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次韻樸翁《游蘭亭》1

亞字橋亭面面風,六人同坐樹蔭中。松交歸路如留客,石礙流杯故惱公2。山色最憐秦望綠3,野花只作晉時紅4。夕陽啼鳥人將散,俯仰興懷自昔同5


1 本篇也是紹熙四年(1193)春客游紹興之作。次韻:古人詩歌唱酬,用來詩之韻次第作答,稱為次韻。蘭亭:在浙江省紹興市西南之蘭渚山上。東晉永和九年(353)上巳日,王羲之、謝安等修禊于此,眾人賦詩,羲之作《蘭亭集序》。

2 流杯:即流觴。古人上巳日修禊,例以酒杯(羽觴)置流水上,取而飲之。王羲之《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庾信《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惱公:晚唐詩人李賀有《惱公》詩。黃庭堅《次韻任道食荔支》:“舞女荔支熟雖晚,臨江照影自惱公。”

3 秦望:秦望山,在今紹興市東南四十里。《讀史方輿紀要》:“秦望山,(杭州)府西南十里。《輿地志》:‘秦始皇東游,登山瞻望,欲渡會稽,因名。’《吳越史》:‘唐咸通中,望氣者言東南有王氣,命侍御史許渾赍(jī)璧瘞(yì)此山以厭之。’”

4 原注:“右軍祠堂有杜鵑花兩株,花極照灼。”

5 “俯仰”句:句意本《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意思是說,俯仰之間,所興起的今昔之感,和從前的人是一樣的。

白石精熟《蘭亭集序》書法。此詩敘蘭亭之游,用一種瀟灑的筆墨來寫。作者的意圖,當然并非只是寫眼前的游覽之事,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重現王羲之等人當年蘭亭修禊、臨流賦詩的魏晉風流的畫面。其中第二聯“松交歸路如留客,石礙流杯故惱公”較有新意。“山色”一聯,將景色與懷古融在一起,寫出一種境界來,但筆法仍是輕靈的。最后是借《蘭亭集序》之語,抒發一種古今一致的興懷之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鹿邑县| 泉州市| 民乐县| 仙游县| 会泽县| 仪陇县| 武鸣县| 晋宁县| 日土县| 海丰县| 郁南县| 沭阳县| 华池县| 兴义市| 平潭县| 泾川县| 沽源县| 曲松县| 井冈山市| 河北省| 江源县| 梁平县| 晋城| 三门峡市| 绩溪县| 汶川县| 宁河县| 朝阳县| 仁寿县| 织金县| 庆城县| 凉城县| 东港市| 定陶县| 宁明县| 灌南县| 湛江市| 博罗县| 渝中区|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