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投桃報李 (二合一)
- 趕山:我靠分身狩獵萬物
- 夏天狂喝北冰洋
- 4013字
- 2024-11-22 23:58:17
柞樹下。
附近幾個班組的工人知道熊瞎子死后需要盡快取膽,離的近的工人扯開嗓子,熱心腸的給宋昭指揮路線,讓他安全繞過老樹坐殿的范圍,來到熊瞎子的尸體前。
這段時間。
宋昭在眾人的科普下也得知了老樹坐殿的兇險。
關(guān)系到數(shù)十名工人的安全。
他顧不上取膽,防備著濃郁的血腥味招來狼群,仔細地將附近被鮮血浸透,散發(fā)著刺鼻腥味的積雪和熊瞎子野兔一齊運到遠處。
掃清周圍的安全隱患,這才掏出侵刀剖開熊瞎子,捧出一顆菜膽。
熊膽有些干癟,估摸著也能換個二三百塊,把熊膽收到鹿皮衣的口袋中,宋昭折返到開槍的位置,爬到樹上幫他們警戒四周。
馬進步的目光牢牢地鎖定在遠處的那道身影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本來他看到宋昭過來還不著急開膛,反而在那鏟雪,想起徐炮說他進山?jīng)]多久,還想提醒他趕緊摘膽呢。
等看清宋昭鏟的都是沾了血的積雪,也反應過來。
這小子年紀輕輕的,是真沉得住氣啊,做事沉穩(wěn)細致,怪不得能練出這一手準的離譜的快槍。
上次在小爬子山上他還覺得徐炮過分看重宋昭,現(xiàn)在,馬進步搖搖頭,一臉感慨,發(fā)現(xiàn)連他自己都不知不覺的開始佩服這小子了。
“小昭兒,天兒冷,你下來歸攏個火堆吧,老在樹上哪兒抗得住!”馬進步關(guān)切的大喊了一聲,轉(zhuǎn)過頭問徐二寶,“他上山時候帶火柴了吧?
……
天一點點黑下來,氣溫驟降。
工人們個個眉毛上掛滿白霜,都冷的不想說話,林中一片寂靜,只有枯枝燃燒時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
林場來接人拖拉機早就等在五里地,所有人苦苦等待著起風,枯坐了幾個小時。
晚上七點鐘,感受著風向,木把頭興奮的高喊道:“下山倒,下山倒!快滅火!”
雪堆蓋在火焰上發(fā)出的嘶嘶聲,老樹倒塌時樹杈劃過周邊大樹時的摩擦聲,現(xiàn)場亂做一團。
最終老樹平穩(wěn)的倒下。
僅僅有幾個工人在躲避時刮到其他樹的杈子上劃破了衣服。
無人傷亡,把頭熱情的將宋昭拉上拖拉機,吩咐人幫他搬熊:“小伙子,今年你可是幫了我們大忙了。”
今天要是讓這頭該死的熊闖進來,出了事故,那他們林場今年就別想安穩(wěn)過年了。
安全員沒有及時打死的熊,被一個外人打死了,把頭很自然的揭過他私自進入林場的事,拉著他千恩萬謝。
“以后有用的上的地方,直接招呼咱們!”把頭說到最后順嘴說道,隨后撓撓頭,想找補兩句又不知道該說啥。
人家看上去挺斯文一小伙子,能用他們幫什么忙?
林道上,怕眾人凍出個好歹,拖拉機司機不敢耽誤,盡力開到最快,回到山下。
工人們暖和過來,紛紛跑到徐二寶他們這邊,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遞過來一根煙。
“二寶子,這熊肉我就不分了,咱們差點惹出大事兒,我的那份也留給小宋吧。”他有些自責的搓了搓臉。
其實林場的福利待遇很好,他們這些正式工人是真心不缺肉吃。
今天下午看見那熊他后悔了。
要是他們不多圖這一口肉,早通知人來,也不至于鬧得這么兇險。
幸虧二寶帶來的小伙子靠譜…
下午扯著嗓子聊了半天,宋昭知道他和徐二寶是一個班組的,接過煙夾在耳朵上:“王大哥,順手的事兒,我也拿了膽,咱都別說那外道話了。”
誰也不樂意碰上老樹坐殿。
林場這些勤懇的工人也是遭了一回無妄之災,宋昭看出他的愧疚,安慰了半天。
徐二寶看宋昭給他使眼色,立馬擺擺手:“行了王哥,天不早了,我得給小昭送回去,你幫著把肉分了吧。”
他砍下熊的右前掌拎著,一直送到柳條屯口,把熊掌塞給宋昭:“小昭,啥也不多說了,我住的離長明不遠,有工夫咱一塊待著。”
兩人在屯口分別,徐二寶回到榆樹屯,他第一次主動跑到徐長明家里,捏著鼻子把人叫到自個家里。
“老六,你跟柳條屯的宋昭熟不?”他把三言兩語把今天的事兒講了一遍,“你說,我這準備點兒啥玩意兒合適?”
