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這幾年很少給新書作序了,年紀大了,精力有限,還要給博士生上課和寫自己的論文。所以,鄔大光教授最初提出希望我為他這本書寫序時,我本是不想寫的。但是,他跟我說,他也有幾年沒出新書了,這是他多年潛心高等教育研究的結晶,并半開玩笑地說,希望我的序能給他的書提升影響力。我不知道我的序是否有這個作用,但書中的部分文章我是看過的,雖然并不是嚴謹的學術論文,但對認識高等教育規(guī)律是有意義的。何況他又是我?guī)У牡谝粚貌┦可伊私馑幸还刹贿_目的不罷休的勁,所以我只好勉為其難,為他作序。
大光教授的新書以“什么是好大學?”為題,題目選得很好。我們做高等教育研究的人,傾畢生之力就是要研究什么是好大學,如何建設好大學。他的這本書從國內大學、國外大學,大學校長、大學教師,大學文化、大學建筑等多個視角,呈現他對“什么是好大學”的思考。這些思考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有我贊同的,也有我不贊同的,但不管怎樣,這些確實是他多年所行所思、所見所聞的記錄,是用他自己的腳丈量出來的感悟,體現了他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心得體會。
大光教授這些年這類文章寫得比較多,這些文章并不是嚴謹的學術論文,不是按照論點、論據、論證等嚴謹的學術研究方式撰寫的,但這些文章也不是一般的散文和雜文,它們和高等教育研究都緊密相關,所以應該算作是學術隨筆。我曾問過他為什么要寫這類文章。他說,擔任學校管理職務以后,工作比較忙,很難有整塊的時間做查閱文獻資料、數據分析等耗時費力的事,但由于身在大學,所接觸的每件事都跟高等教育有關,每天總能接觸各種新鮮的事物,因此有很多感悟。他曾經分管學校的國際交流工作多年,去過不少國外的大學,這些經歷也能啟發(fā)他各種新的思考。開始他只是想把這些記錄下來,但寫著寫著,就樂在其中了,甚至覺得這種“不正規(guī)”的學術隨筆更能自由表達所思所想,而且這種學術隨筆比他的學術論文傳播得更快,更有影響力。我不贊同過分關注影響力,不能為了影響力而寫文章,但他對高等教育研究的執(zhí)著我是認可的。這些年他從事學校管理工作,雖然工作忙,但并沒有因此丟下高等教育研究,對于高等教育中的各種現象也始終保持著敏感性,不斷思考,并且記錄下來,形成文章。他的這些思考有閃光點,有自己的見解,甚至還有一些批判精神,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思考來源于實踐。我常常會提醒我的學生,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能坐在書齋里閉門造車,一定要接觸實踐、深入實踐。應該說,大光教授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
對于什么是好大學,我認為很難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現在很多人都用大學排行榜來判斷什么是好大學,但排在前面的大學就一定是好大學嗎?研究型大學就一定是好大學嗎?我覺得不是這樣。我們國家有一些地方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雖然默默無聞,但它們?yōu)閲野l(fā)展尤其是地方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支持了當地的社會經濟建設,我覺得它們就是好大學。所以,“好”是一個相對標準,不能把“好”理解為精英,理解為頂尖,而應該是各有其好。大光教授的這本書在這方面體現得還不夠,希望他繼續(xù)挖掘!
大光教授雖然是我的學生,而且從1997年開始他就在廈門大學工作,但是他從什么時候開始對大學歷史與文化現象感興趣,原因是什么,我已經記不清了,也沒有問過他。我知道他近些年在做中國大學的遷徙研究,他也總會找我訪談一些大學舊事,有些事如果不是他問,真的已經淡忘了。有時候我還得替他查一些資料,才能完成他的訪談。但是很遺憾,這些訪談內容并沒有體現在這本書里,我問他為啥?他說放在了另一本待出版的書里,看來他在大學歷史與文化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多的計劃和打算。
大光教授這些年的學術興趣很廣泛,對他來說好像沒有什么學科邊界,他是以大學、以高等教育為中心,不斷向外拓展,什么現象和事物都能和高等教育研究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說大學和建筑、大學和斯文等等,這些初看題目很難想象其內容的文章,他也能娓娓道來,洋洋萬言。他的學術興趣也轉換得很快,一會是清考,一會是在線教學,一會是成績單,一會又是大學遷徙。他有時會把他的論文打印出來拿給我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現在已經很難跟上他的思路了。從大的方面看,這應該是好的現象,說明他還有學術熱情和充沛精力,但我也希望在他從管理崗位退下來之后,慢慢地深深地沉下來,對一些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基本問題和重要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中國高等教育理論方面貢獻力量。中國需要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學。所以,我希望他能盡快寫出一本新的《高等教育學》,屆時我會繼續(xù)為他的《高等教育學》作序。
是為序。

2022年4月6日
- 新媒介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
- 農村教育問題研究:基于供求行為的視角
- 以導為主的高職教學督導模式研究
- 激發(fā)學生認知參與的50個策略:為學生構建更高層次的思維訓練系統(tǒng)
- 完美的計劃:用一年申請美國高中
- 3—5歲兒童自我調節(jié)各成分與其心理理論發(fā)展水平的關系
-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學改革論文集
- 醫(yī)學課程整合:汕頭大學新教學模式20年
- 2023中國語言類大學排名
- 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結果研究:以“社會互構論”為理論視角
- 工讀教育研究
- 高度參與的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設計:極具影響力的備課、上課、練習、評價項目教學法
- 國際理解教育:價值和策略
- 數據驅動式教學:如何科學、有效、系統(tǒng)地提高學生成績
- 師道:北京電影學院“三全育人”工作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