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采購
- 趕山:我靠分身狩獵萬物
- 夏天狂喝北冰洋
- 2132字
- 2024-10-26 22:45:36
糧站什么時候都熱鬧,月初月末永遠不缺排隊換糧食的人。
雖然各個機關單位、工廠都開設了食堂,大部分普通人家還是會選擇自己開火做飯。
一斤糧票能買一斤大米,蒸出兩斤大米飯是沒問題的。
在食堂吃,一斤糧票才能換出一斤米飯,更多的時候一斤糧票還要折成二兩細糧飯票和八兩粗糧飯票。
除了單身漢。
沒有人會天天這樣大手大腳的過日子。
在糧站排隊耽誤了大半天,排到宋昭時,細糧已經開始限量供應了。
他換到的糧票只用出去一半不到,花兩塊三毛四,買到六斤米和八斤面。
把借來裝糧食的口袋放進筐里,又抱起黑貓分身擱在袋子上看著,宋昭轉身大步走向供銷社。
好在糧站和供銷社離得很近,都在一條街。
宋昭三步并作兩步,走進供銷社的屋子里。
供銷社所有的貨柜靠在墻上,和來買東西的客人隔著一張寬大的玻璃柜臺。
售貨員就站在柜臺后聊天、打算盤,總之不會主動招呼人。
宋昭自顧自的轉了一圈兒,把能換到的票全用了出去。
這個年代,即使供銷社里供應的物資也不豐富。
火柴要等到下月初才有貨,一塊錢買了黃桃罐頭和一塊肥皂,又花了六塊七毛八扯了六尺藍布,宋昭頗為遺憾的走出供銷社的院子。
有錢花不出去啊!
他今天換到的票還是太少了。
尤其是最想換的布票,連一丈布都沒換到。
布票是這個時候少數會發給農民的票證。每家每年按人頭發放,一個人能領到一丈二的布票,勉強能給成人做上一套衣服。
宋家今年只有他因為要去外地讀書,才做了新衣服,剩下的布票全被宋母換成了粗糧。
姐姐她們穿的都是前年的舊衣服,縫了又縫。
本想著出來一趟,能換足給一家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的布料。
結果連一身衣服都沒攢出來。
幸好換來了一張自行車票,不然他簡直是白折騰一天。
從供銷社出來直奔公社的百貨商店,花了一百八十三塊,在一片羨慕的目光中,宋昭騎走了百貨商店中唯一一輛永久牌自行車。
有了自行車,回家的耗費的時間少了一半,天剛擦黑,宋昭就騎著車進了屯子。
這時候,生產隊已經下工,家家戶戶都飄著飯香。
當然。
數他家的最香。
剛騎到家附近,宋昭就看見隔壁的王二愣子在兩家門前溜達著。
兩人四目相對,不等王二愣子開口,宋昭騎進院子,直接鎖上了家里的大門,把自行車推進了堂屋里。
一進屋,宋母看見車,驚的直接從炕上站起來:“哪來的自行車!”
“以后就是咱家的自行車了,我用兩只狍子肉跟人換的。”他把向姑父借錢的事兒略去不提,簡單講了一下買車的經過。
“兩只狍子就換了?”宋母疑惑的看著他,隱隱約約覺得宋昭有事兒瞞著自己。
宋昭仗著宋母不清楚自行車具體的價格,給宋春蘭使了個眼色,隨口說道:“那人看我姑父的面子,便宜賣我的。”
“我還買了罐頭和糧食回來。”他掏出黃桃罐頭打開,轉移宋母的注意力。
宋昭用筷子叉出一塊黃桃,遞到宋母嘴邊,她立刻移開臉:“媽不吃,媽不愛吃甜的,你們姐倆留著吃吧。”
“既然人家沖你姑父的面子,那你可不能給他丟人,趕緊把狍子打了送過去。”
“嗯,到時候我多打幾只狍子,給咱家一人做上一床新被子。”宋昭應下來,強行把黃桃喂給宋母。
“你這孩子...”宋母心里一暖,正是感動的時候,卻翻到筐底的細糧,語氣瞬間變了:“你這個敗家子兒,怎么全換的白面。”
“全換成雜糧能多一半!”宋母望著眼前潔白細膩的富強粉,心痛的要命。
“媽,往后咱家肯定能過上頓頓吃細糧的日子,甭舍不得這點兒面粉。”宋昭安慰道。
“不光是糧食,明年開春,我肯定讓咱家蓋上三間大瓦房。”
“別的不說,院墻咱就得壘兩米高的。”宋昭厭惡的瞥了一眼扒在墻頭往里瞅的王二愣子,堅定說道。
對于這些有事沒事兒都要來湊熱鬧的鄰居,他一點兒好感也沒有,等到開春能動工,他第一時間就要改造下自家房子。
“哼,凈說大話了,只要你和你姐能平平安安的,我就知足了。”宋母柔聲說道。
他們一家人在屋里吃飯聊天,急壞了墻外的王二愣子。
只撞見了自行車的影子。
王二愣子心里跟有貓爪子在撓似的。
這宋家,能掏出百十來塊買自行車?
怎么可能?
見宋昭久久不出屋,他直接沖院里喊道:“小昭,你哪兒來的自行車。”
連喊了三遍,宋母皺著眉頭說道:“你出去看看吧,老叫他這么喊,一會兒又把人都招來了。”
“我去把他轟走。”宋昭撂下筷子出去。
王二愣子看見他,眼睛一亮,打聽道:“你這自行車?”
“我姑父送我的考上京大的禮物,怎么了?”宋昭面無表情說道。
除了皮毛或是熊膽這樣能換外匯的珍品在供銷社的收購范圍內,能光明正大賣到收購站,剩下的獵物想交易出去,多半游走在黑白邊緣。
宋昭不會主動把把柄送到人家手上,搬出吳建設來搪塞。
車騎回家,早晚要被這群人打聽一圈兒,讓王二愣子傳出去,還省得他去應付。
“新的?就白給你了?”
“嗯。”
“奧,這樣啊,挺好,你大姑父是真大方。”王二愣子咬著牙,數起一個大拇指。
“我還以為你有路子能賣...”他裝作不經意的說道。
“打住,你也是老獵人了,我打的獾子能換多少錢你心里清楚。”
宋昭一本正經的說道:“這哪夠一輛自行車錢?”
“這倒也是。”王二愣子在心里算了又算,相信了宋昭的說法。
他一步三回頭的走回家,在心里埋怨著吳建設。
掙錢給外人花!
真能擱楞人!
院墻內,宋昭把他對付走,回到了自己炕上,盤算著明天去河坡掏獾子的計劃。
秋收后,大隊會按人頭分口糧,他一年沒上工,宋母兩人賺的工分不夠三口人分下來的糧食,就要當眾給大隊打欠條。
這對臉皮薄的宋母來說,是一場酷刑。
今年,宋昭肯定不會再讓她遭這份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