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我國演藝行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演藝市場現狀

1.演藝行業發展政策環境良好

2009年7月國務院頒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演藝產業作為基礎性文化產業,在文化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國務院、文化旅游部等制定和頒布系列政策措施,如《國家藝術基金“十四五”時期資助規劃》《“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關于規范演出經紀行為加強演員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等(見表1-1),以深入改革文化體制壯大演藝機構實力,以藝術推廣基層共享發展成果,以藝術場所精準防控促進旅游區消費,以數字技術融合提升演藝應用水平,以加強演出管理推動演藝行業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表1-1 演藝行業政策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PY)

2.演藝市場規模上行

觀看具有娛樂性的經典演出節目是常見的大眾文化消費,在政策利好的環境下,不斷提高的居民文化娛樂消費水平能促進演藝行業的蓬勃發展。2020年,雖然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演藝行業市場總收入大幅下跌,但隨著疫情有效控制以及刺激市場消費需求的政策出臺,2021年演藝行業市場規模上行,形勢漸好。

據《中國演藝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從2014年的434.32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538億元,呈上升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有所回落,中國演藝市場規模有所收縮,但隨著疫情有效控制以及刺激市場消費需求政策的出臺,2021年演藝行業市場規模擴大,總收入將達528億元,同比增長66.2%。2022年演出市場規模有所收縮,總體經濟規模243.60億元,與2021年同比降低31.33%。總體上來看,演藝活動作為大眾的文化消費方式之一,在未來經濟健康發展的趨勢下、政策利好的環境下,仍將蓬勃發展。近幾年,我國演藝市場經濟規模及其增速情況如圖1-2所示。

圖1-2 2017—2021年我國演藝行業總收入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一般來說,演出市場總收入包含演出票房收入、農村演出收入、娛樂演出收入、演出衍生品及贊助收入、經營主體配套及其他服務和政府補貼收入。相較其他類型收入而言,演出票房收入占演出市場總收入比重稍大,其中專業劇場憑借復合化、多樣化的綜合功能在票房收入中拔得頭籌,2021年占比約45%,演唱會、音樂節和旅游演出分別約占20%,演藝場館票房收入占比最少。

圖1-3 2021年我國演藝市場票房收入占比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3.演出總場次增加

受疫情影響,演藝行業演出場次在2020年下降較嚴重,但2021年開始,演出市場逐步回暖。在“演藝下鄉”“送戲下鄉”“藝術惠民”等政策的推動下,農村演出場次數量也逐步增長。雖然2021年農村演出場次較2020年提升了8%,占演藝行業總場次比例的46%,但與前幾年60%左右的比重相比,農村演藝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圖1-4 2017—2021年我國演藝行業演出場次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整理

(二)當前我國演藝市場存在的問題

1.產品缺乏創新

隨著各級政府及藝術基金對文藝表演團體創作的持續支持,助力文藝表演團體的創作活動,但從專業劇場演出劇目來看,依然缺乏具有創新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效統一的作品。從旅游演藝作品來看,其核心競爭演藝作品——大型山水實景旅游演藝作品的創新應融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表現形式于一體,但因模仿較多,缺乏個性與創意,很難吸引游客。

2.劇場缺乏管理標準和服務規范

先進的設施與落后的管理間的矛盾是劇場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據調研數據顯示,國內70%以上的劇場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劇場管理沒有明確的崗位定位和定責,沒有明確的管理標準和服務規范,劇場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的培養與考核體系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投資數億元建設大劇院,卻不知道該按什么標準組建管理團隊;斥巨資購置燈光音響等設備,卻缺乏專業運營和維護人員。

3.演藝產品融資渠道不通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產品投資正朝著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產品投資風險化主要靠風險投資,但國內目前仍然是以政府牽頭、企業投資為主的模式,僅有少數項目引入了風險投資,它可以幫助企業、機構及個人等參與到劇目的創作、制作、演出等環節中,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效率,同時也可以借助科技、技術、市場等新興因素,推動更加全面、可持續的產品投資,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旅游演出行業來說,特別是大規模的演出,通常需要巨額投資。融資渠道成了束縛演藝市場發展的一大問題。

4.演藝產業的盈利方式較單一

目前我國演藝產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售票利潤。這是我國目前演藝產業盈利的基本形式,也是普遍形式。通過在固定的地點進行固定的演出和非固定地點的巡回演出的售票形式,主辦方、演藝團體從中獲得經濟效益。這種收益形式的局限性在于把收益全都寄托于演出的票務銷售上,被動性比較強。其二是廣告贊助的收益。這種形式占比較大,優點在于收益明顯,資金回籠快,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種收益目的性比較強,即贊助企業為追求將自身企業的廣告效應最大化,往往只會贊助一些“明星”“大腕”,而對于普通的商業演藝演出,投資意愿較低,所以廣告贊助收益有限。

5.經營模式傳統,抗風險能力差

目前演藝經紀仍然以小作坊傳統經營模式占主導地位,民營演藝經紀業務以主/承辦商業營利性演出項目為主,社會公益性項目為輔,其中社會公益性項目主要為政府采購的惠民文化服務。商業營利性項目受各種市場要素影響,如市場需求、運營費用、管理費用等,執行過程的邊際成本普遍較高,利潤率低,因此,大量演出經紀機構生存發展困難,抗風險能力差,加之疫情的反復,行業受影響較大。

6.行業亂象叢生,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畸變的“飯圈”生態、失德違法藝人等問題,導致行業亂象頻生。2021年被稱為娛樂圈的“塌房元年”,明星“翻車”從年頭到年尾,鄭某、吳某凡、李某迪……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明星接連“爆雷”。這些現象嚴重損壞行業形象,敗壞社會風氣,不僅對演出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此外,業內人士專業能力參差不齊。演藝經紀行業準入門檻較低,許多大牌明星的經紀人也都未持證上崗,任人唯親的現象十分普遍,經紀人專業能力參差不齊不僅給明星帶來巨大風險,整個娛樂產業的規范也難以建立、維護,難以有效支撐與推動現代化文化演藝產業服務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從長期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市場逐漸規范化,演藝市場的經濟規模將持續呈增長趨勢。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關于規范演出經紀行為加強演員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從事演員簽約、推廣、代理等演出經紀活動的演員經紀公司、工作室應當嚴格按照《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關于設立演出經紀機構的規定,向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申請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此外還明確演藝經紀從業人員應當加強對演員的教育、提醒,積極引導演員時刻敬畏法律紅線,嚴守道德底線,提升職業操守,積極營造崇德尚藝、見賢思齊的良好風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佛教| 互助| 屏山县| 乡宁县| 长沙县| 张家川| 永春县| 于都县| 遂川县| 信丰县| 洮南市| 梨树县| 香港| 隆昌县| 海阳市| 滕州市| 沧源| 洛川县| 通渭县| 南雄市| 泰和县| 基隆市| 营口市| 水城县| 苏州市| 洛南县| 东乡县| 嘉峪关市| 永登县| 黑龙江省| 勐海县| 南城县| 攀枝花市| 沽源县| 咸丰县| 沁水县| 奉节县| 葫芦岛市| 东阳市|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