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夜雨
- 大明響馬
- 一語不語
- 3242字
- 2024-11-22 21:23:20
入夜。
湖廣之地一場再普通不過的雨,從天而降。
暴雨傾盆中,樹林中除了雨點嘩嘩落地的聲音,再聽不到其它聲響。
看似尋常的夜,沒有響炮作為呼應聯絡的暗號,沒有傳令哨騎的馳騁奔走,義軍各路兵馬,早有默契得到召喚一般,從不同的方向,往官軍的營地聚攏而來。
“軍門大人,賊寇有異動!”
彭澤本已布置好當夜的巡防,并且準備在雨停之后,派神周領兵突襲麻城,打算在天亮之前就把麻城打下來,進占城內。
卻是外面的雨還正越下越大,這邊就傳來賊寇發起主動攻擊的戰報。
彭澤喝令道:“傳咸寧伯來見!”
他說話時,人也走到帳簾前,將簾子掀開,卻見到營地內黑燈瞎火一片。
暴雨傾盆中,營地內的營火全都熄滅,只有一些勉強立在那的防風雨油燈,卻也不時熄滅,還有人在冒雨試圖將滅了的燈點亮,以保證營地內的基本照明。
即便如此,營地內也近乎是看不清路,彭澤從營帳內光亮的地方走出來,瞳孔尚未收縮,很不適應眼前的黑暗。
彭澤道:“為何不點火?”
“點不著。”侍衛副官靠上前來,“雨勢太大,還有風,勉強有燈籠能點亮,但拿出來也不過一會兒,就會熄。”
“砰!”
就在此時,遠處傳來一聲炮響。
彭澤往傳來炮聲的南邊看過去,問道:“那是誰的防區?”
“是姚信姚將軍所駐守的南路。”副官道,“應該是李子口的賊軍渡河了。”
彭澤瞬間感覺到大事不妙,隨即道:“把時源叫過來。”
隨即負責本營地駐守的時源,從不遠處的營帳,冒雨而來,等進到帳篷時,身上的斗笠和蓑衣還在往下淌水:“大人,您找我?”
“你馬上帶兩千兵馬,增援南邊。”彭澤道。
時源道:“可是大人,那邊姚江軍有四五千兵馬,李子口有河流阻隔,賊寇應該不敢北上。”
“讓你去就趕緊去!”彭澤怒道。
“是!”
時源還沒等出帳篷,監軍太監陸誾便聞訊而來,進來后趕緊問道:“彭軍門,究竟何事?”
“賊寇連夜冒雨打過來了。”彭澤道,“下午時,咸寧伯的人馬,從李子渡強渡對岸遇挫,姚信的人馬應該已撤出渡頭,此時若被賊寇過河,便能長驅直入。”
“不會的。”陸誾道,“賊寇才幾個人?姚將軍麾下可有數千精兵呢。”
“報……”
門口有傳令兵急切的聲音傳來。
隨即帳簾打開,一名身上衣服很單薄的傳令兵,身上在往下淌著帶紅色血跡的雨水,進門后近乎是直接撲倒,高聲道:“報……南邊賊寇過李子口,已突破南營,正往中軍營殺來!”
“還有多遠!?”彭澤起身厲聲喝問。
“已……不足三里。”傳令兵說完,人在地上抽搐起來。
彭澤道:“扶他下去包扎傷口。陸公公,你還敢說姚信能擋得住南路賊寇?”
“他們……”
陸誾人也是懵逼找不到北的狀態。
明明是我們兵馬數量全面碾壓,是我們在等著圍城打援,怎么現在賊寇的援軍到來,其勢卻是如此洶涌,我們的人馬竟在節節敗退?
就在陸誾愣神的工夫,彭澤已走到架子前,將他之前身著的鎖子甲又套在身上,甚至連他的佩刀都捏在手上。
“彭軍門,您這是?”陸誾也有些怕了。
彭澤厲聲道:“賊寇來瞻,本帥定要與三軍將士共進退,聽我號令,再點兵馬,與本將殺將過去!”
陸誾心說,你讓誰點兵?
還有,你往南殺去,我這個太監應該干嘛?難不成也要學你這樣,提著刀去砍人?
不對,我還是趕緊先跑回自己的帳篷里。
天塌了,也該是你們這些個子高的人給頂著。
……
……
李子口一戰,名義上是仇鉞親自帶兵強行渡河,但渡河的主要人馬都是姚信的。
彭澤麾下兵馬也分不同地段,像仇鉞的兵馬是寧夏兵,而姚信的兵馬是陜西兵,官大一級壓死人,所以李子口船只傾覆淹死的官軍士兵,十有八九都是姚信部下。
在劉宸所部從李子口強渡北上時,姚信所部兵馬已經撤出去四五里遠。
當姚信的人馬發現劉宸所部突然殺來,只是稍作抵抗,隨即對面義軍陣營內傳出接連不斷的火器發射聲,多數聲音都被雨聲所掩,以至于后續過來的官軍尚不知發生什么情況。
在黑燈瞎火互相看不清楚對面形勢的情況下,官軍又是新敗之后毫無戰意,姚信便勒令兵馬往北邊縣前河方向撤走。
因為軍令傳達不及時,導致前線防御的兵馬并未得到軍令。
這就導致南線官軍前后脫節……等靠南邊在抵御義軍突擊的士兵,死的死傷的傷,準備轉身求援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背后的靠山早就跑了,自己還傻愣愣在那抵御賊寇。
不過很快,他們心里就平衡了……
因為賊寇開始放炮了。
“轟轟轟……”
隨著幾聲炮響,遠處的樹林似乎都傳來了士兵的慘叫聲,再加上官軍士兵早就知道義軍所用的是霰彈炮,很多人在臥倒雙手抱頭等著投降時,還在幸災樂禍。
讓你們跑,這下跑不掉了吧?