徐二寶覺得人家雖然啥也不要,但自個不能一點兒表示沒有,總得有個態(tài)度,所以過來找徐長明當參謀。
徐長明盤著腿坐在炕上磕毛嗑,渾不在意的說:“你還會干啥,你幫他砍樹去唄!”
“今天我回我媽那兒吃飯,正好張隊長過來打牌,說他們柳條屯大冬天的窮折騰,要上山砍樹玩。”
見徐二寶疑惑的眼神,徐長明撇撇嘴:“我也不知道要干啥奧,他們老頭子說話我沒仔細聽,就是聽說小昭要當他們屯子副業(yè)隊長我才問了一嘴。”
“公社已經(jīng)批了他們的申請,就這一半天就要上山了,反正你要尋思著幫忙就過去瞅兩眼唄。”
“再說,小昭明年打算蓋房呢,你給他多預備點兒好木頭應該也用得上。”徐長明忽然想起上回宋昭拉魚換洋灰,補充道。
聽他說完,徐二寶找到切入點,很興奮,大手拍在徐長明的肩膀上:“沒白找你啊。”
他是班組里的油鋸手,一個伐木的班組里只有一個油鋸手,負責判斷樹倒方向等等比較重要的工作。
柳條屯這群人肯定是要到深山砍樹的,有宋昭在不用擔心遇到野獸。
反而是砍樹時候更危險一些,一般的屯民上山撿柴火也是整點兒倒木、樹皮子拉回去,卻不一定能處理砍樹時候出現(xiàn)的意外。
有個經(jīng)驗豐富的油鋸手在旁邊幫忙穩(wěn)妥點,徐二寶有了用武之地,搶過毛嗑,在心里盤算著換班后帶人過去幫忙。
另一邊,宋昭推著自行車走到家門口。
齊志高從對門竄出來。
本來他下午從公社回來就跑來宋家了。
沒想到天黑了宋昭還沒回來,宋家就人家母女倆,他也不好多待,只好先到對門來等他。
齊志高語氣很急切:“小昭,你可算回來了,公社批的樹還不夠咱們要的一半呢,你說這可咋整?”
宋昭招呼著齊志高進屋,將在林場處理好的熊膽掛起來,一邊吃著晚飯,一邊聽他敘述審批的整個過程。
今天上午。
齊志高滿心歡喜的找到了革委會主抓經(jīng)濟的李副主任。
過去的兩年里,林城公社都是很扶持底下各個生產(chǎn)隊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大搞副業(yè)的。
像柳條屯生產(chǎn)隊這樣的頑石都肯開始抓副業(yè),李主任放下手頭的工作,還特意派人把公社處理其他工作的幾個生產(chǎn)隊長一起叫過來學習。
見到齊志高還帶了計劃書來,李主任第一時間看完了。
計劃書把成本銷路等等有條不紊、無巨細的全羅列的一清二楚。
尤其是養(yǎng)殖的難點,公社其他生產(chǎn)隊就有養(yǎng)殖木耳的,李主任清晰的記得去年就是倒在了菌種不穩(wěn)定上。
就像種糧食要留足糧種。
人工養(yǎng)殖木耳,關(guān)鍵是種木耳的菌種得靠譜兒。
從山上砍下來的樹段相當于種地時候的黑土,光土地肥沃不管用,種子也得給力。
木耳的菌種難伺候,和一般的糧種不一樣,老農(nóng)民很難通過自己積攢下來的經(jīng)驗篩選。
“供銷社提供的菌種好像還真不是同一批…”李主任回憶道,“這個用相同菌種的條子我批了,回頭找上邊的機構(gòu)給你們打聽著。”
李主任看完就當即就同意給柳條屯批貸款的條子和買菌種的介紹信。
公社這些年都在組織給各隊的生產(chǎn)隊長掃盲,加強他們學習。
但先不說計劃書的內(nèi)容咋樣,光這字跡就不是是齊志高這個半路出家的大老粗能做出來的。
李主任樂呵呵的問道:“老齊,你們柳條屯還真是臥虎藏龍啊,為什么沒把寫計劃書的人帶來公社讓我瞧一瞧。”
齊志高正要解釋,被李主任派人找來的幾個生產(chǎn)隊隊長也都到了。
除了馬家堡的隊長,他們那一片山坳里的幾個隊長全都到齊,還有兩個西邊的生產(chǎn)隊長。
“吳隊長,你們屯子原來也養(yǎng)過木耳,你先給齊隊長介紹一下經(jīng)驗。”李主任先點了一個穿著黑棉襖的光頭做匯報。
“嗯..我們屯子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了三年的木耳了。”現(xiàn)在都是追求合作的時候,吳隊長沒有藏私,噼里啪啦的分享了他們的經(jīng)驗,“總而言之,雖然去年收獲慘淡,但我們今年特意準備了大棚,相信明年的成果一定差不了。”
李主任也講了柳條屯準備到農(nóng)科所買菌種的計劃。
“對!我們屯子也總有人說這事兒,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菌種的問題。”吳隊長興奮要過計劃書查看,邊看邊說,“只是沒想到要去農(nóng)科所....”
