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主任那里出來,田方林回到放映隊的地方,收拾好《地雷戰》和《朝陽溝》膠片,準備往縣城里面去。
老的膠片要收拾好,還回去才能領新的。
這次不用騎自行車,周主任特意找了一輛去縣里面辦事的拖拉機,正好載上他一塊去。
“大鼻涕,今天我去縣里電影站,對了咱們不去王堂大隊了,而是改成知青點。你收拾下東西,汽油啥的先領一下。”
“好,為啥啊?”
大鼻涕納悶地問了一句。
田方林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訴他沒有為什么,聽領導的安排就行。他坐著拖拉機回來,估計要到下午一點多了,這個時間段內,大鼻涕有足夠的時間。
“田哥,你不去食堂吃點?”
公社是有食堂的,伙食相對來說還不錯,平常的時候沒有放映任務他們可以不來,但是在公社食堂吃飯還是可以的。基本上每天都可以有葷腥,飯菜里面的油水也足,基本上都是白面饃。
“不用了,我先走了。”
公社里的拖拉機司機已經在院子里等著了,司機叫做趙黑子,黑子是外號,因為人長得黢黑,不少人還調侃他是“來自非洲第三世界的同志”。
真名不記得了,大家叫習慣了,也沒人想著去知道他的真名叫什么。
“方林,收拾好了嗎?收拾好咱就走。”
趙黑子笑的時候露出了一口白牙,在黢黑的皮膚對比之下,明晃晃的,走近一看,牙齒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的亮。
“走吧,黑子哥。”
趙黑子一聽,立即跳下車,從屁股下面的木板下拿出拖拉機的搖把,需要用力轉動搖把才能啟動拖拉機的發動機。一般力氣不夠的,或者沒有掌握技巧,根本無法啟動拖拉機。
伴隨著濃煙和“騰騰騰”的發動機聲音,田方林跳上拖拉機的車斗,朝縣城駛去。開著拖拉機到縣里,大概有半個小時的路程。不過這半個小時確實十分難熬,屁股被震的生疼。
他一會兒站起來,站累了才坐下,往往坐下沒多久,又被震的生疼。
實際上趙黑子來縣里根本沒啥要緊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送田方林來一趟,順便去供銷社拉點貨,這是公社里的辦公物資。
臨城電影站屬于文化局管理,辦公的地點也在縣革委會大院。實際上,電影對于宣傳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宣傳部門有時候也會對電影站進行協同管理。
田方林來到電影站,在膠片倉庫門口,將膠片歸還,然后告訴對方,接下來要用到的膠片,再由專人取出來。
“方林,上次劉亮不是說你們接下來要放《紅燈記》和《南征北戰》嗎?”管理倉庫的劉青霞疑惑地問道。
“改了,知青辦讓我們去給知青點放電影,臨時改的。這三部膠片都給我吧,到時候統一還回來。”
田方林實在不想再來一趟,這一次有拖拉機,下一次就得大鼻涕踩著自行車來了。
“行,這幾部膠片多,不過你可得盡快還回來,別被站長發現了,站長要是罵我,我就告訴站長是你逼我的!”
劉青霞開著玩笑說道。劉青霞在電影站主要負責的就是這個工作,站長平常不怎么過來。
“放心!”
跟劉青霞說了幾句話,他就急匆匆地離開電影站,直奔供銷社去了。公社里面的供銷社賣的東西沒有縣里面的全,好多緊俏的東西都沒有。
供銷社里,田方林拿出紙票和錢,在眾人詫異地目光中買了一大摞紙,另外又買了一瓶墨水和一個鋼筆尖。
田方林用家里的那根鋼筆,總覺得筆尖有點問題,出水不均勻。
“同志,再來兩瓶雪花膏。”
田方林把雪花膏裝在黃色的挎包內,抱著一大摞紙走出了供銷社。趙黑子的拖拉機就停在旁邊,他早已經辦好了事情,就在這里等著。
看到田方林買了那么多,急忙走過來幫忙抱著放在了車斗里,疑惑地問田方林這是干什么?買了這么多的紙。
田方林只是說幫朋友帶的,沒有仔細講,趙黑子也沒多問。帶著田方林就朝著公社里面趕,回去的時候,正是中午,太陽最烈的時候,田方林曬得大汗直流。
兩人沒有直接去公社,先去了田家,把買來的文具和雪花膏全部放進來家里后,才趕到公社。
公社的灶上有專門給兩個人留的飯菜,早已經涼了,田方林也熱的沒什么胃口,隨便吃了一點。
知青點離公社的地方并不遠,倒也不急的趕過去,還有一個午休的時間。
下午三點左右,設備抬上拖拉機,知青辦的周主任也跟著他們一塊前往知青點。
知青點在一個山丘上,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開拓荒山,把這個山丘變成良田,開荒的工作很累,好在到77年的時候,基本上已經開的差不多了,主要的工作就是種地產糧。
知青點人數大概有四五十人的樣子,女知青偏多。臨城知青點再遠,也比出省近多了,實際上他們的條件跟偏遠地方的知青比,算是好了很多。
知青點的人也是接到臨時的通知放電影,幾個人在忙著收拾場地。
在地里面干活的知青也心不在焉,一邊干活,一邊向知青點張望。
知青點中間是空地,四周是知青的住房,都是新建的,跟后世的學校宿舍差不多,一層的平房,左右兩排差不多共20個房間。
知青都是兩個人或者三個人一個房間,單間的情況沒有。只有知青點的領導,是有單間的,其余的房間都是放著各種各樣的雜物。
不過現在有些房間里已經變成了單人間,因為有條件的大多都想各種辦法回了城,或者參軍走了。
他們沒有人不想走,放開的話不出一天,知青點一個人都沒有。這里的條件跟城里相比差遠了,對這里也沒有什么值得他們留戀的。
“田放映員?今天晚上放什么電影啊?”
一名打掃衛生的短頭發女知青,笑著問道。身穿藍色斑點的短袖,下面是打著補丁的工裝褲。穿的跟農村人差不多,但是女知青身上的衣服更加的干凈,臉蛋也洗的干干凈凈的。
農村人很多人的臉上灰撲撲的,她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