。
這個道理,趙恒在關心他學業時早已講過數次。
所以,畫面里的趙禎才對楊億所講的內容,聽得格外用心。
【講學結束后,你一邊吩咐內侍給楊億賜茶,一邊問道:“先生近日可有詩作?”。】
【楊億當即取過紙筆,揮毫寫就:】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
【“誰聞隴水回腸后,更聽巴猿拭袂時。”】
【“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
【“多情不待悲秋氣,只是傷春鬢已絲。”】
【為了迅速獲得楊億的認可,此時你可以:】
【一、稱贊這首詩音韻優美。】
【二、夸獎這首詩用典考究。】
【三、直言不懂,請楊億講解。】
【四、自己組織語言進行評價。】
掃了一遍眼前的四個選項,趙禎忍不住眉頭緊皺。
詩里的字都認識,讀起來也挺舒服。
隴水、巴猿、漢殿、魏宮……看得出來,應該都是在運用典故。
所以,前兩個選項都沒問題,只是有些流于表面。
選項三,優點是能展現出謙遜的品格,缺點是會略微有損自己神童的稱號。
總體說來,都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如果是在現實里,趙禎大概率會在這三個里面做出抉擇。
但是,換到推演之中,等于有了一次免費的試錯機會。
那當然要選第四個,搏一把。
問題是,怎么評價才能顯得自己有水平呢?
就在趙禎一點頭緒都沒有的時候,他突然注意到了詩的最后一句:
情,待,只是……
這好像,是在套一個公式: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的《錦瑟》!
想到這里,趙禎豁然開朗,果斷選了“四”。
【你輕聲吟誦了一遍詩句,開口說道:“先生這首詩,詞藻華美,韻律鏗鏘,頗有李商隱的詩風,我很喜歡。”】
【然后。】
【你就看到楊億瞪大了眼睛,差點失態。】
【要知道,太子讀書的主要功課畢竟還是儒家經典,用在詩詞的精力有限,以五歲的年紀,能背誦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就足夠了不起了。】
【居然對晦澀難懂的李商隱也如此熟悉,這是怎樣的博聞強識?】
【更何況,你看似隨意的一句評論,正好點明了楊億詩作的重要特征。】
【五歲的年紀,就能直截根源,說出他開創的詩歌流派“西昆體”最核心的風格要旨。】
【這讓楊億如何能不驚嘆?】
【不但當面對你大加贊賞,直到起身告退,離開資善堂的時候,他心里還在興奮不已:“什么叫神童?太子殿下就是我大宋第一神童!”】
【觸發隱藏鏈接:神童之間的羈絆。】
【使得楊億對你的“好感”和“忠誠”大幅提高,同時達到70。】
【可獲得楊億的人物卡片。】
【本次推演結束。】
太棒了!
一直躺在寢殿床上的趙禎,興奮地坐起身來。
不但獲得了卡片,還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竟然不是“優秀”,而是“精英”品質。
第一張藍卡,到手了。
———————————————
注1:即便登基之后,宋仁宗的生活起居還都在劉太后的身邊。《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居處不離章獻(章獻是劉太后的謚號)臥內”。
注2:楊億給趙禎撰寫封為太子的冊文:甲辰,立升王受益為皇太子,改名禎。……命秘書監楊億撰皇太子冊文。——《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二十八》
注3:宋、遼皇帝尊號比著加字數的記載,分別出自《宋史·本紀·卷八》《遼史·本紀·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