“等你們屯子養(yǎng)上木耳,可以多來我們隊,咱們一起交流一下!”
快速翻閱完計劃書,吳隊長意猶未盡,打量著齊志高,見他一臉憨厚,沒憋住問道:“齊隊長能講講寫計劃書的人...”
他把話題帶回來,李主任也饒有興致的盯著他。
“這是我們屯子一個大學生想到的,我估摸著是在學校看的吧。”齊志高硬著頭皮解釋。
“你們屯子的大學生?”李主任疑惑的反問,“那不是在學校呢嘛?”
現(xiàn)在的大學生還是稀罕玩意兒。
去年公社送走了兩批大學生,本地土生土長的娃娃沒幾個.
李主任當時還去火車站送過他們,依稀記得柳條屯的那個大學生是正經(jīng)的應屆生,年紀很小。
齊志高快速解釋完原因,小心翼翼的說道:“小昭是很負責任的人,肯定會全程盯著副業(yè)隊,不會突然跑回學校去。”
雖然計劃書寫的不錯,李主任聽到宋昭的年紀,平添了一份擔憂。
在聽到齊志高打算任用他當副業(yè)隊長主持工作后,心中的天平慢慢傾斜向不看好的方向。
他默默的聽著齊志高解釋,尋思著條子還沒正式給出去,想要找個機會反悔。
不過這個時候王家屯的王隊長和吳隊長看完計劃書都是一頓贊揚。
剛剛還給齊志高承諾了要撥貸款的事情。
李主任就沒再這上面卡人:“既然你們都看出菌種的問題,重點就放在提升質(zhì)量,先掌握好經(jīng)驗再擴大規(guī)模,第一批可以少準備些樹段....”
一頓繞下來。
李主任只批了五十顆樹,椴樹和柞樹對半。
宋昭計劃書里申請了一百五十課樹,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坐在宋家堂屋的炕上。
齊志高低著頭:“小昭,你說這可咋整?”
為了把屯子里的副業(yè)隊鼓搗起來。
他沒少答應宋昭的條件,不光是副業(yè)隊長,還免了他打獵該交給隊里的一份收益,圖的就是小昭能出主意。
宋昭先是問清公社批了多少貸款。
他寫計劃書的時候就很謹慎,上報的樹修修剪剪,最多能采伐 100立方米合格的樹段。
結(jié)果公社只給了三分之一。
五十顆樹砍出來的樹段遠遠不夠用。
如果能一直順利養(yǎng)成還好,一旦部菌種出了問題減產(chǎn),那剩下的利潤分到每戶上,也就比現(xiàn)在光種地多個幾塊錢。
“菌種的話,咱們可以從你提到的吳隊長哪里購買一些。”
公社給批了五百元貸款。
養(yǎng)殖木耳開銷的大頭就是購買菌種,算下來,他們花費二百元左右完全可以撐起前期的項目。
比養(yǎng)羊花費少了十倍左右,所以宋昭才會選擇先搞木耳試一試。
“等春天出了第一批木耳,拿出成果來再去公社找李主任追加投資。”
農(nóng)科所的菌種穩(wěn)定性肯定要比生產(chǎn)隊里留下的更好。
但是他們預算低,只能從菌種上削減一部分了。
宋昭當機立斷,更改了計劃,“貸款的錢留一批買木頭,今天我剛從林場回來,樹的話,我去林場那邊想想辦法,咱們肯定能湊齊。”
看來...
還真得麻煩一下木把頭。
“那咱們明天就在屯子里開會。”齊志高吃了定心丸,堅定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