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誕生幾百萬年后,地球人口已經過億,諸如華夏文明、蘇美爾文明、埃及王朝、亞特蘭蒂斯、瑪雅文明,分布在世界各地,地球上主要的糧食產區都誕生了農耕文明。地球自轉周期從25.3小時縮短到24小時,冰川期結束后氣溫穩定回歸。
直到帝堯時期,由于氣溫過高,禾苗被曬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連地上的沙子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類的生活非常艱難。
昆侖人判斷這種情況還會更加嚴重,最終會回歸遠古火熱的氣候。那么人類不僅生產和生活艱難,生存和傳承都成了問題。
人類的體溫是經過設計的。地球上大部分人生活在平原地區,平均海拔500米,沸水溫度98℃。人的體溫固定在0℃-98℃的黃金分割點(1-0.618)*98℃=37.4℃(內臟溫度),人感覺最舒適的氣溫是37.4℃*0.618=23.1℃。帝堯時期已經遠超這個氣溫。
昆侖人決定再次幫助人類。
當時確定了一個方案,就是推動地球偏離軌道,延長地球公轉半徑,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地球氣候問題。
可是操作條件很局限,不改變地球自轉傾角的情況下,只能在赤道布置發動機,時間窗口只能在春分和秋分日,考慮地殼承載力和發射功率,還必須多次施行。
派遣隊的成員“羿”和“嫦娥”是一對戀人。羿經過計算提出,把地球推遠200萬公里還能同時捕獲一顆衛星。但是必須在10年內完成,錯過這個機會需要再等200年。
小組成員出現了意見分歧,半數成員認為風險太大,包括嫦娥都認為這樣做太瘋狂了。
羿堅持自己的觀點,辯駁道:“可是現在不僅我們等不起,地球人也等不起?!贝蠹叶汲聊?。
一旦做出決定,派遣隊全體行動起來,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不足一年。經過縝密的計算和綜合的地質考量,選擇位于赤道的非洲和中美洲建造發動機。地球上能實現的發動機其實就是巨大的電磁炮。電磁炮需要強大的能源,這時大家才明白當初女媧為什么一定要修建金字塔。
昆侖人的飛船到地球需要龐大的能量,根本帶不了多少東西。好在昆侖人在地球上經營多年,現在有能源又有技術,需要的設備很快就生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