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修的是道,不是仙!
書名: 從西游開始降臨諸天作者名: 道演天地本章字數: 3945字更新時間: 2024-12-25 07:01:00
結束戰斗之后,易飛沒有急著返回東荒,也沒有理會各處禁區的異動,而是直接就在宇宙邊荒戰場上找了個地方開始閉關。
由“上清登霄符”推衍出來的道源法以及根據易飛自身的認知衍化出來的易盤古之道,并沒有什么問題,至少在目前而言,易飛并沒有發現有什么問題。
但易飛對于追逐的目標,也就是對盤古和大道的認知同樣也是有許多不甚清晰的地方的,只是因為這個法門有練假成真的道理存在,許多問題便也就模糊化了。
比如大道這個三千大道的聚合體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形態存在?轉化為盤古這個生靈的形態時又是如何統合的三千大道,結果不僅沒有讓它們相互沖突,反而統合了所有的力量?
之前的時候,大道以及三千大道的統合形態,是一個模糊的認知,因此,祂模仿的是天道法則鎖鏈以網格形態包裹世界的樣子。
但大戰之時易飛催動盤古法相的時候卻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那就是組成盤古法相的符文和聚合成線條狀的神通大道鎖鏈其實也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
那些單個存在的符文,也就是代表著某一術法的符文,大多都是明亮的狀態,每當發揮戰力時,這些符文還會閃耀的更為明亮,好像為法相提供了力量一樣。
但有些符文雖然同樣閃耀著些微光,卻是處于一種各自為戰的狀態,無論法相怎么變化,只要不是專門催動這些符文所代表的神通,它們就完全不動,光芒也沒有任何變化。
這些符文就好似沒有被統合入盤古法相之中一樣,至少它們所代表的力量沒有被統合發揮。
至于那些易飛尚且不理解的神通道理所化的符文,更是連“實體”都沒有,完全是一種虛幻的狀態,只是看著存在,但實際上沒有任何的效果。
盤古法相的這個存在形式,早在法相誕生的那一刻易飛就清晰明了了,但當時的他卻是沒有任何的想法。
可大戰廝殺的時候,當易飛看到身體各個部位在施展神通術法時的各種關聯變化時,卻突然有了一個新的念頭和想法。
傳聞中盤古有八十一道化身樣貌,其中之一就是人族模樣的道體,也就是說,三千大道是可以以人族模樣的道體形態存在的。
那化為人族模樣的時候,三千大道又該是如何存在的呢?
看到盤古法相的那一刻,易飛突然就明悟了,以符文做細胞,以法則編織成血肉骨骼,以大道相互衍化比作人體生命系統,當自我的意志化身大道意志作為主導,一尊混沌三千大道以生靈形態顯化的“盤古”便誕生了!
當然,真正由三千大道化生的開天辟地的盤古到底是否如此其實并不重要,之前將三千大道以網格鎖鏈的方式認知也并不意味著就是錯的。
是視角和認知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結果。
而這種獨特的認知大道和理解大道的方式,就是最為明顯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己道!
心生此念之時,盤古法相立刻就發生了更細微的變化,原本一些未能完全統合入法相中的力量也大多都融入了其中,哪怕是一些單個的符文“細胞”,也不再是完全的各自為戰,而是對盤古法相有了或多或少的加持。
看著變得更為像人也顯的更為殘缺的盤古法相,易飛突然靈光一閃,法相左手的主神光球便釋放出了一道微弱的光芒照在了法相的身上。
這是道行在加點。
隨后易飛便親眼見到神通道理所化的虛幻符文頃刻間化作了“真實存在”的形態,只是這些符文絕大多數都是閃爍微光的形態,與那種完全明亮的符文完全不同。
易飛仔細比對兩者之間的不同之后,便又有了新的發現。
那些完全明亮的符文所代表的都是他完全理解的道理,比如水受熱化作蒸汽、氣聚成云、云落化雨。
而那些閃爍著微弱光芒的符文所代表的道理,都是那種玄之又玄的、他好似理解了,但實際上卻又迷迷糊糊的道理,比如無中生有。
每次用道行加點神通,其實都是有相關的知識道理反饋入識海之中的,可能這也是那些符文閃爍微光的原因。
但可能也正是因為他似懂非懂,僅僅只是記住了相關道理而沒有徹底化作自己的理解,才沒能讓它們完全點亮。
看到這個對比結果,易飛突然有一種明悟,他好似知道為什么西游世界那些修行了無數年的仙神依然被卡住瓶頸了。
也許他們感悟的道理并不少,但就像是暗淡的符文所代表的意義一樣,他們僅僅只是知道了,但卻是沒有將道理化作自己的理解,更準確的說,是他們沒有完全用自己的道闡述他們所了解的天地大道。
尤其是那些天生的強者,因為他們天生便可呼氣成風,便把這種能力當成了自然而然,如同1 + 1 = 2一樣,他們不會去探究1+1為什么等于2?或者說是他們無法用自己所修行認知的道去闡述天授的1+1=2這個本能。
如此,雖然他們認知了道,知道了道的變化,但卻沒有辦法將這份力量完全化入己道之中,也就無法讓其成為境界突破的助力。
如此,各方面條件看似都達到了,卻依然還被卡住瓶頸也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了。
而以易飛的盤古之道來看,那些他修行金丹大道時所擔憂無法領悟的意境,應該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當以自我之道闡述的大道達到該境界所需的標準,到時候應該自然而然便能領悟了。
如此,當盤古之道轉化為仙道形態的時候,便也沒有了不可逾越的瓶頸,因為所有的一切阻礙,終歸還是自身所理解的道是否足夠。
有了這個發現之后,易飛現代人那種追求精確數據的理科思維便又發作了。
既然一切的境界突破都可以用明悟的道理的數量來衡量,那這個“道理數量”又該如來準確的計量呢?
