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王陽明與晚明思想解放潮流

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沖破束縛思想的牢籠,掙脫枷鎖,內容與形式因時而異。晚明思想解放的潮流,特點就是要沖破僵化的經學思想的束縛。此事說來話長。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學成為進入官場的敲門磚,于是乎形成了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經學,以研究經學為生的人群稱為經師。經師們專注于經典的一字一句的注釋,搞所謂章句之學。漢朝的經學就已弊端百出,正如已故歷史學家呂思勉所說:經學大師鄭玄遍注群經,號稱博學,其實支離滅裂,于理決不可通,自相矛盾之處不知凡幾。此等風氣既盛,經學家大多變為沒有腦筋的人,雖有耳目心思,都用在瑣屑無關大體之處。

經學逐漸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枷鎖,一言以蔽之,經學的弊端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拘泥、僵化、教條。宋明理學把這種弊端放大到極點。

明朝前期的思想界沉悶而僵化,科舉取士都以宋朝經學家朱熹的《四書集注》等,作為考試課本和標準答案。考生們為了躍登龍門,一味死記硬背,寫毫無自己思想的八股文。人人都以孔子的思想為思想,以朱子的思想為思想,而沒有自己的自覺思想、自由思想。正如美籍華裔學者杜維明所說:

結果,朱熹的宋代儒學版本成了科舉考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幸的是,這種融合“往好處說是鼓勵人們去關心只言片語、孤立的細節、無關緊要的東西;往壞處說則導致死記硬背、照本宣科而不追求意義和價值的習慣”。一旦朱熹廣博的道德形而上學被轉變成純經院形式,“批判精神、創造性思想、道德目的和活力就逐漸消失了”。

一二千年前的經典,后人奉為不可更改的至理名言,供上神壇,頂禮膜拜,不敢批判,不敢懷疑,思想界死水一潭。有獨立思想的知識人對于這種狀況是不滿意的。首先出來打破僵化沉悶空氣的是陳獻章,他強調懷疑精神,提倡“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意思是,有了懷疑精神,敢于懷疑圣賢,敢于懷疑經典,才會有覺悟,才會有進步。王陽明繼承并發揚陳獻章的懷疑精神,開創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

在中國歷史上,王陽明一直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他活著的時候,他的思想學說被嘉靖皇帝斥責為“偽學”“邪說”。后來雖然平反昭雪,從祀孔廟,依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20世紀50年代以來,又被貶為“主觀唯心主義”,予以批判。

王陽明肖像

(明)蔡世新繪

上海博物館藏

其實王陽明的事功和學術都令人刮目相看,他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他官至南贛巡撫、兩廣總督,在平定寧王宸濠叛亂,平定贛南叛亂,平定廣西叛亂中,戰功卓著,無人可與之比肩。當然,他對于后世的影響,毫無疑問是思想家角色,中國近代杰出政治家都推崇他的思想;他所建立的“陽明學”流傳日本、朝鮮等國,至今依然熠熠生輝。不過,對于陽明學,人們各取所需,有的關注“致良知”,有的關注“知行合一”,我的切入點是解放思想。

我認為王陽明最大的貢獻就在于解放思想,有兩點應該細細琢磨。一點是: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另一點是:

——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這兩段話,氣魄宏偉而又邏輯嚴密,極具震撼力與說服力。以我的讀史所得,在王陽明的前輩或同輩中,難以看到如此鋒芒犀利的言辭,如此深刻大膽的思想。其可貴之處在于,敢于向孔子、朱子大聲說不。在朱熹思想成為欽定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時代,敢于發出不同的聲音,掙脫無形的網羅,強調無論求道還是求學,都應該出于自己的心得,獨立思考,不要以朱子的是非為是非,也不要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他寫的《大學古本》與《朱子晚年定論》,都是向朱熹發出質疑,他認為被當作科舉考試課本,以及標準答案的《四書集注》,是朱熹中年未定之說,有不少謬誤;而且朱熹自己也覺今是而昨非。目的是引起人們的反思,不要盲目崇拜朱熹。擴而大之,他對傳統經學給予猛烈批判,他說經學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有的崇尚功利、邪說,這是“亂經”;有的專注于訓詁、背誦,沉溺于淺聞小見,涂抹天下之耳目,這是“侮經”。所以他強調“學貴得之心”,不為經典詞句所束縛:“凡看經書,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學而已,則千經萬典,顛倒縱橫,皆為我之所用。一涉拘執比擬,則反為所束縛……”

王陽明的大弟子王畿、王艮把這種思想推向極致,王畿思想的精彩之處在于,始終堅信“學須自證自悟,不從人腳跟轉”,如果不能自證自悟,一味跟隨前賢的腳跟轉,重復前賢的語錄,是沒有出息的;如果執著于師門權法,不敢超越,那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思想豈不成為一潭死水!自從宋代把《論語》等四書奉為“經”以來,四書的地位節節攀升,大有凌駕于五經之勢。知識人對它們頂禮膜拜,只敢亦步亦趨地注釋,少有批評。王畿反其道而行之,直率地指出:“《論語》有病”,并非“傳神手筆”,“只記得孔子皮膚影像”。因此王畿被朝廷斥責為“偽學小人”。《明史》與《四庫全書》都對他持否定的評價。從長時段的歷史眼光看來,“掀翻天地”“打破牢籠”,恰恰是他的最大貢獻。李贄稱贊這位前輩:“圣代儒宗,人天法眼;白玉無瑕,黃金百煉。”

