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臨時朝廷
- 大明:功夫皇帝朱由檢
- 歐陽長牛
- 2370字
- 2024-11-16 14:23:42
送走湯若望,天色已晚,香琴進獻晚膳,拉香琴一起吃了。
疲勞了一天,總算可以休息了。
從房間出來,進入院子,雨小了很多,還有飄雨未停。
這里是別院,就在保定府衙后面,是臣子們專門為皇帝陛下修整的一座院子。
目前只是打掃特別干凈,但還未能按照皇帝標準添置家具床服被褥等物。
別說皇帝規格,就是王爺規格,甚至是侯爵都達不到。
不過朱由檢并不挑三揀四,畢竟現在還處在流亡時期。
這個院子令他滿意的一點就是很雅靜。
夜深人靜,獨自在院子里,就到了練功時間,照例先打了兩套軍體拳,然后舞了一回十八刀。
內力沒有增長多少,刀技倒是有不少提升。
練了一會,有所感悟,閉目靜靜佇立。片刻,收刀回鞘,才返回臥室休息。
次日清晨,群臣已經在府衙等待,朱由檢洗漱一番,就來到廳上。
群臣叩拜,山呼萬歲。
朱由檢口呼免禮,有臣等不及,第一個站出來,要為皇室開枝散葉,張羅著選后宮嬪妃。
“咳咳,此事不急。”現在處于流亡期間,哪有那個心思。
瞟了一眼站在后門口的香琴,朱由檢道:“還有其他事嗎?”
若是沒有其他事,準備散朝了。
“皇上。”工部尚書范景文出列,沒有笏板,雙手空托說道:
“是否定下據點,以安臣心。”
“嗯,朕宣布,保定城為陪都,正式成為我大明戰時都城,府衙作為戰時皇宮,大家以為如何?”
臺下群臣齊聲高呼:“皇上英明。”
定都之后,一切都好辦了。
保定知府何復出列,抱拳問道:
“是否詔告天下,召集明王舊部,來保定拱衛陪都。”
“不可。”
當初在京城召總兵劉澤清,山東巡撫王永吉,遼東總兵吳三桂入京勤王,三人之中,劉澤清最無恥,拒不奉詔,王永吉和吳三桂行動拖沓,走到半路,京師已被攻陷。
此事朱由檢銘記在心,現在他手里底牌只有八百人,再次登高一呼,怕是引狼入室。
朱由檢:“我們現在的策略是學習太祖爺爺,廣積糧,緩稱王。”
群臣高呼:“皇上英明。”
朱由檢給方正化使了一個眼神,方正化拿了朱由檢的拂塵一甩:“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范景文再次出列:“啟奏皇上,內閣首輔蔣德璟在殿外求見。”
朱由檢大喜:“召。”
蔣德璟為當朝重臣,但是之前不受崇禎待見,原因是他說話太直,不留情面,看見皇帝惱怒之后,還力陳其弊,痛斥征收三餉的嚴重弊端。
后來因為才能無處施展,痛心疾首,辭官歸隱。
這日游歷到保定,碰見舊時同僚范景文,才知道崇禎皇帝還健在,所以再次來投。
朱由檢站起身,親自迎接了他。
蔣德璟是不可多得的能臣,昔日崇禎不用,今日朱由檢卻要再度啟用。
“草民蔣德璟,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蔣愛卿快快請起。”
“蔣首輔年事已高,還保有報國之心,朕心甚慰。”
“草民惶恐。”
“朕在此組建戰時朝廷,蔣德璟可愿為朕分憂。”
“蔣德璟萬死不辭。”說完還要再拜。
朱由檢扶起他,欣然說道:“臨時朝廷不設內閣,蔣德璟給朕當戶部尚書如何,為我大明統管錢糧。”
“老臣遵旨。”
嗯,收到了一個人才,朱由檢大喜,正欲開口,又聽見門口報:
“左都御史,李邦華求見。”
看來,這些老臣都得到消息,紛紛來投,如此也好。
“宣。”
一位童顏鶴發的老者,邁步而來,向皇上磕頭:
“老臣李邦華,叩見陛下。”
“李愛卿平身。”
“報,刑部尚書倪元璐,在外求見。”
咦,難道是你們扎堆來的,朱由檢當然是來者不拒。
“宣。”
門口進來一位中年文士,朱由檢遠遠看去,正是他的股肱之臣倪元璐。
“倪愛卿,好久不見了。”
“老臣叩見陛下。”
朱由檢難得如此開懷,今日來的這三個人,都是歷史有名的忠臣良將。
除了蔣德璟是重新安排官職,另外兩個都是官復原職就好。
特別是倪元璐,不但才高八斗,而且寫得一手好書法,是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大家。
之前他進諫讓皇帝遷都南京,被駁回,后李自成破北京,倪元璐在家中自縊。
朱由檢似乎意猶未盡,看向門口,是否還有可用人才來投靠。
范景文解釋道;“陛下,倪大人和李大人都是老臣修書而來,只有蔣首輔,是在街上碰見的。”
“嗯,也好,現在大家一定要隨朕同心協力,再創明王朝輝煌歷史。”
眾人齊聲:“臣等誓死追隨陛下。”
還是不夠啊,這班子是起來了,不過真要開疆拓土,還遠遠不夠。
“今日眾位愛卿齊聚一堂,朕就把心中宏愿告訴大家。”
朱由檢站起身來,整理儀容,才鄭重說道:
“首先,大家各安其職,著邵宗元為保定府大將軍,統管軍務。”
“另新設農商院,著馬光年為院使,曲三寶為院判,為朕廣積糧,乃為國本。”
“農商院剛剛成立,只有院使院判,還需要召集人手。”
“還要在城外建立農商院衙門,替朕守好城外的幾十畝良田。”
新成立的部門讓老臣一時還不太明白皇帝深意,蔣德璟因而詢問道:
“皇上,這個農商院旨在務農嗎。”
如果單純務農,何須成立衙署。
朱由檢給他一個人解釋,相當于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很詳細的解釋了農商院的主要職責。
這個新機構不是務農,而是包括管理、研究、推廣等諸多農業上的問題。
并且不只是針對農業,農商院還有商業的一部分職責,這一點,越是到了帝國中后期,越是重要。
“可以說,農商院的首要職責,是幫助大家脫離饑荒,讓人人都有得吃,不至于餓死。”
“其次,可以幫助朝廷增加收入,負責管理漕運、海運、通商、錢糧等諸多商業的問題。”
這樣一說,大家都懂了,只是設想雖然好,卻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方正化作為宦官,一個人也不夠,擴大宦官集團也在朝議之中。
既然提到了宦官,又有老臣提議給陛下選幾個宮女。
為陛下龍體考慮,也是為了國本考慮。
朱由檢嘆道:“今多事之時,不宜擴大資費,以節儉為主。”
不過多一些使喚的丫鬟,倒是可以考慮。
畢竟這個時代,給一口飯吃,都能找到仆人。
這是小事,府衙自然會安排,朱由檢就沒有在朝會上提。
“皇上,農商院修建府衙,不合適,不如就用城內的舊衙署,換一塊牌匾就好了。”
蔣德璟如是說道。
“衙署建在城內,城外的良田怎么守,那可是將來的國本。”
大臣們都還不知道,紅薯和玉米對于現階段的社會來說,意味著什么。
“若是不放心田里的作物,可以派兵駐守。”
蔣德璟如是道。
這老家伙有點東西,朱由檢欣然同意:
“準奏,就按蔣尚書的意思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