難不成是用點亮的符文的數量?
符文確實是直指根本,但組成盤古法相的符文是有重復存在的,就像五行符文基本遍布盤古法相各處一樣,這根本沒有辦法作為一個衡量參照。
視角一轉,易飛便發現,既然最終組成的盤古法相是“人”,那衡量人的標準就很多了,比如力量!
當然,用速度或是體質等來衡量其實也一樣,無論數據如何變化,都只是顯示組成法相的大道的完善程度罷了,而用力量來衡量一個人的強弱,要更為符合易飛的習慣。
而一用力量來衡量法相的完善程度,也就是間接衡量大道的完善程度的時候,易飛對于神通道法在西游和遮天兩方世界顯現的效果不同便又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一個修士所能發揮出來的戰力,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本身所擁有的力量,就如同天罡神通那可以萬界通用的大道力量一樣,只要修士個體的狀態完好,這一部分力量便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變化。
而另一部分力量就是修士自身的道在發揮效用的時候引動的天地之力。
在西游世界,因為特殊規則的限制,修士自身發揮力量的時候,可能撬動的天地之力以及自身的力量顯化都被壓制一大截。
如此,就連猴子用的金箍棒也才一萬多斤便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一切都是西游世界特殊規則的限制,而且限制的還不僅僅只是神通法術,還包括法寶甚至是天地萬物本身。
否則的話,只用一萬多斤兵器的不朽金仙,來到遮天世界力量恐怕連一個剛剛踏入修行的苦海境修士都不如。
也所以,在西游世界玩不轉金箍棒的易飛,來到遮天世界之后卻可以一擊打滅星河,將其化作迷蒙混沌。
如此,若要衡量自身的大道完善程度,便應該摒棄外界的影響,只計算自身所能發揮出來的力量才更準確。
至于戰力數值與這個力量的計算數值雖然會有巨大的差距,但只要在同一方世界,受同樣的外界規則影響,那這個力量的計算數值便也同樣可以作為戰力的對比數值,這并不影響什么。
但這個時候易飛又有了一個新的疑惑,那些完全被點亮的符文成為了己道的力量,但那些只是散發著微光的符文難道就不能加持戰力了嗎?
那顯然是不對的,至少加點神通直接就增強了戰力這是事實。
這個時候就要聯想到煉體之道與元神之道的區別了,而也是這個時候易飛才漸漸明悟,為什么在西游世界強大的八九玄功僅僅只是護教功法,而不是真傳弟子所修習的法門。
易飛自己也是修習過煉體功法的,還是大名鼎鼎的八九玄功,當他將目光轉向煉體功法與元神功法對盤古法相造成的不同影響的時候,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通過煉體功法修行得來的符文,在盤古法相上大多都是暗淡的微光,因此,這其實屬于是不被完全理解的道理。
但不同的是,煉體功法修行得來的符文全都會被強行刻錄在身體和元神上,這也是煉體功法舉手投足就能夠發揮出強大戰力的緣由。
而元神功法的本質卻不是將大道符文刻錄在元神上從而擁有力量,而是理解大道,將其化作自己的知識,力量是元神道修士用知識改造自身、增強自身護道能力的一個自我選擇的結果。
如此,也就可以理解許多人明明是一介凡俗,卻可以突然升仙,一躍成為強者的原因了。
沒有護道之力并不代表著他們沒有修行,他們悟了道的,也是有知識的,只是他們沒有用這份知識改造強化自身,修習護道之術罷了。
而這可能也就是古老的修道和現在的修真、修仙等修力量相關修行體系的不同之處吧。
當然,無論是修道,還是修仙、修真,最終的追求結果其實是一樣的,甚至就連煉體之道也不是就完全的糊里糊涂只修力量的猛獸。
修道,也就是修元神道、修知識的修士,力量可能不強,力量也可能被斬去,但只要他們記憶不失,失去的力量輕易便可以重新修回來。
力量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工廠流水線的產物一樣,第二次重新修回來的速度可能會更快。
而煉體之道或是修仙與修真等體系的修士就不同了,一旦強行刻錄在身體上的道文被斬滅,那一身的修行成果便也消散了七七八八。
想要重修回來雖然比第一次要容易,但依然需要按部就班的修行,與修道的可以輕易拿回力量完全不同。
當然,大道殊途同歸,當修士修成凝聚不朽金性后,身與道合,即便烙印在身體和元神上的道文未曾被完全理解,力量也不會像金仙之前一樣,被“斬道”之后修行成果大部分消散一空。
若是修成大羅或是混元,可能不能被理解的道文也會一朝明悟,消弭掉不同修行體系之間的差別。
當然,以如今的推算來看,按照西游世界的修行體系,想要完全消弭掉不同修行方式之間的差距,煉體的道文完全轉化為知識,恐怕得是需要混元的境界,否則那幾位半步混元不會被卡住。
當對自己的道認知的更加清晰之后,易飛心中便自然而然的生出了這諸多或是有用或是猜測的明悟。
這些感悟和認知看似沒什么用,卻也讓盤古法相變得更為清晰和精致,不僅讓他對自身現有的力量有了更高的掌控力,更是消除了未來前行道路上的諸多謎障。
真要從整個修行之路上來看,這些看似沒用的感悟甚至要比一時的大道感悟還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