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遠大抱負屈從現實
- 大明響馬
- 一語不語
- 3136字
- 2024-11-01 21:32:11
護城河水位降得很快。
隨即木板和沙土車也到了缺口處,在將砂石傾斜進去之后,木板開始往下丟,后來干脆能往下丟的都丟進去。
齊十一妹急了,指著城墻缺口道:“進!”
隨著她一聲令下,攻城地面戰正式打響。
先鋒騎兵一馬當先,先跳進護城河內,不過河底到底是有淤泥,好在有砂石等作墊腳,不過還是令騎兵行進受阻。
快到塌陷的城墻前,對面射出一輪冷箭。
“盾兵!”
齊十一妹的聲音在城下回蕩。
好在先鋒第一排的士兵身上有護甲,即便如此,在一輪箭矢齊射后,還是有三四人中箭墜馬,另有幾人雖在馬上,身上也插著箭頭。
齊十一妹怒不可遏,她見城頭上無官軍身影,便以為官軍放棄抵抗,未曾料想竟在沙土瓦礫堆后面還有人埋伏。
她提著馬鞭對馬匹一頓鞭策,總算順利通過護城河的淤泥坑,隨著馬匹跳上塌陷城墻的城磚,她親率的第一批騎兵腳下有了實土。
中原響當當的響馬,養馬而生,馬背而生,也因馬政崩壞揭竿而起。
對義軍大多數士兵來說,只要四條腿的下面是實土,那就是他們的舞臺。
“殺!”
義軍士兵一副癲狂,暴風驟雨一般突擊進城墻瓦礫堆,試圖將突施冷箭官軍揪出來,將其就地格殺。
但就算是城內尚有身負血性的官軍,于此時也難以堅持,第二輪箭矢射出來時,箭矢數量就明顯降低很多。
齊十一妹騎馬從瓦礫堆上跳過去,側目看到旁邊有靠雙腿跑進來的義軍士兵,比他們這些靠四條腿的跑得更快。
她還錯愕時,但見步兵已跳上瓦礫,舉起手上的弓便朝里面射箭。
敵我雙方進行了一番中遠程距離的對射。
最開始,城外的義軍還要靠城磚的遮擋來形成掩體,后面隨著沖上瓦礫堆的義軍士兵越來越多,城內抵抗的官軍眼看不是對手,便開始往街巷之內撤走。
齊十一妹帶人順利通過第一道屏障,在她眼前,就是夢寐以求的城市街道,一路可以沖殺。
她最擔心的落石和滾木并沒有出現,因為此時城頭上反而是最干凈的地方,尚還在頑強阻擋義軍進城的,僅僅是零星的官軍地面部眾。
“找人,給后面的人鋪路!”
齊十一妹不忘后面的弟兄。
畢竟她這邊帶三百人往城北去,還有呂八子三百人要從此進城去城東。
她更想為劉宸的主力進城鋪路。
卻在此時,有人高喊道:“城門開了!”
就聽到“嘎嘎嘎”護城河吊橋鉸鏈的聲音傳來,齊十一妹騎馬往后退了兩步,遠遠就瞅見吊橋在往下放。
“去他娘的!害我弟兄性命!早知先等等了!”
齊十一妹無比懊惱。
就好像千難萬險開辟一條小路,正準備迎著荊棘前行,結果發現荊棘后面就有一條康莊大道擺在那……
懊惱歸懊惱,此時她也沒有退路可言。
畢竟身后六百人是她這一營的弟兄,在進城之前沒預想過城門從內部打開這個情況,她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讓弟兄們在前開路,先把自己這一營的人馬帶進城。
……
……
隨著城門打開,護城河吊橋也緩緩降落。
劉宸的中軍人馬,在盾牌車的開路下,突擊進城。
開城門和開護城河吊橋鉸鏈的是同一群人,因他們腳下全是水,他們也沒法趴在地上,干脆將身上的兵器丟了,轉身趴在城門洞的墻上,任由背后的義軍騎兵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
中軍一進城,首先就是要分兵占領城墻和城門樓,再就是逐漸推進去,占領軍營、官衙和糧倉。
“繳械不殺!”
