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鎮遏使
- 大唐:我一個貪官懂點科學怎么了
- 小二拿筆
- 2135字
- 2025-03-18 00:01:00
秦淮的‘異想天開’把李翛二人逗樂了,茶都噴了出來。
他兩萬,我兩千,讓他改成我的分支?
秦淮沒有理會二人的嘲笑,一本正經的念起了一段話:
“元和十四年春,圣人詔,諸道外鎮兵并令刺史統轄。”
秦淮念的這句話,李翛他們自然能夠聽懂。
這是他們今年年初收到的憲宗詔令。
圣人要求,各道外鎮的軍隊都由刺史統轄。
李翛身為浙西道觀察使兼任刺史,按照詔令要求,以后鎮海軍也歸他節制。
可是實際情況是人家張子良壓根就不理他。
既不聽調,也不聽宣。
李翛聽到秦淮重新提起這個詔令,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說道:
“鎮海軍張子良兩萬人,我這里只有兩千人,我如何能節制他?”
“使君,不需要您真的節制他,如果軟的他們不答應,你直接下軍令,宣布他們改名為鎮海軍西路軍就行。”
雖然我節制不了你,改個名字總可以吧。
“可是這樣,有什么用呢?”
“這樣您的兩千牙親軍就是正兒八經的鎮海軍,您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擴軍了。”
“要是惹惱了張子良,他派人打過來怎么辦?”張堅在一旁伺機問道。
“這可是謀逆,他敢嗎?使君做事,全憑圣人詔令,天然占理。況且,張子良的兩萬軍也就是比我們厲害而已,周邊的節度使哪個他也不敢惹。”
秦淮對自己的判斷非常自信,繼續說道:
“若是張子良小范圍襲擾我們,正好給了使君擴軍備戰的理由,若是敢興兵來犯、不死不休,使君只要能夠保證跑回長安即可,自會有討伐詔令等著他。”
“可是如此一來,我就徹底丟了浙西道了。”
李翛抱怨了一句,忙活了一大圈,還是丟了浙西道。
“可是張子良也成了叛臣,下場未必能好到哪里去。”
見李翛還沒下定決心,秦淮又說道:
“使君,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您與敵人,已是狹路相逢,唯有‘舍得一身剮’的勇氣,才能逼得對方讓步。”
“否則一退再退,最后只會無路可退,死路一條。”
李翛想要獲得喘息之機,必須拿出魚死網破的態度,才能逼得張子良認清現實,答應給他牙親軍正名的要求。
這是今天秦淮對李翛最后的勸誡。
李翛要是聽了,這事就還有緩兒。
要是不聽,秦淮估摸著自己得去造六分儀了,大唐他估計是不好待了。
...
三人低頭呷茶,久久不言。
敲門聲響起,邱大偉把打磨后的鐵鑄鼎送了進來。
“秦淮,這個鼎真不錯,我可就收下了。”李翛把玩著這個一尺見方的小鼎,頗有些愛不釋手。
“大關煉鐵場,在你的調教下,確實別出心裁,當得一個奇字。”張堅也是及時送上助攻。
“秦淮,你竭心盡力為我謀事,倒是我疏忽,一直未曾顧及你的訴求,今日難得聚這么久,有什么想法,說與某聽聽。”
聽到這里,秦淮心里長舒了一口氣。
本來今天的目的就是借助視察的好效果,求得他想要的東西。
結果后面的談話,被他搞得過于沉重了些。
他剛剛一番奏議,一連提了浙西道敏感詞的李锜、謀逆之說、與鎮海軍撕破臉三件事,單獨拎出來哪一件,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三個人確實都需要緩一緩。
“幸好你發問了,我還正愁找不到時機開口呢。”
上級有賞賜,秦淮就不能再當成同儕議事那般隨意。
他站起身,鄭重行禮:
“感念使君掛礙,為您謀事乃是下官職責所在,不敢提什么訴求。”
“只是剛剛您也看到了,我大關的薄弱之處便是巡防,大關現在處于風口浪尖,既是使君強兵備戰的基礎,更是歹人覬覦的目標。”
“所以,下官斗膽,向您討一個軍職。”
秦淮的訴求合乎情理,最關鍵的是,他是站在‘為使君謀’的立場上提出的。
“哦?是什么軍職?若是致果校尉什么的,可對不起你的功勞。”
秦淮頓了一下,肅容道:
“鎮遏使。”
秦淮本來想要的職位是團練使,這個職位是軍政結合,屬于是地方自衛體系的常設職務,多由行政長官兼任,比如李翛,同時也是潤州的團練使,只不過縣一般是沒有這個職位的。
秦淮最開始覺得這個職位主要是民兵自衛性質的,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沒那么敏感,成功率會比較高。
可是話到了嘴邊,秦淮卻是改了口,索要了鎮遏使的職務。
所謂鎮遏使,是指為應對地方叛亂或外患,在軍事要地或邊境地區臨時設置鎮遏使,負責彈壓動亂、鎮守要害。
具有非常明確的軍事鎮壓屬性,獨立性強、自主權大,甚至可自行募兵、征稅。
算得上一個小型的軍事專權組織。
秦淮也是真敢想,職務本身沒什么,關鍵是背后代表的涵義。
這是相當于讓李翛直接賦予大關煉鐵場‘軍事重鎮’的屬性。
打個簡單比方,如此一來,大關就不屬于行政官可以管轄的了。
哪怕有一天丹徒換了縣令,也跟大關煉鐵場沒有絲毫關系。
大關煉鐵場從此只有一個話事人,就是大關鎮遏使。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秦淮此舉,打的是‘求其上者得其中’的算盤。
...
議事廳出奇的安靜。
這一次,就連一直在旁幫腔的張堅,也是沒有說話,甚至沒有任何表情,生怕李翛產生什么屬下‘勾結’的誤會。
幫你惡心一下張佑沒問題。
幫你討要鎮遏使,那我是嫌活得不夠長了。
秦淮也是略有些緊張。
這一步,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為了達成今天的目的,他鋪墊了非常久的‘忠于李翛’的人設,這次全力做好‘視察’的接待工作,也是在鋪墊‘大關煉鐵場’對于浙西、對于他李翛的重要性。
人是忠誠的。
大關是重要的。
讓忠誠的人去重要的地方任職,是牢固不破的用人定律,千古不變。
如果秦淮此次求職沒有成功,那不是定律錯了,而是他苦心經營的人設并未獲得認可。
李翛沉吟良久,坐正了身子,緩緩道:
“張堅,如今形勢危急,當行非常之法,你回去便擬章程:”
“從今日起,大關成為潤州重鎮,由秦淮擔任首任鎮遏使。”
秦淮聽罷,激動異常。
成功了?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