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和財富息息相關的那些事

一、財富的本質(金錢與財富)

有句古話:“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大概意思為,擁有千頃良田,我們也只吃一日三餐,擁有萬間大廈,我們也只能睡三尺床榻。由此教導我們,擁有太多物質財富不過是自尋煩惱罷了。這便是我們從小接受的財富教育,知足常樂、切勿貪婪。不能說這種財富教育觀念不對,但我們必須要學會辯證看待。畢竟即將邁入的數字時代與幾千年前的封建社會相比,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經濟體制,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正所謂因時制宜,一個時代一種思維方式,新的時代也需要新的認知和新的財富思維。那么,在閱讀本書掌握新時代財富的底層邏輯之前,我們先來解答第一個問題,也就是財富到底是什么?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實現財富自由。

金錢不等于財富

什么是貨幣?

貨幣(Currency),是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于交換的中介商品。在普通人眼中,貨幣就是金錢,金錢也就是貨幣,所以金銀、銅錢、紙幣、電子貨幣、虛擬貨幣都是金錢。但實際上呢,貨幣并不僅限于金錢,它可以是世界上公認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換句話說,貨幣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我們覺得它有價值。它的價值,是由社會中的人類所賦予的,是通過它所能交換的物品來驗證的。從史前文明的以物換物,到古代的金屬貨幣、近代的紙鈔,再到現代文明的電子貨幣、虛擬貨幣,追根溯源,我們從貨幣的演變史中便可以看出,貨幣本身并沒有價值,其價值本質來源于它背后的購買力,即商品。

  什么是財富?

《史記·太史公自序》有云:“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財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定義,指的是商品按照市場價值計算后的所得,這也是比較狹義的一種定義。而如果從廣義范圍來解釋,財富指一切具有價值的東西。它除了貨幣所代表的物質財富外,還涵蓋了自然財富、精神財富、社會財富等多個維度,比如我們此時正在討論的財富邏輯,其實就屬于精神財富。

貨幣與財富

如果你認為貨幣是財富,便會陷入大多數人的誤區,馬不停蹄地賺錢。而實際上,雖然貨幣能購買市場上的所有商品,但一旦市場崩潰沒有了商品,貨幣就立刻失去了價值,但財富卻并不會。

舉個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因戰敗需要向協約國支付大量賠款,使得本就因戰爭不富裕的國家,陷入了更大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一觸即發。1923年,在柏林買一個面包需要一萬億馬克,形成了“錢不值錢”的局面。當時正值冬天,德國人民也不花錢買柴了,直接燒錢,成堆成堆的馬克被扔進暖爐里,甚至連德國的小朋友,也不花錢買玩具了,而是用馬克搭積木玩。

如果貨幣等于財富,那在德國這種情況下,不應該貨幣越多代表財富越多嗎?但我們都知道,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在當時的德國,貨幣保持不變,但市場上能買到的商品卻越來越少。由于商品稀缺,德國人寧可將手中的馬克換成與面額并不匹配的商品,也不愿意留著貶值越來越快的貨幣本身。

想象一下,你現在手里有一億元,但被困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這樣你應該很容易理解貨幣不等于財富的概念了。此時此刻,食物和水才是你的財富,而一億元連廢紙都不是。

總結來說,貨幣本身沒有價值,有價值的其實是貨幣背后的商品,貨幣也不等于財富。

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

搞清楚貨幣和財富的關系后,我們再來看什么是財富。

馬克思說,勞動創造財富。對于窮人來說,是通過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來獲取財富;而富人,則是依靠財富獲取財富。隨便舉幾個例子,投資理財帶來的錢生錢,完成物質財富積累;持續學習帶來的認知變現,完成精神財富積累通過前兩者疊加后形成的社會財富積累,人脈便是最典型的一種。

對于財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定義。在我的概念里,財富意味著資源。財富的本質,便是對有限資源的掌控。這種資源包括但不限于金錢、商品、教育、美貌、健康、自由等等。

我去年讀了一本書,叫《出身:不平等的選拔與精英的自我復制》,討論的是美國富人階層如何讓孩子傳承自己的財富——教育。美國富人育兒和我們不相上下,都是“直升機式育兒”,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最好的補習班、最好的素質教育,最終得以進入最好的大學,成為萬里挑一的社會精英。

