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時候,大叔的手放在頭盔上,然后臉上勃然變色,怒瞪陸羽……
不好!忘記老頭有“他心通”了!
陸羽本能地順嘴轉移話題:“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怎么回事?”
“表里不一!”大叔悻悻地說,收起佯怒,說起來:
“地球上,一種新科學從發明、發現到被人們接受和普及,平均需要40年,到時候很多第一發明者已經墳頭長草了。
光的波粒二象性被夸張成最神秘恐怖的實驗,其實道理很簡單,20多年前已經被華夏一位民間愛好者解釋清楚了。只是人們普遍科學素養低,不明的覺厲,懂行的又不屑一顧,致使其埋沒了。
宇宙中所有物質都在隨著所處的空間旋轉運動。
根據這句話就能解釋光的波粒二象性。
自然界的所有光源,因為光源和觀察者都在隨著所處的空間旋轉,如果放慢某一時間段,沒有一對光子的路徑是平行的,這就是光的發散性。只是因為光子的密度非常大,下一刻就覆蓋了原來的落點。
因為光的發散性,所以所有的光都要衰退,最終消失在宇宙中,形成恒定的宇宙背景輻射。光速不變的前提下,光的能量衰退、波長變長就產生了紅移現象。
狹縫實驗中,如果只有一條狹縫。在光源照射下,背景成像除了集中的狹縫光斑,因為光的發散性,周圍一定有暈染區。
在微觀世界,盯住一個幸運粒子的軌跡,假設有3個粒子通過狹縫落在背景上了,從第4個粒子開始以后的粒子會因為光源和擋板跟隨所在空間旋轉打在擋板上。
這時如果隔一段距離再增加一條同樣的狹縫,這條固定軌跡上發出的粒子在隔過若干數量粒子后,又有3個會通過新增狹縫打在背景上,實際軌跡就像機槍掃射出的子彈。
同時段其它更多路徑上的發出的粒子都會按這個固定的頻率分別通過兩條狹縫,并且按同樣的頻率在暈染區疊加形成光柵。
宏觀上的增加一條狹縫后,結果就是總通光量增加了1倍,形成了多條光柵。
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質是粒子的規律運動形成的干涉波。”
陸羽真心被大叔的博學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