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提審呂氏
- 大明:開局彈劾老朱退位禪讓
- 人本是神
- 4092字
- 2024-11-11 00:05:00
看著朱長卿那身官服,朱允炆眼眸中泛出熊熊火焰:“朱長卿,你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投靠秦王當一個從龍之臣?做夢去吧,秦王登基后第一個殺的就是你!”
朱長卿平淡的道:“多謝提醒。”
朱允炆的話在他心里翻不起任何波瀾,因為他的目標從來都不是朱允炆,只是順手把他拉下神壇而已。
但是朱棣急了:“先生別聽他妄言妄語,我這侄兒別的本事沒有,挑撥離間是把好手。他這么說無非是想讓先生跟秦王心生間隙,秦王在西安府招賢納士,素來尊重人才,對先生更是禮敬有加。”
朱允炆冷笑道:“我挑撥離間?朱長卿的算盤打錯了,他怕是不明白皇位傳承在哪家,未來的皇帝是朱允熥,輪不到你們兄弟!還是說他要投靠的人根本不是秦王,一開始就是朱允熥?”
朱棣喝道:“你放屁,先生深明大義,沒你說的那么勢利,投靠這個投靠那個的!他這是為江山社稷鏟除禍害!”
朱長卿看出來了,朱允炆確實喜歡從中作梗、搬弄是非,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楊大人,呂氏關在哪?”
“在后院女監?!?
“先生,我們去前堂,別跟他浪費時間。”
朱棣好言勸道。
朱長卿面無表情,還不是你刻意來到這里,耍猴一樣激怒朱允炆,結果把自己整激動了。
這一群人又浩浩蕩蕩去了前堂。
后院女監區,似乎也聽到了風聲,躁動起來,有的趴在窗檻看熱鬧,有的躲在墻角瑟瑟發抖。
女監區就這么大,昨天關押了太子妃呂氏,每個人都聽說了。
這些天因為太子案鬧得天下沸沸揚揚,隨著呂氏的下獄,大家心知肚明這個案子就要結束了,很多因此牽連受罪的人終于迎來了曙光,而與此同時,大明朝堂將會掀起新一輪腥風血雨。
她們身為官宦女眷,這些事情心里都懂,總之天下又要大亂一場。
柳勝男膽子小,永遠是瑟瑟發抖那一個,她根本不敢看熱鬧。
她就是因為太子案落罪的,在她看來,自家夫君是御醫,不管太子是誰害死的,不管朱武運有沒有參與,無論如何都是脫不了干系,有罪砍頭,沒罪也得扒層皮。
她被單獨關押起來,心里始終忐忑不安,等待著最后一刻的來臨。
只是情知地位低微,要審也是先審呂氏,要砍也是先砍呂氏,她只能任由命運擺布,在這孤零零的牢房里束手待斃罷了。
前堂。
諸人落座。
朱棣居中堂。
朱長卿左側首席。
海瑞左側次席。
楊靖右側首席。
其余人等也紛紛按席位安坐。
朱棣旁若無人的道:“先生二嬸也在后院,我二哥已將她單獨收監,專人看管,好吃好喝不會虧待她?!?
朱長卿心領的點了點頭,心里難免腹誹,這些皇子皇孫一個個心眼是真的多,朱棣當眾這么說無非要傳達一個既成事實,好像他跟秦王一開始就有貓膩或者從此以后結成同盟一樣。
須臾。
呂氏到了。
啪!
“堂下何人!”
朱棣狠狠摔一把驚堂木,一臉威嚴,氣勢十足。
這叫喝堂,朝廷規定,官員必須稟具正氣,凜然震懾,用大喝之姿鎮壓一切鬼魅邪祟、人間罪惡。
朱棣雖然沒有當過地方官,沒有坐過公堂審過案,但這些規矩自然都懂。
“呂元香?!?
呂氏面無表情的回道。
到這一步,她仍是端著儀態萬千的架子,一方面不甘心,一方面也是從小養成的姿儀。
她出身富貴,一生順遂,在父親的培養下入宮嫁給太子,后來如愿以償當了太子妃,一人之下,再過幾年,就會成為一人之上的皇太后,一覽眾山小,可謂天下泱泱盡在我手。
哪怕落罪,也不失雍容,保持著最后的尊嚴。
“你可知罪?”朱棣兩眼囧囧,光芒閃爍。
“我進宮那年,你才十四歲,一晃十七年過去,你,太子,父皇,我都問心無愧。”呂氏淡淡的道。
“事已至此,你還不認罪?你對得起我大哥?對得起我父皇?對得起你的良心?”朱棣氣得胸膛起伏。
“你根本不懂?!眳问系?。
“呸!本王懂你作甚,你也配!你個蛇蝎心腸的毒婦,我大哥娶了你真是倒八輩子霉!”