教育其實是體現“財富就是對資源的掌控”的最好案例。所謂的名校,本身就是資源的一種集合。如果你上哈佛大學,你的畢業典禮會有扎克伯格演講;如果你上常青藤名校,奧巴馬會去學校做講座分享。這些資源并沒有明確的價格,但卻有一道隱形的門檻,將富人與窮人隔開,這道門檻便是財富。

大家還記得谷愛凌嗎?谷愛凌從小住在美國,假期在中國海淀黃莊參加補習班,上的是美國私校,學習的是上流運動滑雪,最終被美國斯坦福大學錄取。谷愛凌有天賦固然厲害,但父母有這樣的眼界也不容易,這便是天賦與財富的最佳結合。

克里斯·洛克說:“財富從來不是有很多錢,而是有很多選擇。”當你擁有財富時,你便掌握了資源。當你掌握了資源,你便可以隨心選擇。假如你喜歡寫作,能很快學習到關于寫作的知識,也能聯系到行業內最好的編輯和出版社,幫助你把作品推向市場。

從日常生活來看,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都想吃水果,窮人只有十塊錢,只能選擇一次,選了香蕉就不能買蘋果和葡萄;但富人,他有很多錢,可以選擇很多次,如果買了香蕉發現不喜歡,還可以再買蘋果和葡萄,再不行把水果店都買下也可以。

我們還可以看看著名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他多有錢不必多說了,但他直到今天也仍然在非常努力、勤奮地工作,為什么?原因當然我無法向他本人確認,但我能確定的是富有的比爾·蓋茨和貧窮的比爾·蓋茨,即使干著同一份工作,他的心態也是完全不同的。前幾年很流行一個詞,叫“FUCK YOU MONEY”,可以理解為任性裸辭的自由。我們看似都在兢兢業業地工作,但比爾·蓋茨想甩人就甩人,我們卻不行。哪怕工作壓榨我們千千萬萬遍,我們仍然甘之如飴。而這其中的區別,便在于財富。

比爾·蓋茨現在還在工作,是因為他想工作。他已經擁有足夠的錢和時間,能在他喜歡的時間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因為他擁有財富,而不是金錢。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富人還有很多,例如2018年5月10日,90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但他也表示退休后會繼續上班,只是工作內容有所調整。

從表面上看,窮人和富人都在吃水果,你和比爾·蓋茨都在上班,但選擇時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窮人孤注一擲,生怕選錯,而富人則閑庭信步,一一挑選。

所以,財富是對有限資源的掌控。掌控的資源越多,擁有的選擇也會越多,我們也會越自由,有時間、有精力、有膽量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既然知道了財富是什么,那我們便要思考自己追求的到底是金錢還是財富了。快速賺錢的方法有很多,勤勉、善思,總會踩中時代的某項紅利。但擁有財富卻沒有那么容易,它最難的在于掌握財富的底層邏輯。當然了,一旦你掌握了財富的邏輯與思維,收獲金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時,你也會擁有一套新的看待這個世界的思維邏輯。

在這個消費主義肆虐的時代,很多人都這樣想過:“錢這個東西,只有花出去的才是自己的,不花出去的,就只是個數字,沒有任何價值。”所以稍微賺點錢,第一反應就是瘋狂消費。這便是對財富的認知出現了錯誤。

而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擁有的資源無非是自己(腦力、體力)好不容易掙來的錢,便是通過資源交換來的。要想實現財富自由,便要提升自己的資源價值。在信息社會,腦力的稀缺遠大于體力,所以提升認知,才是追逐財富最高效的方式。

這也是這本《財富的底層邏輯》的價值與意義所在,讓普通人打破對于財富的懵懂與誤解,建立真正的財富認知,朝著自己的財富自由勇敢邁進!

最后,回到本章開頭,“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實際上沒有一個富人因為“賺到了足夠的錢”就停下追逐財富的腳步。因為金錢不等于財富,除了一日三餐、臥榻三尺,我們還需要更多金錢買不到,只有通過財富才可以獲得的東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曲阳县| 上栗县| 蕲春县| 衡东县| 湘潭县| 托里县| 临桂县| 保靖县| 余姚市| 关岭| 正安县| 灌南县| 平塘县| 威海市| 天柱县| 巴林右旗| 遵化市| 南阳市| 甘德县| 西平县| 高平市| 浠水县| 黎城县| 松阳县| 宁波市| 剑阁县| 青冈县| 五莲县| 长垣县| 阜阳市| 鲁甸县| 桐城市| 尖扎县| 山东| 富阳市| 兰溪市| 平顺县| 文水县| 青海省|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