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鐵場
- 大唐:我一個貪官懂點科學怎么了
- 小二拿筆
- 2566字
- 2025-02-22 00:01:00
周齊看著秦淮,像是看到了什么稀罕物件一樣,似乎是在說:
嗬,你個小貪官,什么時候學會忽悠了?我看你怎么‘瞎編’。
秦淮裝作沒看到周齊戲謔的眼光,一本正經地說道:
“莊園!”
聽到這個詞匯,周齊眼睛一縮,眉頭瞬間皺了起來,收斂看笑話的神情,嚴肅看向秦淮。
在這個時期,隨著大土地私有制的迅猛發展,莊園經濟日趨發達,此時已經成為了唐朝經濟的主流,達到了高峰。
尤其是安史之亂后,均田制既壞,土地兼并再無限制,官僚地主侵奪土地,設置莊園者,比比皆是。
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
唐代的莊園,依土地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大致分為皇室莊園、官府莊園、官僚地主莊園和寺院莊園。
這里是浙西道,離長安甚遠,秦淮提到的莊園,自然是官府莊園和官僚地主莊園,簡稱莊官。
他之前來跑過好幾次,都是為了以丹徒縣官府的名義修建一處別墅莊園。
這也是官府莊園修建的慣例,以官營之名修建,但是選址都是在主官的土地內,實際的使用自然也是主官自己。
營建費用是這位周御史和他的縣府各出一半,待莊園修建好以后,以莊園為中心,將周邊的土地進行農業和手工業開發,就形成了一個‘經濟區’,潤州府不僅占據一半的盈利,還可以收取‘莊稅’。
即使主官離任或者調任,不管是購回另一半莊園還是出售土地,都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
“哦?難道秦縣令也精通莊園一事?”
“不甚了解。”
“那為何提起?”
“我雖不懂莊園營建,但我知道,修建莊官需向周御史報批,您應允后,才能下發銀錢。”
“蒙使君器重,我自是不能濫用職權,一切皆需秉公辦理。”
周齊以為秦淮還是想要他手里的審批權,不慌不忙打了一句官腔。
“周御史,您誤會了,我此番前來不是為了丹徒營建莊園。我是想問,現在您的手里,至少還有二十幾處大的莊園待批待建吧。”
“不錯,不過你也知道,使君已經讓我準備更多物資以資長安和升州。現在銀錢緊張,我也不瞞你,這些待批的莊園有一半是要被砍掉的。”
“那想必周御史也聽說了大關煉鐵場的事情,兩月之后,我便每個月產出五千斤生鐵,以供使君周轉,以周御史高超的營運手段,那些生鐵必是送到您這里對吧。”
周齊點了點頭,沒有作聲。
昨天使君已經把五千斤生鐵一事交予了他,讓他提前籌謀。
“周御史經營甚廣,可曾想過,將生鐵與莊園營建結合在一起?”
周齊饒有興致地看著秦淮,并沒有什么意外的神情,而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莊園營建鐵器需求巨大,且需要跨州采購,想必,是一樁非常不菲的花費。”
“周御史可有想過,自己搞一個打鐵場,專門打造莊園營建所需鐵器?”
周齊沉吟說道:
“不錯,我最初是有這個打算,怎奈生鐵不夠用。”
聽到這里,秦淮嘿嘿一笑,似乎早有所料。
刺史李翛如今被人設局,除了自己給他出的平衡之術以外,他肯定迫不及待想要擴充自己的勢力,所以這五千斤生鐵,毫無疑問會被用作軍械。
“小弟不才,愿意再奉上五千斤生鐵,與御史同做打鐵這勾當。”
周齊聞言,頃刻坐正了身子,盯著秦淮的臉,見其不似作假,嚴肅說道:
“秦縣令既然有這般能力,為何不去找使君,私下找我勾兌,是要陷周某于不忠不義嗎?”