王門弟子中王艮是最為奇特的一個,出生于卑微的灶丁之家,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主張“以悟釋經”,耿定向把它解釋為“六經皆注腳”,可謂切中要害。堅持朱熹正統思想的人,對王陽明及王門弟子非議最多的也正是這一點。東林書院的顧憲成是一位正直的學者,主張回歸朱子學,非議陽明學。他對王陽明倡言“求諸心而不得,雖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不敢以為是也”,給予這樣的評價:“陽明得力處在此,而其未盡處亦在此”,“其勢必至自專自用,憑恃聰明,輕侮先圣,注腳六經,高談闊論,無復忌憚”。顧憲成所說“注腳六經”,又具體化為“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他說:“一則曰‘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即孔子大圣一腔苦心,程朱大儒窮年畢力,都付諸東流已耳。”站在儒家經學正統立場,“六經注我,我注六經”顯然有悖于經學的本義,或者說有離經叛道之嫌。其實,這是一種“原教旨主義”,勢必導致抱殘守缺,思想僵化。要想打破牢籠,自由思想,“六經注我,我注六經”是必然的選擇。經典的生命力在于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賦予新的解釋,也就是王陽明所說,應當為我所用,不至于成為束縛思想的文字桎梏。

王艮碑刻像

放寬歷史視野,便不難理解。漢朝經學弊端叢生,經生們沉迷于煩瑣的傳注,只知墨守家法。不滿于這種狀況的士人,跳出原有的圈子,用道家思想闡釋儒家經典,形成耳目一新的魏晉玄學。何晏、王弼用老莊學說解釋《易經》《論語》,嵇康“不涉經學”,只讀老莊,敢于“非湯武而薄周孔”,指出“六經未必是太陽”。這樣的魏晉風度,推動了思想解放,譜寫了中國文化史上炫爛多彩的一頁。旅美作家木心在《哥倫比亞的倒影》中贊美道:

滔滔泛泛間,“魏晉風度”寧是最令人三唱九嘆的了;所謂雄漢盛唐,不免臭臟之譏;六朝舊事,但寒煙衰草凝綠而已;韓愈、李白,何足與竹林中人論氣節。宋元以還,藝文人士大抵骨頭都軟了,軟之又軟,雖具須眉,個個柔若無骨,是故一部華夏文化史,唯魏晉高士列傳至今擲地猶作金石聲……

晚明的思想解放浪潮,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遠遠超過了魏晉。距離魏晉一千多年的晚明,出現“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不但不應該譏刺,反倒應該大聲為之叫好。

李贄像

晚明思想解放的潮流,到了李贄那里,推向了高峰。李贄雖然不是王陽明的及門弟子,也可以歸入“掀翻天地”的王門弟子行列。他是王艮之子王襞的門生,可以算是王陽明的三傳弟子。他認為,千百年來無是非可言,原因就在于,“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因此,不必把孔子的是非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他還說:“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他把王艮的“六經皆注腳”發展為“六經皆史”。六經原本就是史書,被后人尊奉為“經”,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李贄主張應該還它的本來面目——“經史一物”。言簡意賅,在理論深度上,絲毫不遜色于章學誠。當時的假道學打著周、程、張、朱的幌子,販賣私貨,嘴巴上講仁義道德,心里面卻想升官發財,他極為反感,口誅筆伐,言詞之尖刻令人驚駭:“今之講周、程、張、朱者可誅也!”朝廷因他“敢倡亂道,惑世誣民”,把他逮捕。他在獄中自刎而死,用堅毅的死表達對于當權派的最后抗議。明末清初的名士張岱說,李贄“不死于人,死于口;不死于法,死于筆”。也就是說,他并沒有犯法,僅僅是他的“口”與“筆”闖了禍,成為專制體制所不容的思想犯。他的著作在萬歷、天啟年間多次被禁,但是始終在民間流傳。顧炎武對李贄并無好感,卻在《日知錄》中如實地說:“士大夫多喜其書,往往收藏……”反映了民間輿論的取向,并不以朝廷的旨意為轉移,要喜則喜,要藏則藏,有思想活力的書是禁不了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吳虞,對李贄推崇備至,把他看作自己的前輩,寫了洋洋萬言的《明李卓吾別傳》。他認為,李贄的學說與理想極其高妙,不肯依傍他人,他的文章對孔子屢有微詞。自從王充《問孔》以后,二千年來,直斥孔子,他是唯一的人。吳虞“打倒孔家店”,顯然受到李贄思想的影響。由此看來,晚明思想解放潮流,一直影響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現在有些人企圖否定五四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的歷史意義,他們混淆了孔子與“孔家店”的區別。孔子的思想,經過從董仲舒到朱熹的改造,已經面目全非,“孔家店”販賣的貨色,并非孔子思想的本來面目。不打倒“孔家店”,如何建立新思想、新文化?如何迎接“德先生”“賽先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郑州市| 图片| 元谋县| 襄垣县| 喀喇沁旗| 漳州市| 临猗县| 临江市| 正定县| 景泰县| 西丰县| 德钦县| 甘泉县| 安义县| 洛南县| 吕梁市| 江安县| 育儿| 惠州市| 诏安县| 逊克县| 朝阳区| 南平市| 玉树县| 深圳市| 河西区| 武安市| 平舆县| 金堂县| 徐闻县| 清远市| 吉水县| 晋宁县| 平和县| 黑山县| 元朗区| 平定县| 司法| 伊金霍洛旗|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