官軍這邊的火器,近乎是一槍未發,主要是這種環境之下,根本無法點火發射,但義軍那邊的火器則基本無太大的使用限制。
很快,劉宸所部便沖破了姚信的防御陣地,快速北上突進,往彭澤的中軍大營方向沖擊而去。
……
……
近乎是同時,馬三的人馬也從東邊殺到了縣前河邊。
對馬三這路人馬來說,最大的阻礙是縣前河的河面,他們手頭上并無船只,多數人只能靠浮板過河,雖然這對南來北往四處奔走的義軍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一樣常備技能,可要連夜冒雨渡河,過去之后還要馬上跟官軍主力交戰,這還是他們生平第一次。
“大老頭的人先過,二頭的人先等著,要是對面有動靜,就給俺放炮!過去之后先搶船,找到船后過來接人!”
馬三下令之后,人也是不含糊,先就帶著先鋒人馬強渡縣前河。
在明朝,縣前河是舉水分支,其雖然有四五十米寬,但河水并不深,水流也并不快,甚至在快到河中央時,河水尚未過腰。
馬三所部順利渡河,并在河岸找到船只,不過此時這頭拉著的繩索也綁到了河岸上,人要過河并不難,此時要做到的是用船只載著馬過河。
也就在此時,遠處傳來火炮聲。
“是官軍的?”
李樓跟在馬三身旁,抬頭看著西南邊。
馬三道:“這雨天,官家的炮早就啞了,是咱的人,可能已經打進去了!趕緊先把大老頭的人帶過來,俺先帶人殺過去!”
馬三是個急性子,眼見前線戰事已打響,他已經忍不住要加入戰場。
……
……
北邊麻城城外駐守的齊十一妹,也于此時領兵突擊官軍營地。
她這一路人馬,是各路人馬中距離彭澤的中軍最近,但前進阻礙也是最多的。
官軍在城南方向設下了很多的絆馬索和尖刺、陷阱、伏兵,以防止城內的騎兵突圍,齊十一妹不具備反偵察能力,在她麾下有騎兵落馬之后,她才意識到官軍是有備而戰。
“用火銃!”
當官軍有上千人從埋伏的地方突擊出來時,齊十一妹倉促下令,但在這種情況下軍令基本上無法傳達。
無論是官軍,還是義軍,都在靠本能在應戰。
這就體現出了燧發火銃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可以在雨天發射。
“砰砰砰……”
當官軍發現,己方的火器都啞火,而對面卻能接連閃爍火光時,他們開始意識到,在中遠距離的交手中,他們陷入到極大的劣勢。
以前官軍打賊寇最大的優勢,就是火器壓制。
現在情況正好反過來。
官軍賴以生存的法寶,成為了賊寇手上的殺器,而官軍士兵少了火器加持,在黑夜中如同無頭蒼蠅,沖又沖不上去,隊伍陣勢無法集結,背后也無城垣作憑靠。
那就只能……轉身往大本營方向敗走。
……
……
東南邊齊彥名一路。
這一路從鵝籠鎮往北,一路都是官道。
路是最平坦的,阻礙卻也不小。
仇鉞親率兵馬在這一路阻截,在雙方開戰之后,都相繼有火炮聲傳來,但隨著官軍火炮進水,其火器不再具備殺傷力。
齊彥名麾下的火炮卻還是能正常發射。
畢竟子母炮的火藥和彈丸都在子炮中,子炮的填裝無須在炮身前完成,是可以找個地方擦干水用油紙裹著,再往里面添加彈藥,等閉合后再提過來塞到母炮中發射。
加上子母炮的射程遠,仇鉞所部先鋒人馬尤其是騎兵損失一二百人后,仇鉞也只能讓所部人馬邊打邊退。
等撤出一定距離后,仇鉞以其邊將的經驗,從兩翼派出騎兵進行突擊、夾攻。
又把齊彥名的人馬殺退。
等義軍騎兵再突擊上來,雙方便陷入到騎兵交鋒中。
官道上的交戰,雙方作戰區域并不寬敞,雨天道路比較泥濘,雙方拼的是騎射……畢竟能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多,在黑暗中基本上只能大致辨個方向,騎射遠不如火器好使。
本來義軍已陷入到官軍夾擊,已陷入頹勢。
畢竟仇鉞所部就超過萬數兵馬,在人數上,官軍占據了絕對優勢。
但在官軍發現義軍的火器不斷發射,且在馬匹上能完成單人點火發射的全套動作,而他們的火器甚至一個人還完不成動作,需要一人架著一人點火,就這樣仍舊玩命也點不著火,一股巨大的危機感在每個人心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