說到最后,周齊臉上已顯怒容,聲音也逐漸冷厲。
秦淮卻是不慌不忙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說道:
“御史莫要生氣,我一心完成圣人詔令,怎敢欺瞞使君。先前所報五千斤,已然是竭盡我丹徒縣全力。”
秦淮說完,見周齊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隨即說道:
“御史可知,每冶煉一斤生鐵,僅是燃料,就需要木炭七斤,七炭才生一鐵,我現在根本沒有這么多的木炭。”
周齊眼睛一亮,心思急轉,立刻就領悟了秦淮的意思。
早先的五千斤生鐵已然入了使君的耳,自然算是在臺面之上。
只要周齊他自己再投入一些木炭,擴大產能,那么多產出的生鐵就不算欺瞞使君,反而可以說是為君分憂,大功一件了。
“怎么樣,現在御史想跟我談談這打鐵場的勾當嗎?”
說完,秦淮笑吟吟看向周齊。
周齊也是個玲瓏人,聽罷秦淮所說,剛剛還是怒容的臉上立刻堆起了和善笑臉,趕緊命人續了熱茶,親切地改了稱呼:
“秦兄果如傳言所說,真乃有才之士,周某愿聞其詳。”
“很簡單,以你我二人名義成立打鐵場。每月之初,周兄送我大關木炭三萬五千斤,我自會投桃報李,送去生鐵五千斤到打鐵場,除去木炭、牙人等各種投入后,你我均分其利。如何?”
周齊聽到秦淮的方案,沒有立即回話,而是閉目凝思,手指不停地輕敲桌面。
秦淮知道,周齊正在算賬。
而他對此毫無擔心,因為這筆賬,他早就算過了。
如今的木炭價格,一斤木炭三文錢,三萬五千斤差不多一百貫,而耗鐵一斤的鋤頭價格就要六十文,鐵釘的單價還要更高,五千斤生鐵的產出估算也有三百多貫。
每個月可以盈利兩百貫,五五分賬之后就是一百貫。
一百貫聽起來不是很多,也就一個縣令一年的俸祿。
但是這可是實打實的銅錢,而不是祿米、絹帛充斥組成的俸祿可比的。
從要支出幾百貫購買鐵器到每月凈賺一百貫,這其中的差距,周齊很難不心動。
秦淮先前跟周齊說給他送錢,倒也是真心話。
而且,這也是秦淮深思熟慮后想出的辦法。
他不是沒有想過自己弄一個打鐵場,自己鍛造鐵器售賣,那樣當然可以賺的更多。
只是他實在沒有信心保護好利潤如此豐厚的產業。
獻出五千斤給刺史只能算是允許他煉鐵的敲門磚。
一旦秦淮產出更多的鐵,被刺史發現有故意欺瞞之舉,那就不是五千斤的事情了,很可能整個產業都會被刺史奪去。
所以他今日再次拋出五千斤生鐵,通過周齊這個‘八面玲瓏魚’的手段,借用他的名義以及莊官的便利,分出一半收益,打通整個浙西道的官鐵營運。
站在刺史李翛的角度看,大關煉鐵場每月產鐵一萬斤,五千斤白送給他,剩下的五千斤再送一半利益給他,四取其三。
而秦淮,不僅要使出全力煉鐵,而得利也只是四分之一,這錢還要負責大關的運轉。
如此一來,秦淮的身份,就從一個普通縣令變成了他李翛的‘聚財童子’。
周齊心思電轉之下,瞬間就想通了這里面的門道。
不僅感慨,秦淮這家伙思慮確非常人。
從刺史到他再到浙西道官場,每一個環節秦淮都考慮到了。
“秦兄,你邀我所謀之事并非難事,何故送我如此大禮?”
周齊不置可否,試探性地問道。
“周兄莫要謙虛,打鐵場的營運涉及場地建設、牙人招募、售賣等諸多環節,怎會易取?我后續會將大部分精力用于煉鐵之事上,實在沒有能力再勾當此事,還請周兄莫要推脫。”
秦淮說到這里,見周齊很是受用,繼續補充道:
“當然,確有一事,還希望周兄能行個方便。”
“何事?”
“改址濟安橋,上移五里。”
“哦?那是哪里?”
秦淮嘿嘿一笑,狡黠說道:
“大關煉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