“你不懂?!眳问现貜土艘槐椤?
“說!謀害太子的都有誰,坦白交代,還我大哥一個瞑目!休要再有任何僥幸,這世間沒有任何人救得了你,你能做的只有伏法認罪,誠心悔過,聽清楚了嗎!”
“太子不是我害死的。”呂氏輕聲道。
“不是你害死的,難道是我害死的?”朱棣眼睛一瞇,殺意四起。
“太子是你父皇害死的。”呂氏道。
“大膽!毒婦寡能愚昧,憑這話便可誅你九族!再不老實交代大刑伺候!”朱棣狠狠拍了一下驚堂木。
“皇上為什么嚴刑峻法打壓文臣?為什么揪著空印案、胡惟庸案不放,綿延十年,一再牽連,究竟在懼怕什么?為什么非要遷都?為什么讓太子巡視西安府?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導致太子被害的根源?!?
“一派胡言!死到臨頭還在這花言巧語!”朱棣怒不可遏的站了起來。
“太子是個可憐人,有這樣一個敢叫天下換新顏的爹,注定要成為皇權的陪葬品。從皇上登基那一天,處處跟士紳作對,就已經宣判了太子的死刑。古代那些成群結隊赴死的太子,不都是這個下場嗎?”
“到現在不知悔改你還有臉奚落我大哥,這些年夫妻情分真是如同喂狗!”朱棣喝道。
“所以說你不懂,因為你從來沒當過太子,皇權究竟是什么你根本不懂。你跟徐妙云的夫妻感情,與我跟太子的夫妻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么說你明白了嗎?”
“我明白你祖宗!”朱棣被她的問話氣得火冒三丈。
呂氏淡淡一笑:“尋常百姓家,稍有家資的,成個親還要勾心斗角,要彩禮、講出身、論勢力、謀利益,何況是皇家。但皇家跟皇家又完全不一樣,你跟徐妙云偏安一隅,一生可以無憂無慮,我跟太子置身于權力中心,步步驚心,如履薄冰,是你永遠不曾體會過的焦慮。夫妻情分固然是有,但情分在利益面前尚且輕賤,遑論皇權?我跟太子一舉一動,背后關系到成千上萬人的利益與生死,關系到大明王朝的朝堂格局與未來?!?
“不用刑你是不能好好說話了!來人!”
朱棣呼哧呼哧的兩手叉腰。
他的心情之復雜沒有人可以體會,面前這人是他的大嫂,在她扶正之前朱棣都對她禮敬有加。
但是慢慢后宮之中發生一些不對勁的事,身為皇子對于皇族中發生的政治謀殺自然是敏感的,只是父皇那邊都查不出端倪,他就更束手無策了。
所以能有今天的局面是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最好結局。
“天下不是你朱家的天下!明白這一點才能做個好皇帝!和光同塵、共治天下才是王道,獨攬大權、寡頭雄猜,一時集權,殃及后世!何必鬧得人心惶惶?何必非要你死我活?明明大家可以和睦相處,只要退一步便都有活路!可是皇上非要步步緊逼!”呂氏冷靜如水,雖然語氣有些加重,那副寡淡的姿態依然不改。
“哼!古今貪官奸邪必有之言論!給我打!”朱棣怒道。
“燕王,讓她說,她已經很坦誠了?!碧拐\歸坦誠,朱長卿并不認可呂氏的話,這是標準的貪官有理,也是固有階層的固有理念,認為自己生下來是貴族,就該有魚肉百姓、謀取私利的權力,皇權不能打壓他們剝削。
朱長卿只是覺得,呂氏雖有不甘,但這番態度表明她接受了現實,接下來慢慢審問,一定會有收獲。
“難得你是個明白人。”呂氏轉頭看了他一眼。
“先生你別管!他說我爹寡頭雄猜!若不打她豈不讓人笑我無能!打!”朱棣使勁扔下一根刑簽令。
“威!武!”
