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韓澤上眼藥,賈瑀賞藏品
- 我在紅樓,吃瓜成帝
- 宋元333
- 2073字
- 2024-11-21 12:43:06
“據微臣所知,是這樣的?!?
當今站了起來,在書房內慢慢踱步,“你先去忙,京察事情怎么樣了?”
“回稟陛下,各地官員‘自陳疏’均已送達,吏部和都察院正在審核,打評等次?!?
猶豫了一會,韓澤低頭說道:“四品以上官員的‘自陳疏’,都在太上那邊,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哼!”房間內就韓澤一人,當今稍稍放松了戒心。
韓澤安慰的說道:“陛下,其實沒必要緊盯朝堂上這些一二品大員,他們左右不過是能掌控一條線上,數十人上百人而已?!?
“他們猶如無根之萍,陛下一道圣旨,就可讓他們引頸受戮,掀不起多大浪花。”
“微臣覺得,反而應該重視那些地方上的縣令、知府。”
“如果讓他們在一個地方經營許久,厚植根基,說不定會給陛下一個驚喜?!?
“而且,太上并不太重視這些小官職位,咱們要是拉攏一批,左都御史王進就可以出面,也不顯山漏水?!?
“請陛下恕罪,其實微臣就有那么一二賢才,想推薦給陛下?!?
當今對韓澤的建議比較滿意,也更在意他的坦誠。
半開玩笑似的說道:“你個老貨,收了人家多少銀子,在這說好話,能力不行的朕可不要。”
韓澤裝委屈道:“微臣為陛下,甘受這糖衣箭矢,陛下還責怪微臣!”
又說道:“他們的能力,微臣也了解過,做事干練、滴水不漏。”
“人雖貪了點,可最起碼每年可以為陛下籌得數萬兩銀子,也算是將功補過了,陛下您看?”
“哦?每年能有數萬兩銀子?”
“是的,陛下,其實咱們大順朝銀子肯定是不缺的,尤其是江南那片,富庶的讓人眼紅。
就看那些人愿不愿意為陛下分憂了?!?
“哼!”當今又暗哼一聲,他何嘗不知道,江南的銀子都進了萬壽宮。
“陛下,除了地方上,還有些幫派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比如漕幫、鹽幫等?!?
韓澤說到這,見當今臉上一股得意之色流于表面。
當今示意韓澤接著說,“陛下,臣聽聞漕幫上萬幫眾盤踞京城,幾乎無人敢管?!?
“如果陛下示之以恩,暗中將其頭目允以官職,必定獲得數萬精壯和每年數十萬錢財?!?
韓澤說到這,那是搔到當今的癢處了,只見當今“哈哈”大笑一聲。
“韓閣老,你能想到這,朕很欣慰,你是真心為朕考慮的?!?
“可惜,你說遲了一步!”當今故意停頓了一下。
韓澤哪還不知道他干什么,裝作很急的模樣,“???難道那漕幫已經另投他處?”
“陛下,這可不行,數萬精壯在運河沿線盤踞,萬一有失,漕糧進不了京城還是小事,那江南大營大軍秘密沿江而上!”
韓澤抬頭看到當今微笑不語,說話的聲音逐漸變小,“陛下?”
“哈哈,韓愛卿,是不是猜到了?”
韓澤苦澀的點了點頭:“陛下,微臣著實嚇的不輕,本來京營、禁軍、五城兵馬司,都沒咱們的人,我這剛想到有這么些精壯力量,沒想到陛下?!?
話也不說完,就是倒地一拜,“陛下真乃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先咱們做臣子的百步千步??!”
“韓愛卿,你又錯了!”
看著韓澤那老臉懵逼的樣子,當今輕笑,“誰說京營、禁軍、五城兵馬司沒咱們的人?”
“好了,這些你知道就行,否則后果你懂的!”
韓澤拜服道:“這樣,我就能理解那漕幫花家為何如此囂張,定是陛下命他們如此?!?
當今果然問道:“花家囂張?從何說起?”
韓澤將漕幫鐵索橫舟,榨取錢財,倒賣漕糧和京城童謠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這些已經慢慢在京內傳開了。
當今聽的得意之色漸消,什么叫“太康來了不用愁”,這花家到底撈了多少好處,關鍵是不給朕上繳。
揮手讓韓澤退下,當今連忙讓夏守忠派探子去查明漕幫的事情,順帶查下賈瑀。
而韓澤退下后,連忙聯系上賈瑀,將當今和他的對話匯報了一遍。
賈瑀這會正在赴宴,賺吃瓜點呢。
寧國府宴請小一輩的,其實主要還是請賈瑀,賈璉沒空,其他幾個都來了。
賈珍之妻尤氏和賈蓉之妻秦氏,早已在儀門等候。
王熙鳳和往常一樣,神采奕奕,下了馬車,就開玩笑似和尤氏說道:“這會兒這么規矩干嘛,之前我來,可都是進了儀門,才來接我。”
“我可不是來接你的,我是來接咱們的解元郎和寶玉的。”
尤氏和王熙鳳關系不錯,互相開了個玩笑,幾人就進了上房坐著。
秦可卿安排丫鬟自是上了好茶和瓜果糕點。
閑聊了幾句后,賈蓉過來請安作陪。
賈寶玉和他比較熟,問道:“怎么不見大哥哥,他不在家嗎?”
賈寶玉口中的大哥哥是賈家族長賈珍,賈敬之子,寧國府襲爵人,三等威烈將軍。
賈蓉雖年長,但輩份則是矮了他們一輩。
他們聊著天,賈瑀也不插話,拉著小黛玉,看著房內的陳設。
該說不說,寧府是真有底蘊啊,這屋內陳設,不是滅國戰役,肯定搜集不到這么多奇珍異寶。
很多東西都是傳家之物,不是你用錢可以買到的。
比如眼前這幅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全文九百余字,筆力剛健渾厚,開闊雄壯,布局充實,大氣磅礴書。
讓賈瑀和林黛玉欣賞了好一會兒。
又比屋內中央的大盂鼎,賈瑀剛好見過此鼎。
此鼎高102.1厘米,重153.5公斤,是西周周康王時期的重要青銅禮器。
鼎內鑄有銘文19行,共291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此鼎原被蘇州望族潘氏家族收藏,按照榮、寧兩公的脾氣,這潘氏家族估計是物理性質的沒了。
博古架上的瓷器,也多是前朝官窯精品,成化以后居多,色彩炫麗、紋飾紛繁復雜,他們的口味比較重。
王熙鳳見他倆對著一個物件看半天,不由嘲笑道:“你們好了,請你們來吃飯,對著個死物件看,有什么意思?!?
“你們要是喜歡,讓珍大哥送你們就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