沖在前面的,一手提著馬刀,一手舉著護身盾,不斷高喊,以令城內官軍失去抵抗意志。
在劉宸所部第一批人馬從城門入城時,城頭上的士兵基本已逃散一空,城門正對的直街還有大批的官兵在往遠處逃遁,基本沒見什么騎馬的,都是靠兩條腿往瞧跑。
這也說明,先前襲擊劉六所部的武昌左衛兵馬,并不在守城將士之列。
在過膝高的水里走,馬匹這種四條腿的動物,也沒比兩條腿的跑得更快,反倒是因身高馬大重心高,騎兵前行會形成一定阻礙,影響行進速度。
好在水流進城后分散到各處,越往里面走水位越低,且就算是城墻破口的水位也在持續降低,這給后續騎兵的突進帶來便利。
當劉宸也騎馬過了甕城,進入到城內時,此時水位僅僅過腳面。
“莫要自亂陣腳,一營先攻軍營,再拿官衙,城北和城東交給那邊的弟兄,二營的弟兄跟我先拿糧倉。”
對一支疲敝遠征的草寇隊伍來說,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填飽肚子。
打進城只是階段性勝利。
劉宸自己可以有遠大抱負,但對于義軍上下多數人來說,進城搶糧食,比任何事的優先級都要高。
且劉宸的抱負,也受困于戰爭資源不足。
有了軍糧,才能振奮軍心,甚至以此來招募新軍,壯大隊伍。
而此時,劉宸也意識到,是該在占領黃州城后,重新調整隊伍的編制,把各營的人馬進一步分編,并能讓各營的士兵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以保證后續戰事能做到更好的分工協作。
劉宸并無須親自當先鋒,他帶的人往城中糧倉方向走。
有關糧倉位置,隨便在黃州地面上抓個人就能問到,糧倉是在靠近城南水門的位置,主要因為黃州的貨運多是來自于長江運輸,城南的水門正對對江的武昌縣城。
在民國之前,武昌府境內有兩座武昌城,后來黃州對岸的武昌城改名為鄂州。
“當家的,抓了個兵!”
劉宸這邊正要往城南糧倉方向突進,有人綁了個穿軍服的,給拎到劉宸馬下。
“好漢饒命,我什么都招,知府大人剛從城墻上下來,往東南邊跑了,還有很多當兵的逃進就近屋舍,您饒命,小人這就帶您挨家挨戶去抓,人我都認識……”
劉宸喝問道:“糧倉有多少官軍駐守?”
“啊?”
顯然劉宸的問題,對這小兵來說是超綱了,小兵臉上除了懵逼沒有別的表情。
“二營與我攻糧倉!”
……
……
為防止城內官軍轉移糧食,劉宸也是帶所部人馬快馬加鞭,往糧倉和水次的方向而去。
不一定非要一次就把糧倉占下來,可以先占領水次,也就是糧倉配套的碼頭。
順帶可以把周圍的邸店一并給占領,從里面可以起獲很多黃州城內官辦機構所囤積的物資。
好在這年頭的黃州城也并沒有那么大,長寬不過二三里。
快馬加鞭不過盞茶的工夫,先鋒人馬已先一步占領水次,將水次邊上數十條船一并給扣下來。
黃州糧倉,距離黃州城南的水門也就三四百米的模樣。
水門之內,此時還有大批的官船試圖在義軍殺過來之前,從水門遁走。
因無秩序,大批官船造成了水門內的交通堵塞。
可還是有先行的船只,已從水門鉆了過去,似乎出了水門,外面就是浩浩大江,無人能阻礙他們,他們就可以逃出生天。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在水門之外,義軍的戰船也在等著阻截,先前被劉宸用過幾次的火炮,此時架設在一條船上,由官軍俘虜張潤當炮手。
不求以火炮擊沉官軍船只,只需放炮恐嚇官軍官船,令他們船只自相碰撞。
若再傾覆幾條,那就更熱鬧了。
劉宸的設想,就算放一部分的官軍走,也不能讓他們走得太舒服。
畢竟下一步,還要攻打江對岸的武昌縣城,如果被大批官軍逃遁到對面,也會給下一步計劃帶來阻礙。
“上船,快上船!”
此時的李容宗,已騎馬到了城南,此時的他正在出言催促陳留。
二人能在混亂中找到馬匹,并順利到城南,也是做好了棄城而逃的準備,至于什么與黃州共存亡……
那也曾經只是曾經的美好愿景,沒人真的把他這豪言壯語當回事。
奈何此時要擠上船的人太多,就算此時的李容宗身上穿著官服,也難以第一時間擠上船。
在逃命這回事上,當官的并不占據優勢。
甚至有很多身穿官服的,會被憤怒的士兵直接推下水。
還有周圍的百姓,自家有小舟的,打算舉家從水門往對岸劃的,根本就過不了水關,還沒等劃出幾米遠,就被人從船上推下水,或是被強行用弓箭威逼趕下船。
人一下船,船只和船上的家當,就被手上有兵器的士兵鵲巢鳩占。
陳留道:“府尊,那邊的水倉很重要,要不要先讓武昌左衛的兵馬協助我們守住水倉,把糧食調去對岸?”
李容宗怒道:“命都沒了,還保糧食?實在不行,一把火焚了!”
不但李容宗會這么想,守糧倉的官兵和衙差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但也會有人提前預料到這一點,尤其是那些在發現城破后,覺得自己拖家帶口跑不了的官軍,他們在做好投誠準備的情況下,也會杜絕和扼制縱火之事的發生。
即便如此,十幾個糧倉中,還是有零星的火頭出現。
不過好在劉宸戰前準備充分,他親率的兵馬迅速殺到。
如此一來,官軍再顧不上放火,一個個爭相逃命,而來不及逃的便就地繳械,抱著頭蹲在那,等著被義軍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