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逢場作戲
- 家父萬歷,請陛下稱太子
- 牧野小鐵匠
- 2032字
- 2024-11-05 11:57:23
樓大有此時聞言,也不由的感慨道:“我也覺得朱濼是個十分有趣的年輕人,他當初來我們薊門的時候,知道他是錦衣衛派來的,說實話,我不是很喜歡他。”
“但這小子竟然主動要求前往前線,還要去最危險的地方。當時我還覺得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但沒想到當初我故意為難的決定,卻成了眼下最為正確的決定了。”
“將軍那封捷報一旦傳入京城,這朱濼十有八九不會被調回京城的,他一定會被朝廷留在我們薊門。”
三個人說到這里,卻是相視一笑,神情復雜。
那封捷報可是他們絞盡腦汁,想了很久,才逐字逐句寫下來的。
包括故意將殲敵數量分開寫,看起來就像是故意要搶占朱濼軍功的樣子。
又故意急切的懇求朝廷,將朱濼調回京城,看起來就像是很不希望朱濼留在薊門,留在戚家軍。
實際上他們比誰都清楚,這么多年了,朝廷對他們戚家軍百般防范,他們的建議一定不會被朝廷采納,朝廷只會跟他們反著來。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朱濼那小子怕是要跟我平級了。”戚金嘴角上揚,語氣平淡,聽起來甚至帶著一絲欣慰與贊賞。
“我要讓這小子替我們重整軍風,只要這小子敢接手,我就敢放權!”
戚金朗聲大笑。
一邊的樓大有聞言,卻是沉聲說道:“那你怕是要失望了,你要是這么做了,那不僅是害了那小子,也害了我們戚家軍。”
“即便是逢場作戲,你也得跟那小子上演一出勢不兩立的戲碼出來。這薊門有多少朝廷安插的眼線,你我心知肚明。”
“朝廷之所以會把那小子留在薊門,可不是看中那小子的軍事才能,而是想把那小子當成一顆朝廷的釘子,插在我們戚家軍之中。”
一邊的葉邦榮聞言,也是附和道:“老樓說的沒錯,等那小子來了,將軍便將那小子帶到密室詳談好了。將軍不用有所隱瞞,把所有話都一五一十的告知那小子便是了。只有這樣,最后才不會讓那小子真的跟咱們戚家軍反目成仇。”
二人話音落地,戚金也不由得嘆息道:“倒是我有些急功近利了,葉叔、樓叔的話我都記住了。”
三人正自商談著,耳中卻是忽然傳來一陣整齊劃一的腳步聲來。
三人一愣,循聲看去。
“什么動靜?”
頓時,只看見關城之外的地平線上,塵土漫天飛揚。
隨之,一隊兵馬緩緩出現在眾人視線之中。
“朱濼!朱濼來了。”
樓大有率先看清楚,當即忍不住喝道。
此時再看,朱濼鮮衣怒馬,在最前面,身后百余人的小隊,緊隨其后。
所有人的步履竟然出奇的一致,隨著朱濼的速度,不緊不慢,一直保持著幾乎相同的距離跟在朱濼身后,朝著薊門城中行來。
城墻上所有值守的將士們,都不約而同的看向朱濼。
“這小子在搞什么?”
“就是,這么大的排場,是來炫耀不成?”
不少沒能分到此戰大勝之后帶來的軍功的將領,看見這一幕,都忍不住扯了扯嘴角,極盡冷嘲熱諷起來。
而戚金、葉邦榮以及樓大有三人見狀,卻是面色瞬間變得肅然起敬來。
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雖然朱濼身后只有百人小隊,可是這百人小隊帶來的那股威壓,那整齊劃一,如臂使指的軍威,像極了一只伺機而動可以吞噬一切獵物的猛獸。
一支強大的軍隊,需求的要素很多,但令行禁止卻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點!
以前戚繼光還在的時候,戚家軍可以做到這一點,但如今的戚家軍顯然是做不到了。
“開門!”
戚金猛地舉起手來,朝著城下的將士喝道。
隨后又轉身看著身邊兩位叔輩笑道:“兩位叔叔,隨我一起出城,去迎接一下咱們這次大勝的最大功臣吧。”
城外,朱濼一抬手,伸手百人小隊瞬間停下。
朱濼從馬背上翻身下來,徑直到了戚金面前。
“屬下朱濼,見過總兵大人!”
戚金一邊打量著朱濼,一邊故意裝作不悅的樣子說道:“不知朱把總這是何意?弟兄們都說你在故意炫耀。”
“屬下不敢!請總兵大人莫怪,屬下只是在練兵而已。大人讓屬下來薊門拜見,屬下想著這一路正好可以用來練兵,所以就帶上了。”
“況且,屬下覺得,即便是故意炫耀,好像也沒什么問題吧?我太平寨的弟兄們,此戰雖然大勝,殲敵萬余,可卻傷亡過半。這些都是從那場戰爭中活下來的弟兄,他們就算是故意炫耀,也夠資格吧?”
朱濼話音落地,一直在扈從護衛下的布希婭瑪拉此時也趕了過來,從馬背上下來后,卻是有些擔憂的看著朱濼。
朱濼這么跟自己的上司說話,她擔心會出事。
她不是漢人,但卻知道漢人行事風格,無論是軍中,還是朝堂,他們都喜歡會拍馬屁,會迎合上司的人。
朱濼是她心中的大英雄,朱濼不會拍馬屁,也不會迎合別人,但如此驕縱,多少顯得有些目中無人了。
“哈哈哈哈!”
哪料到就在布希婭瑪拉有些擔心的時候,戚金聞言卻是朗聲大笑起來。
走到朱濼面前,將他攙扶起來,拍了拍朱濼身上的灰塵,這才笑道:“好好好!若是我叔叔還在世,看見你定會說理應如此!這才是軍人該有的霸氣,只是......”
說到這里,戚金卻是停了下來,忍不住嘆了口氣。
雖然戚金沒說完,但朱常洛卻也能猜到他想說什么。
如今的大明軍隊,缺少的就是這股銳氣。
洪武大帝朱元璋當初建立了大明之后,沒想到皇長孫早逝,借著太子朱標也早逝,因此只能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
但又擔心朱允炆壓制不住淮西勛貴,所以借著藍玉一案,將大明上下的武將幾乎殺光了。
自那以后,大明軍隊的戰斗力,便已有了疲軟的跡象。
若非永樂大帝朱棣靖難成功,大明怕是早就變的跟宋朝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