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主動道歉
書名: 電影大亨從在倩女幽魂做武師開始作者名: 西門不是大官人本章字數: 2120字更新時間: 2024-10-21 17:40:48
趙天明手腳麻利地干完手頭的活兒,遠遠瞥見換下戲服,換上常服的王竹嫻一邊向劇組的同事們告別一邊往外走,連忙小跑著追過去。
看到王竹嫻要彎腰上車,揚聲喊道:“王小姐。”
王竹嫻聽到呼喊,循聲看來,見是趙天明匆匆跑過來,收回已經邁上車的那條腿,在車邊站定等他。
趙天明在王竹嫻身前三步外站定,臉上露出自認為最誠懇的笑容,微微喘著氣說道:“不好意思,耽擱您了,我過來是想給您道聲歉,對戲的時候我沒能控制住自己,可能給您造成了困擾,對不起。”
王竹嫻挑了挑眉頭,知道趙天明道歉是為了什么,嘴角微微翹起,說道:“沒關系,拍戲難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情況,戲能拍好就行。”
朝霞灑在王竹嫻的臉頰上,令她本來就夠靚麗的姿容更加驚心動魄。
趙天明不敢多看,怕自己陷進去,難以自拔。
此時的王竹嫻,在港島電影圈雖然還算不上一線,但已經成名,不是他這樣的小武師能夠高攀的。
“謝謝您的體諒,打擾您了,不耽誤您休息了,回見!”
趙天明沒有過多糾纏,痛快地結束這次簡短的對話。
“回見。”
王竹嫻向趙天明微微點了下頭,邁步上車,她的專屬司機平穩起步,車子開出去一段,她忽然轉過頭,透過車后窗,看到趙天明仍然站在那里。
王竹嫻回身坐好,眨了眨眼睛。
趙天明主動來道歉,王竹嫻事先沒有想到。
對戲的時候感覺到趙天明的狀態,王竹嫻的心里,確實有點不舒服,不過那場戲拍完,那點小情緒就被接下來的忙碌拍攝沖淡了。
趙天明不來道歉,王竹嫻可能也就忘了,今后都不會再記得。
但是,他能來道歉,王竹嫻的心里,感覺要好很多,對他本來有一些的厭惡情緒,隨著他的誠懇道歉煙消云散。
趙天明明朗的笑容,甚至因此在王竹嫻的心里,留下一個不大不小的印象。
而且,他道歉的時候,說的不是王竹嫻在港島最常聽到的粵語,而是普通話——在寶島被稱作國語。
“他的國語說得真不錯。”
王竹嫻來到港島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交流上的障礙。
這兩年在港島努力學習粵語,已經能夠應付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場景,不過遇到對話的人語速過快的時候,仍然要連蒙帶猜。
在這種環境下,聽到趙天明說國語,讓王竹嫻感到頗為親切。
只是,他的語氣里沒有寶島腔,也不是港普,難道是北邊來的?
王竹嫻的心中泛起小小的疑惑,不過很快就被拋在腦后。
演完今天這場戲之后,王竹嫻和趙天明就再無交集,雖然還要在《倩女幽魂》劇組共事,但是二人一個是高高在上的女主角,一個是寂寂無名的小武師,不會再有什么交流。
《倩女幽魂》拍完之后,可能不會再合作。
此時的趙天明,在王竹嫻的世界里,只是一位匆匆過客,不值得她惦念太多。
趙天明在劇組,幫助工作人員收拾好拍攝現場,才和大家一起放工散去。
《倩女幽魂》是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名下的影片,不過承制方是徐科的電影工作室。
徐科是“新藝城七怪”之一,前幾年幫助剛成立的新藝城迅速在港島電影圈立住腳,公司賺錢之后,原本合作無間的七人創作小組,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糾紛,走向分崩離析。
徐科不是新藝城的股東,給新藝城拍的電影票房大賣,賺得再多,他個人也拿不到太多錢,而且在創作上還要受到身為公司股東的麥加等人的干涉,不能隨心所欲地拍自己喜歡的電影。
賺不到錢,再加上創作上不自由,讓徐科心生轉投嘉禾電影公司的想法。
最終還是新藝城的幕后老板,金公主院線的三位創始人之一的馮秉仲出面挽留,幫助徐科成立了他自己能夠全權掌控的電影工作室,才讓他繼續留在新藝城的體系里。
實際上已經從新藝城獨立出來,自負盈虧,只是名頭仍然掛在新藝城之下而已。
徐科的電影工作室,綜合實力自然沒法和作為現如今港島電影巨頭之一的新藝城相比,電影工作室的在職員工沒有幾個。
像趙天明這樣的小武師,都是為了拍攝《倩女幽魂》,臨時招募的,簽的只是這部電影的短約。
薪水很一般。
《倩女幽魂》的拍攝檔期差不多是1個月,趙天明做武師的薪水是8000港幣。
被徐科指派出演只有兩場戲的過路書生,能多賺1000港幣片酬。
加起來的收入就是9000港幣。
此時內地普通職工的年收入,還不到2000塊,趙天明一個月就能賺9000港幣,看上去很多。
但是,1987年,港島的平均月工資已經有6000港幣。
許關杰六七年前給新藝城拍《最佳拍檔》,片酬已經達到200萬港幣。
周潤法出演《英雄本色》之前,被港島電影圈稱作“票房毒藥”,片酬仍然有二三十萬港幣。
憑借《英雄本色》咸魚翻身,從“票房毒藥”轉變為“票房靈藥”之后,片酬一路飆升,短短一年的時間,已經上漲到100萬港幣以上。
王竹嫻現如今在港島電影圈還不算一線,又是主動爭取到的出演《倩女幽魂》的機會,片酬要比市場價低一點,也有20萬港幣。
和他們相比,趙天明的9000港幣就不夠看了。
肯定不夠他在港島買房,甚至連在鬧市區租房都不太夠,前兩年趙天明還住過九龍城寨,不過今年九龍城寨已經被確定拆除,政府開始遷徙居民,趙天明就搬到西貢的清水灣大浦仔附近,主要是為了方便去位于這里的邵氏影城出工拍戲。
邵氏電影公司雖然已經在1985年宣布停產,把邵氏院線租給德寶電影公司,更名德寶院線,不過邵氏影城卻保留下來,繼續經營。
以港島電影圈現如今一年能拍100部電影的規模,邵氏影城不缺工開,光是場地租金都能收到手軟。
況且還有和邵氏同為一家的無線電視臺,每年也要用邵氏影城的場地拍攝大量電視劇集。
這就和趙天明上輩子做橫漂,借助橫店影視城的資源找活兒一樣,現在是借邵氏影城的資源找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