一眾衙役立刻用刑棍捶打地面。
吏役一看刑簽令是個‘掌’字,立刻從后面刑臺上拿出棱板,上來掌嘴。
啪啪啪三下,呂氏便口吐鮮血。
嘴唇和臉頰像發面饅頭一樣腫脹起來。
“誰讓你停了,接著打!”朱棣遠遠不能消氣。
棱板形狀類似私塾里先生用的長條戒尺,只是比戒尺堅固得多,用刑時的力度取決于行刑人的分寸,如果握住末端,使勁一下,就能讓受刑人牙齒脫落。
但吏役打了十幾下,呂氏依然沒有落齒,因為他握的位置是棱板的中間。
倒不是他存心偏袒,而是呂氏這種身份他心有芥蒂,下不了重手,畢竟干系重大,如果打的重了,打出個好歹,接下來的刑訊就不能順利進行,吏役也是怕最后擔責任。
“本王再問你,你可知罪?”朱棣冷面閻王般盯著呂氏。
呂氏冷冷一笑,不再說話。
接下來任憑朱棣怎么發問,怎么威脅,甚至再度用刑,呂氏都不開口了。
只是看著朱棣冷笑。
朱長卿一看這情況,知道今天沒戲了,問不出什么了。
他借口出恭,離開了前堂。
坐在刑部院落里,開始重新權衡太子案。
他從來沒有小看這些皇宮里出來的權貴,呂氏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不然也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每一步都無比正確。
而這個正確是需要極大的家族背景和個人智慧支撐的。
常氏、朱雄英、朱標、朱元璋、朱樉、朱棡,都直接間接死于她手,放在一個游戲程序里就是妥妥的大boss。
朱棣是她未來的劫數,靖難之后,將她發配皇陵,燒死了事。
而朱長卿是她現在的劫數。
對于這一點朱長卿自然無可厚非,他已經扳倒他們母子倆,現在的問題只是讓呂氏認罪,繼而拿到文官名單罷了。
至于這個名單幾個人還是幾十幾百,朱長卿當然希望越多越好。
因為他以后狀告老朱,也要牽扯到文官集團,現在多殺幾個,未來就能輕松不少。
總之他跟那幫試圖謀權篡國的文官集團勢不兩立,你死我活。
這里面不牽扯任何恩怨,只是大家立場不一樣,文官集團為了自身利益,朱長卿也是為了自身利益。
雙方都是為了利益,只不過這利益背后的受益人有所差別,區別開來的話,文官集團背后的受益方是江南士族地主,朱長卿背后的受益人應該是所有大明百姓。
“朱大人,抽一口?”
楊靖緩緩蹲在旁邊,遞過來一支煙袋鍋。
“哪來的?”朱長卿一怔,印象里煙草要等到萬歷年間才從南洋傳過來的。
“去年呂宋入貢,勘合貿易,有一艘小船拉的全是煙葉,下官從禮部那里買了一箱。抽了兩天就離不開了?!睏罹感Φ馈?
呂宋就是菲律賓,朱長卿自然知道,只是沒想到這玩意這么早就來了,但是目前看來只限于權貴階層在使用。
“不抽?!敝扉L卿堅決拒絕,上輩子好不容易把煙戒了,不能再掉進這個坑。
“先生,我搞砸了,還請先生擔待則個?!敝扉Υ诡^喪氣的出來了。
“呂氏已是甕中捉鱉,無非時間長短,總能問出來的,今日失利是你我小看她了,明日再接著審吧?!敝扉L卿安慰道。
“跟先生無關,我是真沒想到這毒婦如此嘴硬!說好了全憑先生定奪,都是我一時沒沉住氣,明天我一句話不說,讓先生來審。”朱棣嘆道。
“王爺,抽口煙消消氣。”楊靖將煙袋鍋送到朱棣嘴邊。
“滾一邊去,凈搞這些玩物喪志的東西!”朱棣一把拍掉,沒好氣的吼道。
海瑞嘿嘿一笑,這才是燕王,當他是什么好脾氣呢。
燕王憋了一肚子火,在朱長卿面前不好發作,但是旁人就不會給好臉色了。
楊靖尷尬一笑。他了解燕王的為人,雖然尚武,但智謀不比朝堂那些人差,平時也冷靜持重,今天面對呂氏卻失控了。說明燕王跟呂氏的第一次較量以失敗告終,把氣撒在他身上也情有可原,他自然不敢說什么。
四個人不知不覺蹲成一排,誰也不說話,只能聽見楊靖吧嗒吧嗒抽煙的聲音。